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

鎖定
毛穎,1967年8月出生,漢族,籍貫江蘇海門,醫學博士學位,1992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神經外科主任醫師 [1]  ,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8] 
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華山)執行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 [2]  [7] 
中文名
毛穎 [1]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海門
出生日期
1967年8月
畢業院校
上海醫科大學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教學職稱
教授、博士生導師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專    業
神經外科學
教學地點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主要成就
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8]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8]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8] 
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8] 

毛穎個人介紹

1992年毛穎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獲得上海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7年至1998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Crosby神經外科從事博士後研究,2005年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院神經外科,2010年成為全國神經外科領域首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3年獲得首屆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2015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2016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2017年獲得上海市醫學發展傑出貢獻獎,2018年獲得吳階平醫藥創新獎,2020年擔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2021年出任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華山)執行主任,2023年擔任國家衞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工作專家組神經外科組長。 [5] 
毛穎主要從事腦疾病(腦腫瘤、腦血管病和癲癇、帕金森病等功能性腦疾病)的外科診療以及神經外科基礎與轉化研究,致力於神經外科領域重大腦疾病診療技術革新和成果轉化,是國家腦計劃重大發展戰略的主要執行者和推動者。

毛穎擅長領域

擅長腦部疾病的個體化微創治療,尤其是腦血管病(腦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煙霧病等),腦腫瘤(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以及功能性腦疾病(癲癇、意識障礙、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症、強迫症)等。

毛穎研究方向

毛穎在國內較早提出顯微神經外科與腦科學前沿技術相融合的診療策略,將其應用於惡性腦膠質瘤、複雜腦血管病和重症意識障礙三大神經外科難治疾病。通過腫瘤分子特徵解析與多模態可視化技術相融合,提高了惡性腦膠質瘤的全切率,降低了術後神經功能障礙率,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獨創多套顱外血管複合搭橋技術與腦功能圖譜評估相融合,將複雜腦血管病從“不治”變為“可治”到“治好”。闡明意識障礙關鍵神經通路,與個體化神經調控技術相融合,為重症昏迷患者甦醒提供了“華山方案”。上述三大融合診療策略已經實現了多項臨牀技術轉化。

毛穎教育背景

高級訪問學者 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神經外科,(2005.3-2005.6)
訪問助教授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醫學部神經外科,(1998.9-1998.12)
博士後 美國密歇根大學Crosby神經外科,(1997.1-1998.1)
博士 上海醫科大學外科學專業(1994.9-1999.7)
學士 上海醫科大學醫學專業(1986.9-1992.7)

毛穎工作經歷

院長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20.7-今)
副院長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9.6-2020.7)
副院長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12.12-2020.1)
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2006.12-今)
教授 復旦大學,(2005.12-今)
常務副主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2005.3-今)
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2004.12-今)
副主任醫師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2000.7-2004.11)

毛穎科研成果

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從事神經外科30餘年,在傳承顯微神經外科技術與理念的基礎上,倡導一切神經外科手術均應以腦功能保護、重塑及調控為重點,系統發展多項新技術,為神經外科學進入“泛功能神經外科”時代作出貢獻。

毛穎主要成就

1、以分子可視化為核心的腦功能保護研究
針對腦膠質瘤高度浸潤而無法精確界定邊界的難題,建立基於功能影像的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系列研究是該領域全球循證醫學質量最高的六項研究之一(Neurosurg Rev 2015)。提出四種膠質瘤新的分子亞型並描述其特徵,作為唯一亞洲成果被WHO腦膠質瘤權威病理組織引用。在此基礎上,建立腦膠質瘤分子可視化導航手術體系,實現術中驅動基因突變快速檢測、分子特徵空間異質性描繪、腫瘤浸潤邊界精準勾勒,變憑術者經驗切除為依據腫瘤分子異質性圖譜“雕刻式切除”。迄今應用3100例,腦運動功能區腫瘤手術全切率由51.7%升至72%,術後偏癱率由32.8%降至15.3%,語言區腫瘤手術遠期失語率僅5.3%,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生存從13.2月延長至17.6月。
2、以血運重建為核心的腦功能重塑研究
首創遊離橈動脈橋接顱內外血管術式用於難治性腦血管病,被世界神經外科聯盟推廣。進而建立針對高、中、低流量個體化需求的三種新型血流重建術式,提升煙霧病遠期有效率至93%,再出血率由7.1%降至1.9%。
3、以意識網絡為核心的腦功能調控研究
發現與意識水平評分正相關的皮層意識網絡,證實後扣帶回−頂下小葉腦區是關鍵的意識通路。通過磁共振和腦電預測昏迷復甦準確率達81.25%,提出的基於意識神經網絡的催醒治療新方法正在臨牀試驗中。
在領域內頂級期刊(Nature Biomed Eng、Clin Cancer Res、Ann Neurol)等發表SCI論文200餘篇,曾獲3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牽頭制定3部指南,成果入選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部分獲國際推廣。主持建立全國最大的神經疾病診治中心之一,學科成就獲列改革開放健康上海十大成果和上海市政府質量金獎,領導的團隊被世界神經外科聯盟會刊主編贊為“世界神經外科發展的風向標”。

