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用無人機

鎖定
無人機,顧名思義是無人駕駛的飛機。從20世紀初飛機的誕生起,由於考慮到駕駛飛機的安全性,當時的人們就已經提出了無人駕駛飛機的想法。直至20世紀30年代,英國費雷爾公司將一架“女王”雙固定翼飛機改造成無人靶機,開啓了無人機進入航空史的序幕。
隨着無人機技術逐漸成熟,製造成本和進入門檻降低,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已經爆發,而民用無人機市場處於爆發前夜。
2017年5月16日,民航局宣佈,已經初步完成了民用無人機登記註冊系統的開發,並於18日上線運行,6月1日正式對質量250克以上的無人機實施登記註冊。同時正在建立無人機登記數據共享和查詢制度實現與無人機運行雲平台的實時交聯。 [1] 
2023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佈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2590-2023),該標準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起草,將於2024年6月1日實施。 [16] 
2024年1月1日起,民用無人機未實名登記進行飛行活動將被公安機關處罰 [17] 
中文名
民用無人機
誕生日
20世紀30年代

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

國內無人機市場一片欣欣向榮,業界專家表示,雖然國內的無人機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我國無人機企業這幾年厚積薄發,迅速成長,已成為全行業的佼佼者。2015年,美國CES消費電子展上的無人機展區中,中國企業佔了一半。全球每賣出10架無人機,就有7架是中國製造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公佈其2014年總營收接近30億元,5年時間翻了100倍,企業也佔據了全球小型無人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公司80%的產品銷往國外;去年年底獲得GGV資本1000萬美元A輪融資的億航,據稱6個月估值翻了25倍;極飛科技去年8月完成了A輪2000萬美元的融資;雷柏科技也投入5000萬元注資零度智控,進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
移動互聯網給無人機帶來了新機遇,也降低了操作門檻。推出首款通過手機APP進行無人機飛行操作的億航公司,新近又推出了一款體感操控模式無人機,將原來需由專業飛手操控的無人機飛行變得簡單,而且極易上手。億航創始人熊逸放説,“公司研製的阿凡達體感模式為無人機的血液裏注入一種全新的智能基因,引領整個無人機行業進入體感操控的新時代。”

民用無人機行業監管

據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估計,包括研發、生產、運營在內,我國有300家至400家民用無人機企業,從業人員超過萬人。然而,大部分企業主要還是進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在無人機技術研發上投入還不足。此外,國家對民用無人機還沒有形成權威的技術質量標準,這無形中拉低了國內民用無人機競爭門檻和性能保障。而對於一些無人機的使用者來説,由於起飛審批不明確,無人機被迫陷入“黑飛”的尷尬境界。
既要促進“飛”產業發展,又不能“亂飛”。業內專家表示,無人機行業要真正做到良性發展,一方面需要相關法規和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國家能夠逐步開放低空。科技部無人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任伏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像大飛機那樣,每一個航飛都需要經過層層從國家到地方軍管和航管部門審批,就失去了無人機機動靈活的意義。據透露,為此,國家正在着手研究促進產業發展、明確監管的具體辦法,包括開放低空空域等。相信在政府的合理引導和有效監管下,無人機的創新應用會越來越多,無人機成為中國製造走向世界的一個新標誌。 [2] 

民用無人機實名登記

中國民航局2017年16日引人注目地宣佈了一系列加強無人機管理的舉措:2017年6月1日起民用無人機實行實名登記註冊;正在建立無人機登記數據共享和查詢制度,實現與無人機運行雲平台的實時交聯;發佈民用機場保護範圍數據;逐步規範無人機開展商業運營的市場秩序;開展無人機專項整治工作。 [3] 

