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

鎖定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是武漢市江夏區的下轄街道,是江夏區委和區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區的政治,醫療,商業中心。自2008年以來,紙坊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城區內的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完工,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越。如今,紙坊乘着復興大武漢的春風,在跨越式的發展。
中文名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
創辦時間
1983年9月
地    址
武漢市城區瓊西路
城區面積
10.5平方公里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簡介

江夏區紙坊街位於江夏區北部,1996年前名稱為武漢市武昌縣紙坊鎮,1996年撤縣設區,更名為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全街版圖總面積134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全街總人口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5萬人。紙坊街是江夏區區委、區政府派出機構,是江夏區委、區政府駐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地理位置

北距武漢市中心18公里,與洪山區和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鄰,南距咸寧59公里,絕對位置處東經114°18′,北緯30°20′ ,京廣鐵路從街西經過,滬蓉、京珠高速公路在城區南側3公里處.與107國道互通立交相連。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歷史變遷

紙坊街歷史上是原江夏縣一個有名的小鎮。在唐代以造紙作坊著稱鄉里而稱紙坊,沿用至今。明代兵部尚書熊廷弼(江夏人)的墳墓坐落於城南的紙坊街廣芳嶺,現在一個以熊廷弼命名的原國防部長張愛萍親筆提寫的“熊廷弼公園”坐落在此。街內有“龍王廟”和“龍井”古蹟,清代龍井頭有家豆腐作坊,製作精細,具有質嫩、色白、味美等特點,人稱龍井豆腐,曾馳名江夏城鄉。街西有一座海拔272.3米的八分山,山頂有“慈雲寺”、“小觀園”,山麓有“山泉亭”和“白龍泉”等古蹟。山腳下還有大石洞,又名“白雲洞”,洞門上刻有“無樑殿”三個大字,傳為明代兵部尚書熊廷弼的親筆。
大革命時期,毛澤東曾派出武昌中央農講所的學生武裝,在八分山一舉殲滅軍閥夏鬥寅的數百精兵。
1949年5月武昌縣解放後,在鎮內設置紙坊鄉人民政府,1952年改為紙坊區人民政府(即當時武昌縣第一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成立紅旗人民公社。1960年武昌縣黨政領導機關,由武漢市城區內遷駐紙坊。1962年撤區並社改稱環城人民公社。1971年鎮社分治,將原環城人民公社所轄的農業部分劃出,另設大橋、鄭店、寧港三個小公社,改為紙坊鎮革命委員會。1979年10月改稱紙坊鎮人民政府。1998年撤鎮建街,改稱紙坊街道辦事處,是江夏區委、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200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為了把紙坊街做大做強,將原紙坊街、大橋街和寧港鄉合併成現在新的紙坊街道辦事處。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沿革

1996年,紙坊鎮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10.6萬人,轄城關、青龍、馬山、大橋、東方、齊心、姜家畈7個行政村和西港、車站街、新北街、新南街、秀山、幸福、老街、龍井、二道口、中建二公司10個居委會;大橋鎮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十月、刑遠長、豹山、龔家鋪、何家湖、普庵、紅旗、柏木嶺、烏樹、廟山、向陽、幸福、漁牧、明星14個行政村和大花嶺1個居委會;寧港鄉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東方、照耀、勝利、豐收、寧港、獅子山6個行政村。1997年12月,撤銷紙坊鎮、大橋鎮,設立紙坊街道、大橋街道。
2001年5月,撤銷大橋街道、寧港鄉,併入紙坊街道。2004年,辦事處駐紙坊,人口168231人,面積180.38平方千米,轄復江道、北華、西港、三潭、秀山、寧安、站西、龍井、幸福、郭嶺、新北路、青龍山、九六〇三廠、中建三局二公司、中建三局四公司、大橋、寧港17個居委會和城關、齊心、青龍、東方一、大橋、姜家畈、廟山、烏樹、普庵、向陽、幸福、漁牧、紅旗、大花嶺、柏木嶺、十月、邢遠長、豹山、龔家鋪、何家湖、東方二、勝利、林港、豐收、照耀、獅子山26個行政村。(注:普安、向陽、廟山、幸福、鄔樹5個村由江夏區經濟開發區廟山辦事處代管)

武漢市江夏區紙坊教育機構

紙坊教育機構狀況如下,小學有:一小,二小,三小,長城小學,齊心小學,明熙小學,實驗小學,中學有第一初級中學,第二初級中學,第三初級中學,第四初級中學,第五初級中學,第一高級中學,實驗高級中學.技校有:職校,衞校,建委學校.大專院校有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今名:湖北生態學院)。本科院校有武漢紡織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今名: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