毛穎專著

1. Mao Y, Zhu W, Song J. Surgical Atlas of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Springer, 2021, Singapore
2. Feng H, Mao Y, Zhang H. Early Brain Injury or Cerebral Vasospasm. Springer, 2011, New York
3. 毛穎,膠質瘤毛穎2021觀點,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1,北京
4. 毛穎,膠質瘤毛穎2016觀點,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北京
5. 毛穎、江濤,臨牀神經外科口袋書系列:膠質瘤臨牀醫生使用手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上海
6. 主編:周良輔,副主編:陳銜城、毛穎,現代神經外科學(第二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上海
7. 主編:周良輔,副主編:陳銜城、毛穎,神經外科手術步驟點評,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北京
8. 主編:冷冰,副主編:毛穎、宋冬雷,神經系統血管性疾病DSA診斷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上海

毛穎重要學術會議報告

1. 毛穎,膠質瘤的分子分型和臨牀運用. 2023,第七屆全國分析藥理學學術大會(邀請報告)
2. 毛穎,Molecular biomarkers in adult diffuse glioma: from diagnosis to surgical navigation Neurosurgical. 2023, Society of Japan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Tokyo, Japan(邀請報告)
3. 毛穎,膠質瘤代謝分子邊界可視化及臨牀應用.2023,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20次學術會議,廣州(邀請報告)
4. 毛穎,膠質瘤代謝的影像組學、分子手術的轉化研究,2019,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18次學術會議,廣州(邀請報告)
5. Mao Y. 1) Precision of Medicine in glioma. 2) Low-grade glioma: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2016,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CNS) Annual Meeting, San Diego, USA(邀請報告)
6. Mao Y. 1) Precisional surgical design for the bypass surgery of moyamoya disease: multi-modality quantitative high techniques. 2) Target at glimoa: what to learn from molecular research? 3) Stroke intervention-bypass surgery in children: who, when, and how? 2016, Neurosurg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 (NSA)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Sydney, Australia(邀請報告)
7. Mao Y. Review of cavernous sinus surgeri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2016, World Skull Base, Osaka, Japan(邀請報告)
8. Mao Y. EC/IC bypass——current strategies. 2016, Joint Meeting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erebrovascular Surgery & 1st Interim Meeting of Asian Australasian Society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Mumbai, India(邀請報告)
9. Mao Y. Brain mapping in glioma surgery. 2015, Plenary session,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Rome, Italy(邀請報告)
10. Mao Y. Reconsideration of Cavernous Sinus Surgery after 30 Years’ Experience. 2013,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CNS) Annu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A(邀請報告)
11. Mao Y. From open surgery to radiosurgery—the therapeutic evolution of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 2012, 11th Asian-Oceani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kull Base Surgery, Beijing, China(邀請報告)