民用無人機管理規定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行業徵求意見稿顯示,進行實名登記的無人機為250克以上(包括250克)的無人機,實名登記工作於6月1日正式開始,針對已經擁有無人機的個人或單位,實名登記工作需在8月31日前完成。登記信息包括擁有者的姓名(單位名稱和法人姓名)、有效證件、移動電話、電子郵箱、產品型號、產品序號和使用目的等。
對於無人機制造商,需要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中填報其產品的名稱、型號、最大起飛重量、空機重量、產品類型和無人機購買者姓名/移動電話等信息。在產品外包裝明顯位置和產品説明書中,提醒擁有者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中進行實名登記,警示不實名登記擅自飛行的危害。
在“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中完成信息填報後,系統自動給出包含登記號和二維碼的登記標誌圖片,併發送到登記時留的郵箱。民用無人機擁有者在收到系統給出的包含登記號和二維碼的登記標誌圖片後,將其打印為至少2釐米乘以2釐米的不乾膠粘貼牌,粘於無人機不易損傷的地方,且始終清晰可辨,亦便於查看。 [4] 

民用無人機許可對象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無人機開展通用航空經營活動的准入管理規定,針對發展特點和需求,擬將農林噴灑、空中拍照、航空攝影和執照培訓四類主要經營項目列為許可對象,同時配套開發無人機准入和經營活動監管平台。 [5] 

民用無人機違規處罰

根據《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規定,從事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的單位、個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並可給予責令停飛1個月至3個月、暫扣直至吊銷經營許可證、飛行執照的處罰;造成重大事故或者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關於重大飛行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經批准擅自飛行的,未按批准的飛行計劃飛行的,不及時報告或者漏報飛行動態的,未經批准飛入空中限制區、空中危險區的。 [6] 
2024年1月1日起,民用無人機未實名登記進行飛行活動將被公安機關處 [17] 

民用無人機限高開放

2024年6月5日,成都市舉辦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空域劃設工作動員部署暨專題培訓會。成都將啓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空域劃設工作,逐步將全市河道、天府綠道和超 1500 個各類公園等區域中的低風險區域上方真高 120 米以下空域開放為適飛空域。 [22] 

民用無人機產品用途

民用無人機航拍攝影

隨着民用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廣告、影視、婚禮視頻記錄等正越來越多地出現無人機的身影。紀錄片《飛越山西》超過三分之二的鏡頭由航拍完成,許多鏡頭由無人機拍攝。2014年年底,在第二屆英國倫敦華語電影節上,《飛越山西》獲得最佳航拍紀錄片特別獎和最佳航拍攝影獎兩項大獎。該片拍攝時規劃並執行無人機拍攝點近300個,許多近景由無人機拍攝完成,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絕佳效果。 [7] 

民用無人機電力巡檢

4月9日,濟南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聯合山東電科院對四基跨黃河大跨越高塔開展了無人機巡視工作。無人機巡視具有不受高度限制、巡視靈活、拍照方便和角度全面的優點,特別適合於大跨越高塔的巡視,彌補了人工巡視的不足。 [8] 

民用無人機新聞報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已經獲得由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頒發的牌照,將測試配備攝像頭、用於新聞報道的無人機。早在2013年蘆山地震抗震救災中,央視新聞就採用深圳一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某款無人機拍攝了災區的航拍視頻。救災人員無法抵達的地方,無人機輕鬆穿越,在監測山體、河流等次生災害的同時,還能利用紅外成像儀在空中搜尋受困人員。 [9] 

民用無人機保護野生動物

位於荷蘭的非營利組織影子視野基金會等機構正在使用經過改裝的無人飛行器,為保護瀕危物種提供關鍵數據,其飛行器已在非洲投入廣泛使用。經過改良的無人機還能夠被應用於反偷獵巡邏。英國自然保護慈善基金——皇家鳥類保護協會也將越來越多的無人機應用於鳥類和自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10] 

民用無人機環境監測

近日,環保部組織10個督查組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督查,安排無人機對重點地區進行飛行檢查。無人機已經越來越頻繁地被用於大氣污染執法。從2013年11月起,環保部門開始使用無人機航拍,對鋼鐵、焦化、電力等重點企業排污、脱硫設施運行等情況進行直接檢查。2014年以來多個省份使用無人機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的執法檢查,以實現更到位的監管。 [11] 

