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維壽

鎖定
毛維壽,字祺勳,號考三,江西峽江人。陸軍中將。曾任師長、軍長、第六路軍和第二路軍總指揮、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等職,1937年病故。 [1-2] 
本    名
毛維壽
出生地
江西省峽江縣巴邱鎮毛家村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37年
主要成就
國民政府將領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毛維壽人物生平

毛維壽早年生涯

毛維壽(1892—1937)字祺勳,號考三,峽江縣人。1912年人陸軍第八師三十團當兵。次年團隊遣散,歸峽江與新餘李素白等人集資做藥材、雜貨生意,往來於滇黔湘粵之間。後因經營不善,資本全虧,流落於湘西洪江縣。時見告示招兵,遂報名入伍。

毛維壽兩次東征

1921年,隨軍轉戰至粵,適其師毛世俊在駐粵贛軍指揮部任秘書長,遂轉入贛軍特務連任見習官。次年1月,入粵軍第一師任見習官。6月,隨軍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在惠州之戰中,腿部中彈。傷愈後入西江講武堂學習,結業後升任連長。

毛維壽北伐立功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任粵軍第四軍十師三十團二營營長,轉戰於湘鄂贛。在武漢戰役中,率二營與葉挺獨立團擔任首戰前鋒。9月3日,率營首先攻入武昌城。11月,隨第四軍入贛北征討孫傳芳,在德安馬回嶺戰鬥中,腰部中彈受重傷,送往武漢協和醫院治療。1927年春傷愈歸隊,繼續北伐,進軍河南。戰後回師武漢,任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一團團長。

毛維壽軍閥混戰

192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部長陳銘樞的副官長。“八一南昌起義"後,賀龍葉挺率起義部隊南下廣東。蔡廷鍇途中叛離起義部隊,率第十師開往河口,駐軍上饒。陳銘樞派他迎蔡至福建重建十一軍,陳任軍長,他被任為軍部副官長。1928年,該軍恢復第二十六師建制,改任該師第七十八團團長,先後駐軍廣州、陽江、陽春。
1929年5月,廣西桂軍聯合粵軍張發奎部反蔣,毛維壽率部參加討桂作戰,解廣州之圍,繼在廣西北流、西山、民樂地區大敗桂軍。
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任第六十一師八旅旅長,隨蔣光鼐馳赴津浦路參戰。

毛維壽圍剿紅軍

戰後,十一軍改編為第十九路軍,回師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圍剿”。

毛維壽淞滬抗日

“九一八"事變後,十九路軍奉調京滬,毛維壽升任第六十一師師長。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抵抗。率六十一師扼守江灣,大場一線,在江灣,藴藻濱、曾家橋、廟行、小場廟等地,與日軍激戰,會同友鄰部隊打破了日軍包抄吳淞守軍的計劃,並取得廟行大捷

毛維壽福建事變

淞滬抗戰後,十九路軍被蔣介石調往福建"剿共”。全軍將士在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影響下,厭惡內戰,要求抗日,遂退出“剿共”。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參與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李濟深為主席,十九路軍改編為“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原各師擴編為5個軍,毛維壽被任為第二軍軍長。
福建政府成立僅2月餘,在蔣介石重兵鎮壓和政治攻勢下而解體,為保存軍事實力,他被蔡廷鍇委任為一方面軍代理指揮,向南京政府通電反正。其後被任為第七路軍總指揮,加上將軍銜。

毛維壽免職閒居

1935年,改任第二路軍總指揮,奉命率部往陝北“剿共”,遲未就職,遭蔣介石斥責,免職閒居。
1936年,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寓居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時,多次向蔣請纓抗日,均遭拒絕。

毛維壽人物離世

1937年冬,病逝上海大華醫院 [3-4] 
參考資料
  • 1.    周家珍 編著.20世紀中華人物名字號辭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2.    任寶根 編著.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徵略.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第88頁.
  • 3.    《江西省志人物誌》編纂委員會編.江西省志人物誌.北京:方誌出版社,2007:401-402
  • 4.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