毛穎代表性論文

1. Zhang J, Feng Y, Li G, Zhang J, Zhang X, Zhang Y, Qin Z, Zhuang D, Qiu T, Shi Z, Zhu W, Zhang R, Wu Y, Liu H, Cao D, Hua W, Mao Y. Distinct aneuploid evolution of astrocytoma and glioblastoma during recurrence. NPJ Precis Oncol. 2023 Sep 23;7(1):97.
2.Zou X, Liao Y, Jiang C, Yuan Y, Zhao F, Ding D, Chen L, Xu B, Mao Y. Brain perfusion, cognition, and plasma Alzheimer's biomarkers in moyamoya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23 Feb 10. doi: 10.1002/alz.12958. Epub ahead of print.
3.Yu Q, Bi Z, Jiang S, Yan B, Chen H, Wang Y, Miao Y, Li K, Wei Z, Xie Y, Tan X, Liu X, Fu H, Cui L, Xing L, Weng S, Wang X, Yuan Y, Zhou C, Wang G, Li L, Ma L, Mao Y, Chen L, Zhang J. Visual cortex encodes timing information in humans and mice. Neuron. 2022 Dec 21;110(24):4194-4211.e10. doi: 10.1016/j.neuron.2022.09.008. Epub 2022 Oct 3.
4.Chen T, Liu Y, Wang Y, Chang Q, Wu J, Wang Z, Geng D, Yu JT, Li Y, Li XQ, Chen H, Zhuang D, Li J, Wang B, Jiang T, Lyu L, Song Y, Qiu X, Li W, Lin S, Zhang X, Lu D, Lei J, Chen Y, Mao Y. Evidence-based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in China. J Hematol Oncol. 2022 Sep 29;15(1):136. doi: 10.1186/s13045-022-01356-7.
5.Qin P, Wu X, Wu C, Wu H, Zhang J, Huang Z, Weng X, Zang D, Qi Z, Tang W, Hiromi T, Tan J, Tanabe S, Fogel S, Hudetz AG, Yang Y, Stamatakis EA, Mao Y, Northoff G. Higher-order sensorimotor circuit of the brain's global network supports human consciousness. Neuroimage. 2021 Feb 12;231:117850.
6.Wang C, Sun W, Zhang J, Zhang J, Guo Q, Zhou X, Fan D, Liu H, Qi M, Gao X, Xu H, Gao Z, Tian M, Zhang H, Wang J, Wei Z, Long NJ, Mao Y, Li C. An electric-field-responsive paramagnetic contrast agent enhances the visualization of epileptic foci in mouse models of drug-resistant epilepsy. Nat Biomed Eng. 2020 Sep 28.
6. Gui P, Jiang Y, Zang D, Qi Z, Tan J, Tanigawa H, Jiang J, Wen Y, Xu L, Zhao J, Mao Y, Poo MM, Ding N, Dehaene S, Wu X, Wang L. Assessing the depth of language processing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Nat Neurosci. 2020 Jun;23(6):761-770.
7. Yang RR, Shi ZF, Zhang ZY, Chan AK, Aibaidula A, Wang WW, Kwan JSH, Poon WS, Chen H, Li WC, Chung NY, Punchhi G, Chu WC, Chan IS, Liu XZ, Mao Y, Li KK, Ng HK. IDH mutant lower grade (WHO Grades II/III) astrocytomas can be stratified for risk by CDKN2A, CDK4 and PDGFRA copy number alterations. Brain Pathol. 2020 May;30(3):541-553.
8. Shi Z, Zheng F, Zhou Z, Li M, Fan Z, Ye H, Zhang S, Xiao T, Chen L, Tao TH, Sun YL, Mao Y. Silk-Enabled Conformal Multifunctional Bioelectronics for Investigation of Spatiotemporal Epileptiform Activities and Multimodal Neural Encoding/Decoding. Adv Sci (Weinh). 2019 Mar 7;6(9):1801617.
9. Chan AK, Mao Y, Ng HK. TP53 and Histone H3.3 Mutations in Triple-Negative Lower-Grade Gliomas. N Engl J Med. 2016 Dec 1;375(22):2206-2208.
10. Yao Y, Ye H, Qi Z, Mo L, Yue Q, Baral A, Hoon DSB, Vera JC, Heiss JD, Chen CC, Zhang J, Jin K, Wang Y, Zang X, Mao Y, Zhou L. B7-H4(B7x)-Mediated Cross-talk between Glioma-Initiating Cells and Macrophages via the IL6/JAK/STAT3 Pathway Lead to Poor Prognosis in Glioma Patients. Clin Cancer Res. 2016 Jun 1;22(11):2778-2790.
11. Mao Y, Yao Y, Zhang LW, Lu YC, Chen ZP, Zhang JM, Qi ST, You C, Wang RZ, Yang SY, Zhang X, Wang JS, Chen JX, Yang QY, Shen H, Li ZY, Wang X, Ma WB, Yang XJ, Zhen HN, Zhou LF. Does Early Postsurgical Temozolomide Plus Concomitant Radiochemotherapy Regimen Have Any Benefit in Newly-diagnosed Glioblastoma Patient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arallel, Open-label,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Chin Med J (Engl). 2015 Oct 20;128(20):2751-8.
12. Hua W, Li C, Yang Z, Li L, Jiang Y, Yu G, Zhu W, Liu Z, Duan S, Chu Y, Yang M, Zhang Y, Mao Y, Jia L. Suppression of glioblastoma by targeting the overactivated protein neddylation pathway. Neuro Oncol. 2015 Oct;17(10):1333-43.
13. Qin P, Wu X, Huang Z, Duncan NW, Tang W, Wolff A, Hu J, Gao L, Jin Y, Wu X, Zhang J, Lu L, Wu C, Qu X, Mao Y, Weng X, Zhang J, Northoff G. How are different neural networks related to consciousness? Ann Neurol. 2015 Oct;78(4):594-605.
14. Zhu W, Tian YL, Zhou LF, Song DL, Xu B, Mao Y.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omplex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aneurysms: direct ICA sacrifice or combined with extracranial-to-intracranial bypass. World Neurosurg. 2011 Mar-Apr;75(3-4):476-84.
15. Zhao Y, Tan YZ, Zhou LF, Wang HJ, Mao 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n vitro angiogenesis assay of endothelial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Stroke. 2007 Apr;38(4):1313-9.

