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利時使館舊址

鎖定
比利時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西大街9號,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現為紫金賓館 [4] 
比利時使館舊址現存五棟建築,主樓為英國都鐸式風格,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立面用磚作出三個城堡和雉碟組成的山花。四棟配樓對稱佈置,為鄉村別墅式 [3-4]  。比利時使館舊址是帝國主義推行對華侵略的大本營之一,是帶有屈辱印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建築,它時刻提醒着人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同時也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 
1995年10月20日,比利時使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比利時使館舊址在內的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比利時使館舊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西大街9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474-5-001

比利時使館舊址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比利時公使館被焚燬。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比利時趁機要求再次選址重建公使館 [4] 
1949年後,比利時使館舊址改為14號國賓館。
1986年,14號國賓館正式更名為紫金賓館 [5] 
2017年,比利時使館舊址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幫助下進行修繕 [4] 
比利時使館舊址 比利時使館舊址

比利時使館舊址建築格局

比利時使館舊址現存五棟建築,主樓為英國都鐸式風格,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立面用磚作出三個城堡和雉碟組成的山花。四棟配樓對稱佈置,為鄉村別墅式 [3-4] 

比利時使館舊址建築特色

比利時使館舊址通體紅牆、白石勒邊、坡面陡峭、錯落有致,既追求構造對稱和層次的韻律感,又使格局呈現多樣化 [4] 

比利時使館舊址主要建築

比利時使館舊址主樓

主樓坐東北朝西南,為地上三層,帶一層地下室,高約17米。主體面闊十一間,進深大約五間,外立面以磚石砌成,內部則用磚木共同打造。整體立面做仿階梯式山牆和由雉堞組成的山花。縱向上,建築採用三段劃分:底部基座為墩台狀,且四面帶有收分,由五層巨大的灰色花崗岩塊堆砌而成,最上層為突出的階檐,地下室選擇一些對稱的房間,做出-些矩形地籠窗來增加採光,中間以石材直欞縱向進行分割;中部為兩層樓身,暖紅色實心清水磚為主要建材,其砌法採用英式建築風格,上下層之間以一道細條狀的素面石材為腰線;頂部為閣樓層,屋面呈現為不同位置雙坡式單元的複合形態,每一個坡面都具有較大的坡度,整體設計高低錯落,雄偉富麗。橫向上,該建築採用五段劃分,中央三開間,上方對應階梯式山牆。兩側各展開兩開間,房間跨度極為緊湊,且各自延伸兩開間,上方同樣對應階梯式山牆,但跨度明顯增大。中間部分有內凹式木構門斗,方便進出側間闢為寬大的長窗 [4] 

比利時使館舊址官邸

四座官邸均為獨立樓宇,帶有比利時鄉村別墅風貌,通高12—18米不等,建築平面、體量、朝向、外接構造均不同,但均以磚木結構為主,基座採用大理石砌成,立面為暖紅色實心清水磚砌造,主體多為地上二層,帶一層閣樓,屋面為坡度陡峭的復折式,上面蓋有紅色波浪形彩鋼板,每一個官邸都配備有相應的地下室 [4] 

比利時使館舊址文物價值

比利時使館舊址是帝國主義推行對華侵略的大本營之一,是帶有屈辱印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建築,它時刻提醒着人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同時也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4] 

比利時使館舊址文物保護

1995年10月20日,比利時使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01年6月25日,包含比利時使館舊址在內的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比利時使館舊址旅遊信息

比利時使館舊址地理位置

比利時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西大街9號。

比利時使館舊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41、103、137路公交車,在台基廠路口東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2號線,在崇文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比利時使館舊址約3.6千米,駕車約1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