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鎖定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成立於1992年,其前身為1945年11月建立的潮汕高級商船職業學校,已從事航海教育與培訓達半個多世紀,為國家航運業培養了萬餘名船舶駕駛和管理的高級人才,其中包括高級船長、指導船長和總船長在內的數以千計的船長。根據STCW78/95國際公約和國家船員教育與培訓質量管理規則,學校建立了航海教育與培訓質量體系,航運學院按照該體系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管理和監督,確保學生的培養質量。
中文名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Navigation
創辦時間
1992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主管部門
教育部
所屬地區
主管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學院概況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航運學院下設航海技術系、海事管理系、導航工程系、水上交通安全與環境研究中心、船員培訓中心航海仿真中心和實驗中心,建立了從專科到博士點的完整的教育層次,設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博士點、碩士點,航海技術、海事管理和導航工程三個本科,均列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5]  。航海技術與海事管理專業入選國際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4]  2007年有本科生和研究生900餘人。學院教學科研軟硬件設施完備,包括全任務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室、航海及模擬器室、計算機模擬室、船藝訓練室和船員水上訓練基地等。
航運學院1996年獲“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獲“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 “交通運輸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和“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共建“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船舶與海洋環境保護”博士點共2個。2007年有博士生3人、各類碩士生100多人、本科生約1000人,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為1/10。 [1]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歷史沿革

航運學院前身為1945年11月11日在廣東汕頭成立的廣東省立潮汕高級商船職業學校,1953年遷至湖北武昌三層樓,更名為武漢河運學校,1978年更名為武漢河運專科學校,設有船舶駕駛、輪機管理、水運管理和無線電通訊等4個系,共有10餘個專業。
1992年9月,武漢河運專科學校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合併,更名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航運學院”。1994年4月,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2000年5月8日,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和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成為武漢理工大學所屬的23個教學單位之一。 [6]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師資隊伍

該院師資力量雄厚,2007年有教職工78人,其中高級職稱36人,中級職稱38人。其中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15名。專業教師51人,其中持有高級船長和船長適任證書的12人,大副適任證書的9人。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科研成果

近10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工信部科技專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交通運輸部科技項目、湖北省重大技術專項、海事局科技項目及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橫向項目等超過2000項,累計科研經費近9億元。截止2020年,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0多篇,其中SCI、EI和CPC收錄的論文180多篇,獲各類省部級科技獎項20餘項,出版教材學術專著50餘部。 [8]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科研資源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科研基地

航運學院的科研基地有水上交通安全與環境研究中心、航海仿真與實驗中心和船員培訓中心。 [2] 
水上交通安全與環境研究中心是武漢理工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基地,包括“交通安全環境”、“交通安全保障”、“交通信息控制”及新增“船舶運動仿真模擬”研究室。
航海仿真和實驗中心下轄全任務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室、航海及模擬器室、計算機模擬室、船藝訓練室和船員水上訓練基地。
上述實驗教學設備主要用於學生和船員的實踐教學,其中國內最先進的NT-PRO4000型全任務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用於大型數值模擬計算的Origin 300高性能服務器、綜合智能導航系統設備、航海雷達模擬器和ECDIS訓練系統及各種開發軟件平台已廣泛用於開展科研、研究生培養等工作。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圖書資料

圖書資料方面,武漢理工大學餘家頭校區已經建成航海圖書分館,加上學校圖書館餘區分館內關於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和航海技術專業的圖書資料近萬餘冊,可以基本滿足教師和學生查閲專業知識和信息的需要。建有航運學院圖書資料室,重點投資購進最新的外文資料。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學科設置

截至2023年9月,學院建設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導航與信息工程、綠色船舶與環境保護等3個二級學科,擁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7]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發展目標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根據武漢理工大學總體戰略目標及“十一五”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特色創優勢,創新促發展,為創建開放式多科性大學貢獻力量。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航海教育事業,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把航運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外知名的航海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本科教育

學院現有航海技術、海事管理、導航工程等本科專業,其中航海技術、海事管理專業被列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7] 

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研究生教育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學科代碼082302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學術型學位
航運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於199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博士授予權。本學科主要利用信息技術探索和解決水路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和保障問題,不僅開展交通信息的採集、傳輸、處理和控制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同時也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交通風險、船舶控制、交通管理、航海仿真、海事裝備進行研究。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授14人(含博士生導師4人)、副教授36人,近5年來,承擔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多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項,科研經費累計超過3.0億元。經過近20年的積累和沉澱,本學科在船舶控制與智能航海、交通信息控制與裝備、海事管理理論與技術、交通環境與安全保障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和優勢,具有較高的行業聲譽。研究成果在水路交通、海事管理和航海保障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本學科研究生在港口航運及物流企業、交通裝備製造及信息化企業、海事管理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單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導航與信息工程
學科代碼0810Z1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學術型學位
導航與信息工程是學校經批准於2016年在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點,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研究物標定位、跟蹤、導航這一連貫過程,探索導航領域信息感知、處理及應用,是由信息與通信工程、自動化控制、交通運輸工程等多學科領域交叉結合的新興學科。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導航通信與網絡技術、智能感知與導航服務、船舶智能航行與自主導航。
本學科及相關領域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講師4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6人,獲得博士學位教師19人(含獲得國外博士學位教師5人),在北斗衞星信號處理與應用服務、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載運工具航行特徵數據挖掘與導航應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導航與事件檢測、載運工具導助航服務等方面形成了研究優勢和特色。
隨着國家信息產業升級、以“北斗”衞星導航服務為引領的新興產業鏈的形成,以及室內定位與導航、普適計算環境下的位置感知與物標跟蹤等在民用和軍事領域應用的快速發展,本學科領域在國家推動實施科技創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綠色船舶與環境保護
學科代碼0824Z3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學術型學位
綠色船舶與環境保護是學校經批准與2016年在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點,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主要研究船舶航行對海洋環境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危害及其相關預警、處置技術,是船舶與海洋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學科領域。航運學院在本學科領域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包括:
(1)船舶及海洋工程污染控制理論與裝備技術:包括船舶航行節能技術、船舶污染排放控制技術、大型污染事故處理和應急集成技術、船舶污染物檢測技術,以及海洋環境的污染應急決策和響應行動相關支撐技術。
(2)水路危險品儲運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包括船載危險品風險防控,危險品船舶狀態實時監測的控制技術、危險品船舶運輸過程中的信息識別技術、危險品船舶作業標準、水路危險品事故分類應急處置技術等。
交通運輸工程
學科代碼0861(原085222)
培養層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
培養類型全日制工程博士專業學位,全日制/非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1981年至今,我校一直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單位。1998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成為該領域協作組副組長單位,2021年獲批“交通運輸”領域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航運學院在交通運輸領域長期致力於船舶交通組織、船舶通信與導航、通航安全與海事應急、船舶污染防治等領域科學研究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關研究成果在支持國家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管理及裝備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務交通企業安全生產實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本學科研究生在航運及港航企業、水路交通裝備製造及信息化企業、海事及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等單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