毛穎主持課題

1、2023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常見多發病防治”研究重點專項“腦膠質瘤綜合診療新技術開發與轉化應用研究”,2023YFC2510000,2024/01-2027/01,3000萬,在研,主持。
2、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2018/07-2023/06,1.29億,在研、主持。
3、上海市科委腦-智工程項目,16JC1420100、腦影像數據庫與功能重建量化評估研究、2016/12-2019/11、1990萬元、在研、主持。
4、上海市科委腦-智工程項目,16JC1420502、阿爾茲海默病研究資源庫和早期診斷技術研發、 2016/12-2019/11, ,786.9萬、在研、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572483、B7H3在膠質瘤惡性進展中的作用機制及臨牀轉化研究、2016/01-2019/12、72萬元、在研、主持。
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二五攻關),2011BAI08B06、腦動脈瘤微創治療時機和方案優化研究、2011/01-2015/12、550萬元、已結題、主持。
7、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81025013、負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腦膠質瘤幹細胞免疫逃逸中的機理研究、2010/01-2014/12、200萬元、已結題、主持。

毛穎社會任職

2020年,華山醫院院長 [2] 
2021年,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執行主任
2023年,國家衞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工作專家組神經外科組長 [5] 

毛穎學術兼職

2012年,上海市神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2013年,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2014年,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
2014年,《中華神經外科學雜誌》副主編
2015年,復旦大學神經外科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2015年,上海市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2016年,《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編委
2017年,上海市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7年,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侯任主任委員
2018年,上海市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會長
2019年,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外科臨牀和基礎分會主任委員

毛穎出診時間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總院,特需門診,週四上午。

毛穎榮譽表彰

2004年,上海市“優秀醫苑新星”(一等獎第一名)
2004年,吳階平醫學研究獎
2004年,上海市“銀蛇獎”二等獎
2005年,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計劃”
2005年,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
2007年,上海市“百名領軍人才計劃”
2008年,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9年,“王忠誠青年醫師獎”
201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
2011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上海市“十佳醫師”
201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
2013年,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2015年,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
2015年,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2016年,“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
2017年,上海市醫學發展傑出貢獻獎
2018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3] 
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外科術式改變腦血流的基礎與臨牀創新(第一完成人)
201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較低級別腦膠質瘤的綜合診斷和治療(第一完成人)
2018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IDH突變膠質瘤的發病機理及分型應用(第一完成人)
2023年,第十九屆“銀蛇獎”特別榮譽獎 [6] 

毛穎人才培養

毛穎教育思想

毛穎一直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最大的特點,就是老醫生帶着年輕的醫生去工作,“師承是醫學裏最寶貴的傳承”,因此年輕人成長路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我膨脹,年輕人要始終保持一顆謙卑、感恩的心,方能在醫學道路上行穩致遠。他要求學生不光要“心靈手巧”,更要“言行一致,是個本色的人”,從基礎做起,絕不投機取巧,要有耐心、恆心、決心和愛心,不光做事,更要做人。毛穎在擔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和華山醫院副院長期間,分管教學和科研工作,他非常重視學生的思考性和創造性,總是鼓勵學生在科學的基礎上要敢於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理想和激情的人,努力做到強國有我。 [4] 

毛穎指導學生

截止2023年12月,毛穎共培養碩士生、博士生超過40名,其中上海市優秀畢業生2名,國際畢業生1名。

毛穎科普宣傳

毛穎多次獲邀到上海市各大中學,做“神經外科與神經科學”科普講座,鼓勵更多的優秀學子投身醫學專業。舉辦“Brain Talk”院士論壇,在國內推動腦科學科普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