民用無人機運輸測試

2024年6月,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在其他機構的協助下,在珠穆朗瑪峯尼泊爾一側完成了首次民用無人機高海拔運輸測試。這也是全球首次民用運載無人機在海拔5300米至6000米航線上的往返運輸測試,創造了民用無人機最高海拔運輸紀錄。 [21] 

民用無人機快遞送貨

2月6日,阿里巴巴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展開為期3天的無人機送貨服務測試,使用無人機將盒裝薑茶快遞給客户。這些無人機不會直接飛到客户門前,而是會飛到物流站點,“最後一公里”的送貨仍由快遞員負責。在國外,亞馬遜在美國和英國都有無人機測試中心。去年,亞馬遜表示其目標是利用無人飛行器將包裹送到數百萬顧客手中,顧客下單後最多等半小時包裹即可送到。 [12] 

民用無人機提供網絡服務

早在2014年Google就收購了無人機公司Titan Aerospace,研製成功並開始測試無人機Solara 50和60,通過吸收太陽能補充動能,在近地軌道持續航行5年而不用降落,Titan表示通過特殊設備,使其高空無人機最高可提供每秒高達1GB的網絡接入服務。Facebook也收購了無人機產商Ascenta,成立Connectivity Lab,開發包括衞星、無人機在內的各自互聯網連接技術。 [13] 

民用無人機製造浪漫

汪峯章子怡求婚,通過無人機運送戒指,這一事件迅速登上了各大媒體娛樂版頭條,同時無人機這一科技產品也進入大眾視野。此前淘寶送貨試水無人機,也引起不少用户關注。這架無人機隨即上了各大媒體娛樂版的頭條。求婚圖片中的無人機,很快被網友扒出是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Phantom 2Vision+。大疆公司於是趁勢公佈,其2014年營收近30億元,5年翻了100倍。隨着淘寶、順豐等用無人機送貨的消息傳出,無人機商用前景看上去似乎很美:用無人機waiter為客人送酒水,無人機拍攝火山噴發,利用無人機巡視邊境線、噴灑農藥……業內人士認為,無人機已成為發展熱點,投資價值顯現。不過專家卻提醒,全球都有低空管制,我國每次無人機飛行前都需要報批。無人機還不可能普及

民用無人機未來發展

民用無人機快遞商用

2月4日至2月6日三天,來自北上廣的450名淘寶用户,享受到了無人機送貨服務。他們都在淘寶網購買了49塊錢的薑湯紅茶。不過遺憾的是,無人機帶着消費者購買的指定產品飛過城市上空,但並沒有降落在各家各户門前,最後一公里還是使用了人工派送。
在這次嘗試之後,淘寶與合作方圓通快遞並沒有大力宣傳。阿里巴巴稱其為“一次性活動”,淘寶及圓通都沒有無人機配送的後續推廣計劃。
無人機進入消費者視野,是在2013年底。亞馬遜披露了一項略帶科幻色彩的物流計劃,名為Prime Air。按照Prime Air項目計劃,亞馬遜將使用無人飛行器來運送小型包裹,完成接單到收貨的整套流程。派件用時只需要30分鐘。其還在網上用一段視頻展示了整個派件過程。
在無人機項目上,亞馬遜、谷歌、DHL、UPS等國際電商、物流巨頭都早有佈局。國內較早嚐鮮無人機的快遞企業當屬順豐。2013年年末,順豐速運在廣東省東莞市進行無人機測試後,直到現在仍屬於內測階段,並沒有更新的進展。
順豐相關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由於無人機的操作需要由專業人員完成,且對起降場地也有一定的要求,未來,順豐的無人機並不會直接面向客户,而是進行順豐速運不同網點之間的配送,主要是將貨物送往人力配送較難、較慢的偏遠地區。
從小型無人機的應用領域上來看,已經由原來的以發燒友和愛好者為主的娛樂功能向航拍、搜救及物流等領域發展,市場空間大大拓展。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分析認為,用於物流的無人機市場規劃較大,用户娛樂的無人機則技術成熟度高。

