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軸異燕麥

鎖定
毛軸異燕麥(Avenula pubescens (Huds.) Dumort.)是禾本科、毛軸異燕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鬚根較稀少。具橫走根莖。稈直立,稍粗壯,光滑無毛,多單生,高可達120釐米,葉鞘密被短柔毛,稈生葉舌透明膜質,披針形,葉片扁平,密被柔毛,寬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稍開展,長圓形,分枝粗糙,小穗淺綠色或帶紫色,膜質,含小花,穎不等長,透明膜質,基部帶紅色,芒自稃體中部伸出,膝曲,粗糙,內稃較外稃稍短,6-9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歐洲、亞洲中部、蒙古等地。中國新疆也有分佈。生於海拔1600-2600米的山坡草地、林緣和灌叢中。
毛軸異燕麥葉片較寬,草質柔軟,且葉量較豐富,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就整個生長期而言是馬喜食的牧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標本館 [1] 
中文名
毛軸異燕麥
拉丁學名
Avenula pubescens (Huds.) Dumort.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毛軸異燕麥屬
毛軸異燕麥
命名者及年代
(Huds.) Pilger,1938

毛軸異燕麥形態特徵

毛軸異燕麥
毛軸異燕麥(6張)
多年生。鬚根較稀少。具橫走根莖。稈直立,稍粗壯,光滑無毛,多單生,高30-120釐米,具3-4節。葉鞘密被短柔毛,稀光滑無毛,多短於節間;稈生葉舌透明膜質,長3-6毫米,披針形,先端尖;葉片扁平,密被柔毛,寬線狀披針形,長達15釐米,寬4-10毫米。 [5] 
圓錐花序稍開展,長圓形,長約15釐米,每節具4-6分枝,分枝粗糙,長達5釐米;小穗淺綠色或帶紫色,膜質,含2-4小花,長12-17毫米,小穗軸節間長3-4.5毫米,遍生長4-6毫米的柔毛;穎不等長,透明膜質,基部帶紅色,第一穎長10-11毫米,具1-3脈,第二穎長13-17毫米,具3脈;外稃先端2齒裂,第一外稃長約11毫米,粗糙,具5-7脈,基盤被較短的柔毛,芒自稃體中部伸出,膝曲,粗糙,長約15毫米;內稃較外稃稍短,長約10毫米,具2脊,其上粗糙;雄蕊3,花葯長約6毫米。花果期6-9月。 [2] 

毛軸異燕麥生長環境

毛軸異燕麥為多年生中生根莖一疏叢型上繁禾草,適宜冷涼濕潤的山地氣候,分佈於新疆北部各大山系海拔1500-2800米的中山及亞高山帶,習生於山地黑鈣土、山地草句土,亞高山草甸土及棕褐色森林土上,尤其在含水量適中,疏鬆的壤土上生長繁茂高大。毛軸異燕麥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與異燕麥的生境基本相同,但異燕麥的耐寒能力較強,生態幅度較寬,在亞高山草甸向高寒草甸過渡的草地類型中往往由異燕麥所代替。
毛軸異燕麥是山地草甸的伴生種,多出現於叢生禾草、雜類草.組或雜類草組草地中,該草地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600-800(1000)毫米,組成草地植被的植物種類繁多、茂密、高大。在天山北坡的烏魯木齊南山、瑪納斯南山至伊犁地區海拔2000-2600米的山地,它常伴生於由草地早熟禾細葉早熟禾無芒雀麥大看麥娘、高山大麥草等中生禾草為優勢種,與多樸苔草及青蘭假水生龍膽穗花婆婆納羽衣草,老鵝草、山羊巖黃芪、準噶爾金蓮花馬先蒿等諸多的中生雜類草組成的禾草+雜類草草地型中,或伴生於由上述諸多的中生雜類草為共建種組成的雜類草草地型中。在阿爾泰山海拔1400-2100米的山地,它常伴生於早熟禾鴨茅、大看麥娘、無芒雀麥、高山黃花茅阿爾泰羽衣草、草原蓼、老鸛草、糙蘇、苔草等多種中生草本及歐亞繡線菊等中生灌木為建羣種或優勢種組成的鴨茅+雜類草,早熟禾+雜類草、禾草+雜類草,鴨茅+草原蓼,灌叢一禾草+雜類草及雜類草草地型中。 [3] 

毛軸異燕麥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新疆天山、阿爾泰山,阿拉套山及準噶爾西部山地,中亞及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佈。 [3] 

毛軸異燕麥生長習性

毛軸異燕麥通常於5月上中旬返青,6月中旬抽穗,7月上旬開花,7月中下旬至8月初結實,10月初開始枯黃。 [3] 

毛軸異燕麥主要價值

毛軸異燕麥葉片較寬,草質柔軟,且葉量較豐富,據測定莖葉穗比為43.6:51.2:5.2,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就整個生長期而言是馬喜食的牧草。抽穗前各類家畜均喜食,結實後莖稈稍變粗糙,但馬仍喜食其全株,牛和羊仍樂食其葉片,調製的青乾草各類家畜均喜食。其營養價值為中等,總消化養分和對反芻家畜的有機質消化率及消化能為中等。
毛軸異燕麥株較高,不耐牧,宜割草利用,可在冷涼山區栽培馴化。 [3] 
毛軸異燕麥的微量元素含量(ppm)
名稱
含量
122.7
3.896
29.91
2996
0.6925
4.913
142.2
13.293
841.2
23.52
名稱

含量
1.202
32.19
0.921
1004
5.426
2195
182.7
680
6.01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