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學潤

鎖定
殷學潤(1927年2月-2021年1月11日),男,漢族,江蘇響水人。1945年4月畢業於鹽阜區第二聯合中學,同月參加革命,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少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部主任、紀委書記。先後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據澎湃新聞援引新四軍研究會獲悉:2021年1月11日,殷學潤逝世,享年94歲。 [1] 
中文名
殷學潤
外文名
Yin Xuerun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響水
出生日期
1927年2月
逝世日期
2021年1月11日
畢業院校
鹽阜區第二聯合中學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研究起草了《科研中思想政治工作意見》

殷學潤人物生平

1927年2月,殷學潤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
1934年,殷學潤入私塾讀書。
1944年,殷學潤讀完初中,考入鹽阜區聯立第二中學讀高中。
1945年4月,殷學潤從聯中調入蘇北阜東縣蔡橋區工作,先後擔任區幹校生活指導部主任、區教救會主任、文教區員等。
1946年2月,殷學潤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9月,殷學潤參軍入伍,先後在縣總隊、分區獨立團工作,擔任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政治處幹事等職。
1949年3月,殷學潤調入第三野戰軍第24軍政治部,先後擔任教育幹事、政治理論教員、軍教導大隊文訓隊隊長。
1949年4月,殷學潤參加渡江戰役,在搶渡長江過程中英勇負傷,後跟隨部隊勝利進駐南京。
1952年10月,殷學潤所在的第24軍入朝參戰。
1953年7月,在金城反擊戰中,殷學潤深入最前沿的209團6連,幫助連隊開展戰前思想教育和戰中宣傳鼓動工作。
1955年3月,殷學潤調入志願軍總部工作。
1956年,殷學潤作為志願軍國慶觀禮代表團成員,回國參加了國慶觀禮,並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8年10月,殷學潤隨志願軍總部從朝鮮戰場勝利凱旋。
殷學潤先後任戰鬥團、野戰軍、大軍區各級政治部(處)教育幹事,政治理論教員,軍教導大隊文教訓練隊隊長。
1959年3月,殷學潤被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工作。
殷學潤先後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宣傳部、組織部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院紀委副書記、書記,院黨委常委,政治部黨委書記。院專業技術職稱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院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委會副主任等職。
2021年1月11日,軍事科學院原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研究會會員殷學潤將軍逝世,享年94歲。 [1] 