民用無人機普及弊端

中國無人機商業應用的最大阻礙也出自政策而非技術。
2013年6月18日,1號店原本打算使用動力飛艇,在北辰奧體中心附近將蘋果iPhone4S三星Galaxy S4、HTC One、諾基亞920等多個熱門手機“灑向”市民。儘管1號店事先向相關部門申請,不過活動還是臨時取消,巨型飛艇未能如約出現。
2014年1月份,百度CEO李彥宏曾在極客公園活動中表示,百度對無人機也有研究,但是由於中國航空管制等原因,很難產品化。
在國內,有多個文件提及無人機飛行任務的相關規則。其中,2013年出台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指出,無人機(空機質量小於等於7千克)在三種情況下飛行無需證照管理,分別是在室內運行、在視距內運行,以及在人煙稀少、空曠的非人口稠密區進行試驗的無人機。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無人機管理辦公室主任柯玉寶昨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國無人機屬於民用航空器,使用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個是操作人員有證照,二是無人機要適航,三是飛行計劃需要申報。其中,無人機適航這一點很難做到。
航空專家欒大龍昨日對記者表示,國內無人機市場相關政策非常不配套,沒有明確的單獨針對無人機的規定。儘管我國低空空域(1000米以下)一直在呼籲開放,但是並未開放。
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無人機飛行前都需要報批。同時,還涉及安全問題和高成本,比如市內可能會撞到樓房、行人等。無人機還不可能普及。但是,徐勇也強調,無人機仍具有研發意義。比如將物品送往人力不易送達的地區,或者運送應急藥品等。 [14] 

民用無人機侷限展望

民用無人機未來的發展重點則在於主觀的無人機使用方式和使用安全方面。首先,在無人機出現價格大幅下降的趨勢之後,普通小型民用無人機更易被當做監視工具使用的同時,安全性也無法得到保證。出於對安全和隱私方面的考慮,世界各國至今都未對民用無人機完全開放其監管政策。其次,上文已述,由於無人機仍不具備感應和躲避物體能力,在空域監管上,如何將無人機納入一般飛機飛行的空域,各國都遇到規範上的困難。因此,各國均對民用無人機的飛行做出不同的限制,這對民用無人機的發展形成了必然的阻礙。但從無人機適航發展的歷程看,各國的無人機適航工作都得到了本國工業部門的積極推動。在未來,民用無人機的發展將不只侷限與客觀技術和設備的改善,對民用無人機的認識程度及主觀的監管政策才是推動民用無人機普及的最終因素。
Anyway,可以説無人機只是一個開始,今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待關注、研究,創業者崛起,使用者崛起,應用或使用方式越來越多樣化。 [15] 
無人機未來發展方向:智能化,集羣化,多功能。

民用無人機國家標準

2023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佈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GB 42590-2023),該標準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起草,將於2024年6月1日實施。《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安全要求》是《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配套支撐標準,可以有效指導研製單位設計生產、規範檢測機構合規檢測和保障使用者安全使用,有利於進一步築牢民用無人機產品安全底線,貫徹民用無人機管理要求,促進民用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該標準是我國民用無人機領域首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適用於除航模之外的微型、輕型和小型民用無人機,提出了電子圍欄、遠程識別、應急處置、結構強度、機體結構、整機跌落、動力能源系統、可控性、防差錯、感知和避讓、數據鏈保護、電磁兼容性、抗風性、噪聲、燈光、標識、使用説明書等17個方面的強制性技術要求及相應的試驗方法。 [16] 

民用無人機數據統計

2024年3月2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有實名登記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增長32.2%。2023年,民用無人機累計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民用無人機已在農林牧漁和娛樂航拍領域實現行業普及,城市場景和物流應用的管理模式與技術標準初步具備廣泛推廣基礎,有人/無人協同運行、載人飛行等已進入試驗驗證階段,無人機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18-19] 
2024年4月18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披露,2023年,中國交付民用無人機超過317萬架,通用航空製造業產值超過51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近60%。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