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仲容

鎖定
殷仲容(633年—703年),字元凱,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人。活動於唐高宗到武則天時代,初唐書法家、畫家,官至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篆、隸,尤精於榜書題額。
本    名
殷仲容
元凱
所處時代
出生日期
633年 [1] 
逝世日期
703年 [1] 

殷仲容人物生平

殷仲容家族自曾祖輩入關中,世居長安,各代均在朝中為官,是典型的書香門第、仕宦世家。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世家子弟的殷仲容17歲以唐太宗“挽郎”起家,先後歷官雍州參軍、左領軍倉曹、沛王府法曹、都水丞、秘書郎、詳正學士、太僕丞、相王府諮議,直至麟台丞(秘書丞)。文散官級別自從七品上階的“朝散郎”升至正四品下階的“通議大夫”,38歲時襲其父爵“建安縣開國男”,14年後進為子爵,食邑四百户。
垂拱元年(685年)因為親戚犯罪被牽涉連累,貶為隆州長史(隆州治所在今四川閬中)。從這一年開始,殷仲容的晚年就在京城至遠州的奔波和貶謫――升遷――再貶謫的起伏中度過。
永昌元年(689年),又被召還京,任冬官郎中(工部郎中)。同年又授檢校申州刺史(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陽南)。
長壽三年(694年)又被貶為施州司馬(施州治所在今湖北恩施)。
聖歷二年(699年),67歲的殷仲容因為從前的操行復授行麟台丞才回到長安。 [1] 
殷仲容家學淵源,累代工書畫,是唐高宗、武則天時代著名的書法家。武則天深愛其才,官至申州刺史。善書、畫,工篆、隸,題署尤精。嘗書汴州安業寺額,京師裒義、開業、資聖寺,東京太僕寺,靈州神馬觀額,皆精妙曠古。流杯亭侍宴詩貞元(785年—805年)中汝州刺史陸長源以為仲容書。工寫貌及人物、花鳥,妙得其真,亦邊鸞之次。或用墨色如兼五采。 [2] 

殷仲容人物評價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聞禮子仲容,天后任大僕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
竇臮述書賦》:①“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②“汴州安業寺額,京師裒義、開業、資聖寺,東京太僕寺,靈州神馬觀額,皆精妙曠古。”
顏真卿《顏元孫碑》:“仲容以能書為天下所宗,人造請者箋盈幾。”
歐陽修《集古錄》:“至貞元中,刺史陸長源以為李嶠之文、殷仲容之書,絕代之寶也。”
張懷瓘書斷》:“殷侍御仲容善篆隸,題署尤靜。”

殷仲容親屬成員

曾祖殷英童,北周御正中大夫,建安縣開國男。“善畫兼楷隸”,有《殷英童集》三十卷,已佚。
祖父殷聞禮,唐太子中舍人,襲爵建安縣開國男。曾與封德彝、顏師古等共主修史,未竟而卒。
父親殷令名,唐光祿卿,上柱國,襲爵建安縣開國男。初唐書法家,代表作有《裴鏡民碑》。 [3] 
夫人:顏頎(631年-677年),海內大儒顏師古之女,大書法家顏真卿之堂姑祖母。殷仲容又是顏真卿的父親顏惟貞的舅父,顏惟貞少孤,在殷家受教養。 [1] 
兒子:泰初、承嗣、損之、勖之、承業、兼之、祐之、玄之、穆之。 [1] 

