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利平

(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鎖定
武利平,1961年出生於涼城縣。內蒙古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內蒙古二人台學會會長、烏蘭察布市民族藝術學校名譽校長、內蒙古文聯《德藝雙馨》優秀會員、"朝霞工程"內蒙古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創辦人、內蒙古戲劇專業最高獎“娜仁花”獎創辦人、內蒙古紅十字會第四屆常務理事 [13] 
現為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被譽為“內蒙古第一笑星”。
1972年加入涼城縣烏蘭牧騎,成為一名年齡最小的烏蘭牧騎隊員。從藝後,他學過舞蹈,練過聲樂,後又傾力鑽研二人台藝術。
他表演的二人台《摘花椒》,1989年參加華北三省二人台大獎賽中獲特等獎;1992年,參加全國首屆戲劇小品大賽獲戲曲組第一名和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小品《喜上喜》,1993年參加全國地方戲比賽、1995年參加全國“95重光杯”百優小品電視大賽均獲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賣油》,1996年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小品大賽獲優秀表演獎。
武利平在電視劇《武則天》、《“大人物”李德林》、《逃之戀》、《共和國往事》、《水滸傳》、《英雄無淚》以及電影《兩廂情願》、《五月波洛》中分別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多次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曲苑雜壇”等欄目演出小品。
1989年,武利平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7年,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8] 
2015年12月,當選內蒙古自治區文聯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 [1]  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 [6] 
本    名
武利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 [9] 
出生日期
1961年
星    座
雙子座
代表作品
水滸傳
代表作品
武則天
少年天子
兩廂情願
職    業
演員
主要成就
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別    名
武力平、烏力 [10] 
祖    籍
山西省五台縣 [10] 

武利平早年經歷

武利平,曾用名武力平、烏力,祖籍山西省五台縣。1961年出生於烏蘭察布盟涼城縣的一個梨園世家。1972年,加入涼城縣烏蘭牧騎,成為年齡最小的烏蘭牧騎隊員。從藝後,他學過舞蹈、練過聲樂,後又傾力鑽研二人台藝術。 [10] 
武利平出生於梨園之家。也許是受在涼城縣晉劇團從事藝術工作的父母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愛唱歌、跳舞及模仿,且學啥像啥,被人們稱之為“小藝人”。十六七歲便被選拔到縣劇團當演員。此後,一年一大步,技藝不斷精湛。從1982年至今,幾度在太原、北京等地演出,他主演的戲曲小品《打金錢》《走西口》《探病》《賣碗》《第十次約會》《路遇》《分糧》等受到了專家、同行與觀眾們的讚揚。中央電視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均都錄像、錄音向國內外播放。 [2] 
1985 年 8 月,任涼城縣烏蘭牧騎隊長。9 月任烏盟二人台實驗劇團副團長。
1992 年 7 月,調任內蒙古二人台藝術團副團長;1996 年,任團長。
1997 年,當選為自治區政協委員。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內蒙古自治區戲劇家協會理事。
從事表演藝術工作以來,武利平在表演藝術方面取得卓著成績。他表演的二人台《摘花椒》,1989 年參加華北三省二人台大獎賽中獲特等獎;1992 年,參加全國首屆戲劇小品大賽獲戲曲組第一名和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小品《喜上喜》,1993 年參加全國地方戲比賽、1995 年參加全國“95重光杯”百優小品電視大賽,均獲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賣油》,1996 年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小品大賽獲優秀表演獎。
武利平在電視劇《武則天》《少年天子》《楊貴妃秘史》《大人物李德林》《逃之戀》《共和國往事》《水滸傳》《英雄無淚》以及電影《兩廂情願》《五月波洛》中分別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多次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曲苑雜壇”等欄目演出小品。
1989 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93 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貼。
1995 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1997 年,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並推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2015 年,當選內蒙古自治區文聯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
現為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被譽為“內蒙古第一笑星”。 [10] 

