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漢市委黨校

鎖定
武漢市委黨校,即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是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門,是武漢市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市委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1] 
武漢市委黨校創建於1951年9月,武漢行政學院成立於1988年9月,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 [1]  武漢行政學院是培訓公務員、培養公共管理人員和政策研究人員、開展社會科學研究和決策諮詢的機構,是市政府的直屬單位。
黨校位於武漢市江漢區常青五路29號,緊鄰漢口火車站和天河機場,交通十分便利。校(院)面積138畝,總建築面積達到近10萬平米。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綜合樓、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實訓室、體育館和學員公寓等,校園環境優美,綠化面積達80%,可同時容納2000名學員上課,600名學員就餐,800名學員住宿。 [1] 
中文名
武漢市委黨校
創辦時間
1951年9月
主管部門
中共武漢市委
地    址
武漢市江漢區常青五路29號 [1] 
別    名
武漢行政學院
佔地面積
200 畝
建築面積
7.4萬㎡
綠化率
80%以上

武漢市委黨校歷史沿革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7月1日市委黨員訓練班誕生;
1951年1月,黨員訓練班發展為幹部學校;
1951年9月,武漢市委黨校在東湖之濱的南望山下誕生;
1953年底,黨校遷至漢口解放公園路83號;
1955年,黨校開始進行正規化培訓任務;
1970年3月,受“文革”動亂的影響,黨校被取消。曾改為市革委會第一招待所。1973年表正式恢復市委黨校;
1978年12月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黨校事業進入了一個健康發展的新時期;
1984年11月,武漢市委黨校確定為高等院校本科體制。並開辦函授形式的業餘大學;
1988年10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市委黨校兼辦武漢行政學院,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
1992年底,以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為契機,市委黨校揚起了快速發展的風帆,黨校工作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同年,11月,市委黨校按照市委作出的整體批租的重大決策,開始易地興建;
1995年3月,市委黨校順利完成 整體大舨遷。舊貌變新顏。同年12月,市人民政府任命遊德海兼任武漢行政學院院長、方遠浩、陳強華(市人事局副局長)兼任行政學院副院長以此為標誌,武漢行政學院開始了正規化的教育培訓;
1996年,市委黨校成立函授學院。同年2月,市委正式批准市委黨校開辦在職幹部幹部研究生班。至此,武漢市委黨校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幹部培訓、國家公務員培訓、函授教育、在職幹部研究生教育“四位一體”的幹部教育新格局。

武漢市委黨校硬件設施

武漢市委黨校 武漢市委黨校
校內規劃井然有序,長年鬱鬱葱葱。建有集教學、辦公等於一體的15層綜合樓、能容納800人的學術報告廳、四十餘間各種規格的教室 、大中小七個會議室等教學、辦公設施;還建有6棟學員公寓、游泳池、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食堂和綠化廣場等生活 、文體設施。 還建有裝配100台微機的計算機教室、15間多媒體教室(配備雙網:因特網、政務網;雙機:投影機、計算機; 接通了遠程播出信號)、48座語音室、 圖書館電子閲覽室、衞星遠程教育系統;建立了校園計算機局域網(改建成兩個獨立的局域網,100兆到桌面),校園網覆蓋全校。黨校由武漢市委、市政府主管,主要承擔培訓、輪訓各級領導幹部、各級公務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