殷仲容個人作品

題汴州安業寺額,京師裒義開業資聖寺,東京太僕寺,靈州神馬觀額。
傳世書跡有《褚亮碑》、《武氏碑》、《李神符碑》、《馬周碑》以及《諸王題名》等,皆隸書。

殷仲容史籍記載

《述書賦》 [4] 
《書斷》 [5] 
《圖繪寶鑑》
《舊唐書本傳》 [6] 
《唐朝名畫錄》
《歷代名畫記》 [7] 
《集古錄》 [2] 
參考資料
  • 1.    《大周故通議大夫行麟台丞上柱國建安縣開國子殷府君墓誌銘並序》:夫殷氏之先,蓋微子之後也。自玄丘浴水,白氣貫月,雖遷社於亳,亦歸鼎於周。錫土苴茅,代封列嶽。漢徙豪傑,越至於陳。府君諱仲容,字元凱,即陳郡長平人也。曾祖英童,周御史大夫,封建安縣開國男。祖聞禮,唐太子中舍,襲建安縣開國男。父令名,唐光祿卿、上柱國,襲建安縣開國男。並嶽氣朝躋,德星夜朗。一日七士,千里比肩。學富海口,文清江月。行為口範,用則國楨。口建相傳,誓山不絕。有光史冊,具瞻斯在。府君承積慶之緒,必復其初。幼敏金聲,長逾玉潤。芝蘭與化,金石共堅。業擅青箱,道凝玄牝。花飛八體,筆削五車。實羽儀之標格,珪璋之特秀也。貞觀廿三年,唐文武聖皇帝挽郎。永徽五年,朝散郎、雍州參軍。顯慶五年,任左領軍倉曹。龍朔二年,任左戎衞倉曹。乾封二年,加宣德郎、沛王府法曹。咸亨元年,襲建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三年,加通直郎、都水丞,遷秘書郎、詳正學士。上元二年,加承議郎。儀鳳二年,加朝議郎、太僕丞。永隆二年,加朝散大夫、相王府諮議。嗣聖元年,加朝議大夫、秘書丞。光宅元年,加開國子,食邑四百户。垂拱元年,枉以親累,左遷隆州長史。永昌元年,允歸僉望,入除冬官郎中。載初元年,惟良所屬,從太中大夫、使持節、檢校申州刺史。如意元年,即正授申州刺史。長壽三年,濫冶長之非,左降施州司馬。至聖歷二年,以舊德被追行麟台丞。久視元年,加通議大夫。公宇量澄清,風骨峻舉。文史經國,儒墨自凝。日下無雙,仙舟獨泛。歷官一十七政,律改五十餘年,有進有已,其道日勝;將倚將伏,物外蕭然。雖列嶽褰帷,星台起草,而三登延閣,四部頻開。顧步芝蘭,從容風月。有符雅操,特賞心極也。故得槐市成蹊,衢樽待酌。清流無憚,明鏡不疲。水激三千,河潤九里。以材有用,以生致勞。負手而歌,摧梁奄及。粵以長安三年歲次癸卯四月廿九日易簀於長安通化坊之私第,春秋七十一。門人皆絰,唯聽德水之音;冠蓋裏空,但見酆城之氣。朝廷欽屬,奏行弔祭禮,相府追念,贈物卌匹。嗚呼!國之愷悌,列邦揮涕。人之有良,行路悲傷。公才雄著述,及精圖寫千載之外,獨冠古今,皆成部袟,發揮別傳。
  • 2.    《集古錄·流杯亭侍宴詩》:右《流杯亭侍宴詩》者,唐武后久視元年幸臨汝温湯,留宴羣臣應制詩也。李嶠序,殷仲容書。開元十年汝水壞亭,碑遂沉廢。至貞元中,刺史陸長源以為李嶠之文、殷仲容之書,絕代之寶也,乃復立碑造亭,又自為記,刻其碑陰。武氏亂唐,毒流天下,其遺蹟宜為唐人所棄。而長源,當時號稱賢者,乃獨區區於此,何哉?然餘今又錄之,蓋亦以仲容之書可惜,是以君子患乎多愛。
  • 3.    《金石錄卷第二十三·唐故益州總管府司馬裴君碑銘並序》:右裴鏡民碑,殷令名書,令名與其從子仲容皆以能書擅名一時,而令名遺蹟存者惟此碑耳。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惜不多見。
  • 4.    竇臮《述書賦》:今記前後所親見者,並今朝自武德以來迄於乾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鹹備書之。
  • 5.    張懷瓘《書斷》:殷侍御仲容善篆隸,題署尤靜。
  • 6.    《舊唐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八》:聞禮子仲容,亦知名,則天深愛其才。官至申州刺史。
  • 7.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聞禮子仲容,天后任大僕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