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國清流2

鎖定
《民國清流2》是現代出版社於2016年5月出版的圖書,客觀再現民國大師們分化與交鋒時期的歷史真相!著名作家葉辛、何建明、張抗抗、梁曉聲、王躍文、餘世存、嶽南,著名文化學者葉廷芳、張頤武、孫鬱、解璽璋、李建軍傾情推薦!《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入選《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南方都市報、鳳凰週刊、央廣、人民網、新華網、北京晚報、騰訊、新浪等全國百餘家媒體廣泛報道。
中文名
民國清流2
別    名
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
作    者
汪兆騫
類    別
人物傳記
出版社
現代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5月
定    價
39.80
ISBN
9787514343731

民國清流2作者簡介

汪兆騫,生於194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原《當代》副主編兼《文學故事報》主編。中國作協會員。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門內客》《記憶飄逝》《紫塞煙雲》《張騫》等,新近出版有《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文壇亦江湖:大師們的相輕與相重》《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深受讀者好評。

民國清流2內容簡介

本書系民國清流大師們的集體傳記系列之二。 [1] 
本書沿襲《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的風格,承接第一部的歷史階段(1917年至1927年),呈現出民國十六年至民國十九年(1927年至1930年)文化主戰場的“戰國”景觀。
時值國內政局鉅變,國共兩黨合作破裂,政治鬥爭激烈而嚴酷。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舉起大旗的文化主將們出現嚴重的分化,蔡元培、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葉聖陶、柔石、胡適、沈從文、林語堂、郁達夫、梁實秋、包天笑、周瘦鵑等紛紛來到上海,一時間,民國文化思想界風起雲湧,各文化流派旗幟鮮明,針鋒相對,演繹出文化界的交鋒論戰與恩怨情仇。
作者不囿於故有定論,依據翔實的史料,客觀真實地反映文化中心轉向上海的這一時期,民國大師們分化與交鋒的歷史真相。那些特立獨行的民國文化大師,用自己的人格風骨、思想情懷、學術風範,鑄就了民國文化史上的又一段風流。

民國清流2名家推薦

著名作家王躍文
汪兆騫老師深諳《左傳》筆法,其《民國清流》依照編年剪裁民國曆史,將人物置於雲詭波譎的大事件大沖突中摹形刻畫,以史家手眼鈎沉實錄,以文學筆墨傳神寫照,於人物書寫中別嫌疑,於敍事中富褒貶,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援史明志,其為士人清流招魂之深情苦心,令人感佩。
著名作家梁曉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鏡,躬身自照,可助當下文化知識分子警鑑省思,保持立言、立行、立書、立品之原則與底線。重要的是對史事、歷史人物做的評説須力求公正客觀。而本書作者做到了,值得一讚,更值得一讀,有可敬的文史價值。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張抗抗
汪先生最近一連出了好幾本書,都是系統地梳理民國文化史、文學史和思想史的。打個比喻,民國就像一艘沉沒的豪華巨輪,上面有無數寶藏值得我們挖掘。汪先生的這套民國系列就在為我們打撈這些寶藏。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
《民國清流》這部書用汪兆騫老師這樣士大夫的敍述,是精英文化的集中體現。本書有一種清朗感、優美感、知識感、歷史感,是一部美文傳記、文學傳記、思想傳記三合一的作品。本書不像一般的傳記從頭到尾只講一個人,它講的是一羣人物,敍述角度非常具有難度和挑戰性,足見汪老師的功底。中國那一代了不起的人,創造了一個時代,但他們的思想、行為、做人的方式,至今仍影響着今天的中國社會。
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
大時代成就大人物,大人物影響大時代。中國現代的源頭是怎麼回事,那段時間最關鍵。汪先生用跟王蒙等當代大文人交往的方式跟民國大文人對話、溝通,把大歷史關鍵時期的那些關鍵人物寫得特別生動,特別活,現場感很強,就像在我們旁邊一樣。像汪先生這樣對民國時代進行描述,對民國時代知識分子和20世紀中國的命運做探討,非常有價值。
著名文化學者葉廷芳
為什麼五四前後那段時間或者説民國時期能出現各種類型的大家?這個主題汪先生講得很好。(《文壇亦江湖》)這本書勾勒了兩種知識分子的文化人格:一類以胡適為代表,胡適思想很先進,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適不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人,別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他;另一類以魯迅為代表,不同於胡適的寬容,魯迅嫉惡如仇,對不同觀點反唇相譏。

民國清流2媒體推薦

《南方都市報》
《民國清流1》這部書詳盡地記錄了“五四”這一歷史進程,能幫很多有志瞭解歷史真相的人答疑解惑……汪兆騫先生的功德,就是真實再現了“五四”的現場。
《鳳凰週刊》
汪兆騫老先生用明麗、曉暢的文筆,刻畫這些有主意、有風骨、有本事的民國文化前輩時,清流澎湃,激盪鼓應,讓人久久不能釋卷……讀者可以把這部書當成展示“五四”全貌的散文長卷來閲讀,也可以把它當作諸位大師的集體傳記,更可以藉此機會重新反思,我等應該怎樣做一個文化人?

