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鎖定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T)是武漢理工大學二級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於2001年由原武漢工業大學、原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原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的計算機學科相關專業共同組建而成。 [1] 
根據2022年6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5個本科專業,有教學、科研實驗室6000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2000台套,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2個;有教職工167人,在校普通本科生2000人左右,碩士生500人左右,博士生73人,留學生104人。 [2] 
中文名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T
創辦時間
2001年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武漢理工大學
現任領導
張曉寒(黨委書記)
現任領導
熊盛武(現任院長)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地    址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22號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發展歷史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前身

  • 武漢工業大學計算機學科
原武漢工業大學計算機學科源於武漢建材學院電氣自動化系計算機教研室。
1984年,學校招收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生。
1986年,學校開始在工業自動化碩士點招收計算機應用方向研究生。
1995年,學校計算機教研室和計算中心組建計算機系,同年獲計算機應用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7年,學校計算機學科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1999年,學校計算機系與自動化專業及通信工程專業合併組建信息工程學院。 [1] 
  • 武漢交通科技大學計算機學科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部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部
原武漢交通科技大學計算機學科源於武漢水運工程學院電工系。
1979年,學校招收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生。
1984年,學校增設軟件專業方向,同年開始在港口自動化碩士點招收計算機應用方向碩士生。
1992年,學校獲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5年,學校計算機教研室、軟件教研室、網絡教研室和計算中心組建計算機系。
1997年,學校計算機學科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
1999年,學校計算機系與自動化專業及通信工程專業合併組建信息工程學院。 [1] 
  • 武漢汽車工業大學計算機學科
原武漢汽車工業大學計算機學科源於武漢工學院電子工程系計算機教研室。
1991年,學校在應用電子專業招收計算機及應用方向專科和本科生。
1993年,學校成立計算機工程系,招收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本科生。
1997年,計算機工程系獲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計算機工程系併入信息工程學院。 [1]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合併組建

  •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活動
學院活動(4張)
2001年,由原武漢工業大學、原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原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的計算機學科相關專業共同組建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開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
2002年,學院開始招收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
2003年,學院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學院獲得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
2010年,學院開始招收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生,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1]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系設置

根據2022年6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5個本科專業。 [2-3] 
本科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 [2-3]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資力量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67人,其中專職教師133人,教授26人(含博士生導師13人),副教授6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83人,其中具有海外博士學位22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訪學經歷54人。教師隊伍中有湖北省“百人計劃”2人,中科院“擇優資助百人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培養對象1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1人,楚天學者講座教授1人,楚天學子2人,“中國光谷3551人才”1人,學校“15551工程”5人,青年教學名師5人;聘請了海外講座教授3人,海外客座教授5人,國內兼職教授10人。 [2]  [4]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業1個,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1個,湖北省支柱產業專業1個,湖北省綜合試點改革計劃專業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2] 
國家級特色專業:物聯網工程 [2] 
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業:物聯網工程 [2] 
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 
湖北省支柱產業專業:軟件工程 [2] 
湖北省綜合試點改革計劃專業:軟件工程 [2]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武漢理工-中軟國際 [2] 
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類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 
  • 教學成果
2013年-2016年,學院學生獲得國際/國家級以上科技競賽獎勵20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400餘項。 [2] 
序號
成果名稱
成果主要完成人
獲獎等次
1
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與發展研究
徐東平等
省級二等獎
2
基於服務網格的個性化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的研究
李春林等
省級三等獎
資料來源: [5]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建設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2個,湖北省重點學科1個。 [2]  [6] 
  • 學科授權目錄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2] 
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 [2] 
  • 重點學科
湖北省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術科研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平台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個,其他科研平台9個。 [2]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藏文化數字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 [2]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交通物聯網技術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2]  [7] 
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數字出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重點實驗室 [2]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光傳輸及通信網絡管理系統研發中心(武漢理工大學-武漢NEC) [2] 
其他科研平台:洪山區產學研基地建設-理工金訊研發中心、武漢理工大學-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心、高性能網絡研究中心、並行分佈式處理研究中心、智能技術與智能系統研究中心、企業應用軟件研究中心、英培特嵌入式系統研究中心、圖靈信息技術研發中心、武漢理工大學-AMA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所 [8]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成果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年均科研經費達到2100萬元以上,主持的縱向項目逐年遞增,其中新獲批的國家支撐計劃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30餘項;新獲批的教育部項目及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重大項目及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32項;新立項產學研科研項目(100萬以上)15項;被SCI、EI、ISTP收錄論文近300篇;獲專利授權及軟件著作權6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2項。 [2] 
獲獎項目
獲獎名稱
獲獎類別
湖北省交通物流信息系統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長江航道數據交互技術體系構建與關鍵設備研發及應用
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長江智能航道頂層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長江航道助導航系統智能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資料來源: [9]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文化傳統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徽

院徽 院徽
標誌以計算機學院英文簡拼“CST”為造型基礎變化而來,由兩部分相似的曲線圖形組合而成。
配色以學院主題色青色、紫色為主,在相似色相區間內進行變化。顏色以漸變形式從標誌左下方到右上方鋪滿。除主要配色外,該方案提供了多種其他配色,可豐富學院形象。
立意:1、兩部分月牙狀的幾何圖形形似“CST”,體現了學院及專業特徵。
2、圖形似一股舞動的旋風,體現了計算機學院人的強勁力量與突破創新的精神。
3、標誌形似一個即將破殼而出的新生命,彰顯着生機與希望並存,學院將立足實際,志存高遠,全面深化改革,開創育人新格局。
4、圖形整體又形似一條蜿蜒盤旋的蛟龍,彰顯出學子們在書山學海盡情遨遊,勇於探求真知的昂揚鬥志。
5、院徽整體形象與學校校徽在造型和結構上有呼應和傳承之感,體現了學院育人理念和大學精神一脈相承,學院進步與學校發展息息相關,表明了計科人為學校建設貢獻卓越力量的崇高理想。
6、造型全部採用曲線,極具活力,符合計算機學院的氣質。簡約平面化的造型乾淨響亮,極具現代感。 [10]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文化活動

根據2017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組織開展了學“習”讀書分享會、“有你有我,温暖常在”主題心理班會等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了“研華杯”研究生才藝大賽、第三屆全國研究生移動終端應用設計創新大賽等學科競賽。 [11-14] 

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張曉寒
院長
熊盛武
黨委副書記
徐小波、薛勁松
副院長
李春林、袁景凌、石兵、楊建華
資料來源: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