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氣功靈源發微

鎖定
《氣功靈源發微》是1987年7月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仲愚。
書    名
氣功靈源發微
作    者
李仲愚
出版社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7年7月
頁    數
80 頁
定    價
1 元
ISBN
9787536401518
整    理
鍾樞才

氣功靈源發微內容介紹

李先生自幼受先祖父教誨,對氣功修煉數十年而不輟。1978年與1979年因兩次車禍造成腦外傷後遺症,經習練氣功而愈。李先生認為:修身養生,修性養生,要在養心。養心與養身兩者不可偏廢。而習練氣功既可修身,又可養心。李先生一生對氣功鑽研尤深,曾著《氣功靈源發微》一書,再版四次,供不應求。現將李先生的養生方法與對氣功的認識介紹給廣大讀者,以冀氣功學步入正途。
中醫養生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藏中的一顆明珠,養生學包括氣功學、食療學、心理衞生和心理治療學等。中醫養生學易學,易行,易效,深受廣大羣眾的喜愛,其學術思想已波及到世界許多國家,其中中國氣功尤受青睞。目前國內氣功門派眾多,習練氣功者不計其數。但其中也不乏不明門徑而盲目習練者,所以有“練功者如牛毛,成功者如牛頭”之説。

氣功靈源發微作者介紹

李仲愚——知名中醫臨牀家、針灸學家
李仲愚(1920~2003),男,四川省彭州市人。5歲入私塾,13歲入醫門,師從堂叔晚清秀才李培生,後又從師天彭名醫劉國南、劉鋭仁。17歲即懸壺於縣醫館,針藥並用。19歲考取四川省註冊中醫師資格,次年入四川國醫學院學習。建國後,曾任彭縣衞生工作者協會主任、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5年奉調成都中醫進修學校,次年調入成都中醫學院,從事中醫、針灸教學和臨牀工作。1986年晉升為主任醫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任本校附屬醫院針灸指針研究室主任、康復科主任,四川省政協委員,兼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用氣功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針灸學會會長等職。
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帶教各層次學生教學實習,畢業實習及多批來自港台及海外學員。帶習中,多從傳統中醫理論及針灸、氣功學説出發,聯繫儒、佛、道知識,結合臨牀進行講授,受到學生好評。1990年,被評為四川省自然科學界精神文明標兵稱號。1991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教師。在花甲之年,喜收兩名高徒,並代表四川赴京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拜師大會。在指導中,強調知行統一,重視醫德教育。主審全國中等中醫藥學校教材《針灸治療學》(山東省科學技術出版杜,1990)。
長期從事臨牀工作,深求古訓,博採新知,施術時能取各家之長,因時、因地、因人、因症而活法用之。精於方術,善用針灸,常以中醫傳統的湯液、針灸、角、砭、導引、按摩、薄貼、膏沫、浴熨等方法治療內、婦、兒、外及五官各科疾病,尤擅長使用祖傳絕招杵針、氣功等法,內外合治、針藥結合,治療多種常見病及各種奇難雜證,療效顯著。多次進京給中央首長治病,多采用杵針、指針之法,收到了滿意的療效。並受有關部門的重視,經批准成立針灸指針研究室。積極開展了學術經驗的整理研究,承擔了國家“七五”攻關重點科研項目“李仲愚杵針療法的研究”,省中醫管理局重點科研項目“李仲愚藍字氣功抗衰老的研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科研項目“李仲愚穴位藥貼療法的臨牀及實驗研究”。在他的主持下,還開展了治療老年性耳聾,以及治療癲證、痹證、痿證的臨牀觀察等研究,將採用現代科學手段進行 全面整理。他的專著有《氣功靈源發微》(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杵針治療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此外,他還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