武漢市委黨校機構設置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武漢行政學院機構及主要職能 [1] 
辦公室
圍繞校(院)中心工作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承辦校(院)日常工作、協調校(院)政務;負責文秘、文書檔案、保密、信訪、接待工作及校(院)工作的部分聯絡業務;負責車輛管理使用。
機關黨委(機關紀委、工會)
負責黨務、宣傳、統戰工作和工、青、婦工作;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負責學員的黨務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黨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負責紀檢、監察工作。
組織人事處
負責機構、編制、人事、勞資、計生、公費醫療等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學校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審工作;負責出國出境人員的規劃、政審等業務工作。
離退休幹部處
負責離退休人員管理和服務工作。
財務處
負責財務管理與監督。做好資金項目的收支、審核、出納、報帳、計帳、核定等工作;負責編報校(院)的年度預算、收支計劃;編報有關財務報表和決算報表;制定校(院)經費管理辦法;做好財務收支情況的分析。
教務處
負責主體班次的招生、教學計劃、學籍管理和教學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開展對黨校教育規律、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的研究工作;負責全校(院)教材的購買或組織教材的編寫、出版。
公務員培訓處
負責公務員班次的教學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開展對行政學院教育規律、課程設置、培養目標等的研究工作。
學員工作處
負責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中青年黨員領導幹部以及省直有關部門幹部培訓班的教學管理。協同有關部門對學員進行考核考察。
研究生處
負責研究生的教學管理工作。
函授學院
負責學校各類計劃外培訓的教學管理和教學服務的組織協調工作。
科研處
負責科研課題的規劃、申報,經批准後組織實施;負責全校(院)理論研討、學術交流和科研成果的統計評獎工作;負責校學術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和校(院)科研經費的分配使用方案。
總務處(內設基建辦公室)
負責基建、學員飯堂、電話通信、醫療保健、校園衞生和綠化管理等工作。
哲學教研部
主要負責哲學、心理學和政治學三大門類的教學與研究,研究對象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科技哲學、文化學、基礎心理學、領導幹部心理學、中國政治、國際政治和兩岸關係。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
負責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及相關學科的教學與研究。
黨史黨建教研部
負責中共黨史、黨的學説和黨的建設、中國近現代史等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經濟管理教研部
負責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的教學與研究。
行政管理教研部
負責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專業有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外國語言文學。
法學教研部
負責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
理論中心
開展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研究,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對我省現代化建設中重大現實課題和中長期戰略問題的研究。
《長江論壇》編輯部
負責校(院)刊的編輯出版工作。
信息中心
負責全校各班次的計算機教學任務;電化教學和校園網絡的規劃、建設、管理。
圖書館
負責圖書、報刊的採購、編目、管理及借閲工作;負責情報資料收集整理工作。 [1] 

武漢市委黨校師資力量

全校現有教職工239人。專、兼職教師102人,其中專職教師67人。教授22人,副教授38人,講師31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貼和專項津貼的15人。 [1] 

武漢市委黨校培訓教學

辦學規模達2000人。函授大專現已開辦行政管理、法學、經濟管理、計算機與網絡應用等專業,函授本科已開辦行政管理、經濟管理、法學、會計等專業,在職研究生已開辦管理哲學、中共黨史、黨的建設、政治學、行政管理、法學、社會學等專業。同時還開辦了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在職研究生班。

武漢市委黨校科研學術

武漢市委黨校 武漢市委黨校
聘請了一批院士、知名專家學者和領導幹部為兼職教授,而且先後與俄羅斯國立大學、俄羅斯社會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越南河內政治學院、法國里昂行政學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關係。先後多次組織教研人員赴俄羅斯、法國、越南、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俄羅斯、法國和越南的學者也先後來校作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 [1] 
“九五”以來,黨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部市級課題83項,公開出版著作63部,發表學術論文815篇,《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中心》等刊物轉載60餘篇;獲中組部、人事部、全國行政院校、省委組織部、省、市委宣傳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360餘項;學術論文入選聯合國第23屆人口問題研討會、國際行政院校聯合會年會、全國行政院校組織召開的各類學術研討會。1984年創辦的雙月內刊《理論探索》,1993年經國家出版署批准,易名《長江論壇》,國內外公開發行,並以其鮮明的特色、較高的品位吸引讀者。 [1] 
為了適應培養跨世紀專門人才的的需要,黨校積極引進高校智力,1999年先後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院校進行合作辦學,開辦了清華大學遠程網絡教學、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在職研究生班,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黨校圍繞發展主題,堅持教學中心,注重學科建設,突出科研基礎,強化後勤保障,加強信息化建設, 取得了新的成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黨校被武漢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光榮稱號,被評為“武漢市目標管理立功單位”。 [1] 

武漢市委黨校任校領導

塗亞平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武漢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張 嵩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武漢行政學院副院長
丁士松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武漢行政學院副院長
徐 贇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武漢行政學院副院長
徐 軍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武漢行政學院副院長
潘利國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 武漢行政學院副院長
王良楚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秘書長 武漢行政學院秘書長
王 謙  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教育長 武漢行政學院教育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