民國清流2編輯推薦

1. 《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系作者汪兆騫繼《民國清流1:那些遠去的大師們》之後又一力作。作者憑藉翔實的史實與依據,以清麗優美的文筆進行客觀公正的講述與剖析,寫就了一部由大師集體演繹的1927年至1930年的文化斷代史。
2.作者汪兆騫是文學界、出版界的老前輩,他的“朋友圈”全都是文學名家和文化精英,可以説是輻射了中國的當代文壇。汪老先生經手孵化的名作,大多讓人如雷貫耳;汪兆騫做過嫁衣的作家尤其是文學大家,幾乎佔據了中國當代文壇的半壁江山。更可敬的是,汪兆騫是一位秉持道義與良知的知識分子型作家。可想而知,由汪兆騫以客觀公正的史家視角講述的民國時代的文壇,在剖析人物的性格與人格方面,自然是遊刃有餘,功力深厚。
3.《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主要講述了蔡元培、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葉聖陶、柔石、胡適、沈從文、林語堂、郁達夫、梁實秋、包天笑、周瘦鵑、蔣光赤、胡也頻等在文化戰場上的分化與交鋒。時中國政局發生鉅變,國共兩黨合作分裂後的鬥爭也更加激烈和嚴酷。一眾作家會聚上海。文化中心暫由北京轉到上海。創造社、太陽社、新月派、語絲派、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唯美頹廢派,旗幟鮮明,紛爭不休。八方豪傑,“封建餘孽”“革命戰士”“同路人”紛紛亮相,演繹出民國文化思想界的恩怨情仇。
4.歷史人物在某一歷史節點上的一些表現,往往非常複雜,它必然與時代宏觀大背景息息相關,也與其性格和個人當時的微觀處境緊密相連。《民國清流2:大師們的“戰國時代”》實事求是地撰寫歷史,披露真相,還原歷史,刻畫大文人大知識分子在大環境中呈現出來的多種文化品格,彰顯人性的光輝與卑微。

民國清流2目錄

第一章 民國十六年(1927) / 001
蔡元培、胡適、魯迅等先後來到被鮮血染紅的上海
蔡元培偶陷人生歧路 / 005
被誤讀的“鴛鴦蝴蝶派”包天笑、周瘦鵑 / 011
西遊東望十個月後,胡適回到上海 / 023
魯迅與周建人都攜情人同居景雲裏 / 031
第二章 民國十七年(1928) / 037
自由主義作家與國民黨爭自由,魯迅和創造社、太陽社聯合與林語堂論爭
魯迅與創造社、太陽社的激烈論爭 / 041
被文學史遺忘的張靜廬與《革命外史》 / 047
茅盾創作小説《蝕》 / 053
蔚為大觀的武俠小説及偵探小説 / 058
“厭世家”葉聖陶長篇小説《倪煥之》,茅盾譽之“扛鼎”之作 / 064
戴望舒的《雨巷》,給五光十色的上海文壇帶來別樣風景 / 070
巴金第一部中篇《滅亡》,經葉聖陶之手刊發在《小説月報》上 / 074
沈從文評價施蟄存小説,是“一首清麗明暢的詩” / 079
林語堂與魯迅時密時疏,不外乎精神勝利法之法門 / 085
私人語境中的魯迅,“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 / 099
第三章 民國十八年(1929) / 107
《新月》和胡適掀起人權運動是該年的主旋律
胡適、《新月》與悲壯風采的人權運動 / 111
林語堂與平社及胡適交好有年 / 121
到上海謀求發展的沈從文 / 128
留下斑駁多彩身影的田漢 / 137
張資平、葉靈鳳、曾虛白、邵洵美與唯美頹廢傾向的小説 / 144
傳統保守的梁實秋與頹唐的郁達夫 / 155
徐志摩輕盈、瀟灑的詩和複雜的感情世界 / 163
第四章 民國十九年(1930) / 171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瞿秋白與魯迅的友誼 / 175
蔣光赤想給中國革命留一個證據 / 183
“左聯五烈士” / 189
馮雪峯是黨聯繫魯迅的橋樑 / 199
魯迅與曹聚仁 / 210
魯迅、伊羅生與《草鞋腳》 / 220
在左聯和國民黨的聲討中,胡適拂袖作別上海 / 229
丁玲是左聯最令人矚望的作家 / 236
蔡元培是高遏行雲的文化巨人 / 243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