殷學潤人物事蹟

艱苦歲月 勤學不輟
殷學潤出生時正逢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後期,在戰亂中度過了他的童年。7歲時開始上學,先入私塾,後去舅父村上小學。因當時家鄉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學校很少,加之時局動盪,少有的幾所學校也是辦辦停停,他先後輾轉了五、六個地方才讀完小學。1944年讀完初中,並考入蘇北第二聯中讀高中。這所學校是解放軍進城後,為了給新政權培養人才而創辦的,校長由當時的縣長兼任。殷學潤自幼目睹了在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下,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的悽慘景象,十分同情窮苦農民。進入聯中後,勤奮讀書,接受新文化和革命思想,立志改變社會不平等現象。其間,他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經常到周圍鄉村作抗日宣傳工作。1945年4月,從聯中調入蘇北阜東縣蔡橋區工作,先後擔任區幹校生活指導部主任、區教救會主任、文教區員等。因思想進步快,工作積極努力,很快經組織批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2] 
攜筆從戎 矢志報國
1946年9月,殷學潤參軍入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他先後在縣總隊、分區獨立團工作,擔任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政治處幹事等職。當時,縣總隊和分區獨立團屬於地方武裝,主要任務是打擊敵特分子和各種破壞活動,保衞和鞏固地方政權,配合大部隊開展對敵鬥爭。1949年3月,他被調入第三野戰軍第24軍政治部,先後擔任教育幹事、政治理論教員、軍教導大隊文訓隊隊長。期間,他經常深入戰鬥一線調查瞭解官兵的思想狀況,利用戰鬥間隙撰寫教育提綱,報送軍裏審查批准後,指導部隊搞好思想教育,鼓舞部隊的戰鬥士氣。他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多次受到領導和戰友們的好評。1949年4月,參加渡江戰役時,在搶渡長江過程中英勇負傷。看着身邊犧牲的許多戰友,他內心充滿了對敵人的仇恨,忍住傷痛與戰友們繼續追殲潰逃之敵,最多時一天追敵100餘里。到23日,他跟隨部隊勝利進駐南京,親歷了敲響國民黨反動政權喪鐘的重要歷史時刻。
朝鮮戰場 浴血奮戰
1952年10月,他所在的第24軍入朝參戰。入朝初期,由於在異國作戰,情況比較生疏,而且敵人十分強大,戰鬥激烈殘酷。部隊官兵的思想也因此有些複雜;思想教育的任務非常繁重。尤其是進入陣地後,部隊大都以班、組為戰,給開展教育工作帶來許多困難。為解決這個難題,殷學潤主動向領導請纓。行軍途中,他深入到軍直屬部隊搞教育試點,摸索行軍中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辦法。部隊進入一線後,他在較短時間內,連續四次深入前沿連隊,體驗生活,瞭解情況,研究改進陣地教育的措施。還通過組織舉辦黨訓班、幹訓班和邀請朝鮮同志介紹情況的方法培養思想教育骨幹,有效地解決了部隊在分散擔負作戰任務條件下,開展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問題。期間,他總結的經驗被軍《火線報》刊發,多次編寫教育材料以文件形式下發部隊。
戰鬥中,殷學潤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一次,去前沿陣地,為了避開敵人炮火的封鎖,他和戰友改走山間小路,一大早出發,沿途連續翻越二座大山,直到天黑才到達團部。第二天一早,他就下到班、組瞭解情況,整整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吃飯時,剛端起飯碗,屋頂就被敵機給炸通了。他立即站起身,不顧房子隨時可能倒塌的危險,幫助戰友迅速撤離。在陣地上,不僅吃住十分困難,由於敵人飛機和炮火的封鎖,後方補給送不上來,吃用水是個大問題。主要靠戰士冒生命危險,從敵人炮彈炸出的泥坑中弄點雨水來食用,一人每天只能喝上一杯帶有硫磺味的泥水,經常是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無法刷牙、洗臉。1953年在金城反擊戰中,殷學潤深入最前沿的209團6連,幫助連隊開展戰前思想教育和戰中宣傳鼓動工作。戰鬥打響後,他幾次衝出坑道,冒着密集的彈雨救護傷員。
由於在戰場上的突出表現,殷學潤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55年3月,調入志願軍總部工作。1956年,作為志願軍國慶觀禮代表團成員,回國參加了國慶觀禮,並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8年10月,隨志願軍總部從朝鮮戰場勝利凱旋。至此,他已在朝鮮戰場上整整度過了6個年頭。
科研戰線 辛勤耕耘
1959年3月,殷學潤被分配到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工作。在該院工作的三十多年中,殷學潤始終立足本職崗位,勤奮工作,奮發進取,在軍事科研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擔任團職教育幹事及1970年後任院宣傳部(處)長(正師職)期間,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先後組織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等十多本馬列著作和《毛選》一至五卷,尤其着重學習他們的哲學和軍事著作。經過努力,使文化素質較低的科研人員,普遍達到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全院幹部的馬克思理論素養也得到明顯提高。任組織部長期間,在抓好黨委、支部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開展科研活動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1979年4月至10月間,帶領工作組深入全院各學術研究部進行全面調查,先後召開了7個座談會,與100多名領導幹部、政工幹部和學術骨幹逐個談活,翻閲了建院以來大批文書資料,整理出二十多萬字的調查資料。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實際,研究起草了《科研中思想政治工作意見》,為加強科研人員的思想政治建設,保證科研工作的正確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1984年起,殷學潤先後擔任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和院紀委副書記、書記。他根據改革開放後部隊思想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始終保持軍事科研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的侵蝕影響;積極改革科研中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廣大科研人員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性,經受住了各種政治風浪和利益關係調整的考驗。
在涉及部隊建設全局和官兵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殷學潤自覺堅持公道正派,秉公辦事,盡心盡責。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軍事科學院的幹部中資歷老的多、職務高的多、年齡大的多。為了推進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實現整體結構的優化,1986年他組織力量對全院幹部的年齡、知識和職務結構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制定了改革的初步方案。1987年和1988年,結合貫徹《軍官服役條例》、《軍官軍銜條例》、《文職幹部條例》和專業技術職稱改革,他又先後組織了五次大的調查研究,與800多人進行了個別交談,廣泛徵求羣眾意見和建議,在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拿出了具體實施方案,並認真做好落實。先後安排300多名幹部離退休和轉業復員,從部隊中挑選年輕優秀幹部近200名,沒發生任何問題,順利地完成了全院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

殷學潤榮譽表彰

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