武利平演藝經歷

舞台上的武利平
舞台上的武利平(17張)
1990年7月,武利平應邀出訪蒙古,參加了“世界民間藝術節”,他主演的《掛紅燈》歌舞劇,贏得了世界各國友人的高度讚賞。1994年10月,在國慶45週年“戲曲專題會”上,《掛紅燈》被列為開場演出,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我要為它做點事 [4] 
武利平11歲進入烏蘭察布涼城縣的烏蘭牧旗,開始接觸二人台。在烏蘭牧旗,武利平學習聲樂、舞蹈和各種樂器,學習了多種戲曲。這也為他日後的藝術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初武利平總是扮演一些小生的角色,如《走西口》中的太春、《打金錢》中的馬立查、《賣碗》中的王成等等。有一次,一個扮演《鬧元宵》中的蘇母(一個彩旦角色)的女演員生病了,情急之下劇導演就讓平時就喜愛模仿的武利平臨時救場。沒有人料到,武利平把劇中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演出效果空前轟動。慢慢地武利平就開始接觸一些其他的二人台角色。
武利平17歲時,在一次全區的現代戲調演中他演出東路二人台小戲《分糧》,塑造了一個幽默風趣的老農,他風格獨特的表演才華令觀眾捧腹,令專家讚歎。他憑藉自身的天賦轉益多師,曾到包頭市求教老藝人樊六學學習彩旦表演,並把相當有難度的彩旦戲《探病》等繼承下來。
“爸爸從來不説他的辛苦,可我知道,別人不練功的時候他在偷偷練功,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吊嗓子了。”從小就跟着武利平演出的武燕妮説起爸爸,十分心疼。她説武利平每天也要抽出時間看書“充電”,每天鍛鍊肌肉為下一場演出作身體素質上的準備。
武利平 武利平
武利平的藝術生涯豐富多彩,除了從事二人台藝術表演,也參加小品及影視劇的拍攝。從電視劇《武則天》裏的王公公,到《縣委書記》裏的米書記,武利平用他憨厚的笑容和出色的演技征服了觀眾。1992年獲全國小品大賽優秀表演獎第一名;同年獲全國笑星比賽“熒屏獎”。1994年在北京舉辦小戲專場。作品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其系列小品《烏力打工》頗受好評。2001年,參與創作並主演了大型東路二人台現代戲《光棍與外來妹》,一舉獲得“第十九屆梅花獎”。
武利平表演的二人台形象逼真,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他經常下鄉演出。“我們就樂意看他表演,他能演一天,就能逗樂我們一天。”涼城縣的一個何老漢説起武利平來,似乎有説不盡的話題。他説武利平一下鄉來,村裏村外都會擠滿了人過來看,有的農民還聽着聽着還跟着武利平一起上台演起來。
靠二人台走紅的武利平,雖然參與了很多影視劇的演出,但是始終沒有忘記成就他的二人台。“二人台是我的命跟子,是我心裏永遠的牽掛,我要為它做點事。”武利平説。2004年,他開始籌建創辦武利平二人台藝術明星班。
挽地方劇種於危瀾 [5] 
二人台俗稱“玩意兒”,是在蒙漢民歌和“絲絃坐腔”基礎上?吸收山西河曲一帶傳來的民間歌舞發展而成的民間小戲,流傳於內蒙古中西部及陝西、山西、河北部分地區,已有百餘年曆史。一百多年來,幾經興衰,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原先致力於二人台創作和演出的烏蘭察布及呼市等地區的專業團體經費不足,紛紛解體,演員流失,劇本老化,年輕一代受二人台的薰陶少不願看,觀眾也隨之流失,使得這一劇種大有淡出人們生活的趨勢。
要解決人的問題,武利平想到了辦學。然而,基於二人台的草根性,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決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學這種下里巴人且沒有什麼市場的東西,唯有那些被生活近乎遺棄沒有求學機會的孩子才會珍惜成才機會,才會把所學當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來珍愛和經營。基於這一考慮,武利平打起了籌資扶貧辦學的調子。
按武利平設想,首批最少培養24個孩子,按照正常教程合算成本,少説也得50多萬元,哪去找這筆款呢?政府沒錢,只能靠自籌。於是,自2004年開始,武利平逢會必講二人台現狀,逢宴必聊二人台辦學意義,遊説於熱愛二人台事業的企業家中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對武利平的信任,因為對二人台藝術的喜愛和對其前景的憂慮,眾企業家紛紛解囊;另外經多方努力,該項目被列入朝霞工程,取得政府支持,資金有了踏實的着落。2005年4月,招生工作開始,辦學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要招一個專科班,該給它取個什麼名字?武利平説:就叫二人台明星班!天下力氣培養他們,就是要他們爭做二人台明星演員,去傳承和弘揚二人台藝術!
武利平對二人台已經不僅是事業上的責任了,他已經把心和二人台融在一起。
二人台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如果讓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裏消亡了,那實在是我們的罪責。”武利平意味深長地對記者説。他説,由於受歷史、地域、文化、語言、藝術表現形式以及地方經濟發展滯後的侷限,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對二人台有所偏見,自願從事這門藝術的人才日漸減少,二人台幾乎成了“瀕危”的劇種。不僅後繼乏人,就是現有演員也寥寥無幾,有些過去學過二人台表演藝術的藝人由於市場衝擊而改行,二人台的發展前途十分暗淡。
任其消亡還是把它發揚光大?實在是擺在武利平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2005年四省區的二人台頗受觀眾喜愛,看來人們在欣賞了諸如京劇、洋樂等多種純藝術的同時,對藝術的鑑賞趨向一種迴歸的態勢。大家在渴望某些原始的文化藝術、某種綠色的藝術生態。武利平認為這正是二人台發展的良好機遇。
“我從事二人台半輩子了,是二人台造就了我,二人台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開班辦學,我不是作秀,這是對二人台的感激,是對家鄉人民的感激之情。”武利平坦言。
窮孩子上藝校難 我為他們插翅膀 [5] 
“武利平二人台藝術明星班”開班的消息四處傳開了,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絕大部分是家庭貧困的孩子,還有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好,慕名來報名學習的孩子。這可給武利平出了難題。他最初只想招24名學生,是包括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的全部免費的學習,一下子有上百名學生報名。
武利平 武利平
反串角色是武利平表演的一大特色
因為創辦二人台藝術明星班的宗旨是傳承二人台藝術,所以考試本着“寧缺勿劣”的原則,武利平全家出動,進行了仔細的篩選,從形象、氣質、感覺、嗓音、表演等幾方面考察考生,好中選優,為明星班把好生源關。武利平的女兒回憶説,當時為了看考生將來身高的發展,甚至把考生的父母找來測量一遍,而且為了擴大生源,全家人奔赴二人台的另一發源地山西河曲親自選拔考生。
武利平説,窮孩子上不起藝術學校,費用太高。他説自己的實力只能捐助這麼多的孩子,他還特意在內蒙古京劇團請來兩個老師親自為這些孩子訓練戲曲基本功,他説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
2005年春天,在家輟學兩年的伊盟準格爾旗馬柵鎮15歲的王慧萍正一籌莫展。和別的孩子相比,她學習成績好,又有音樂天賦,因受愛唱漫瀚調的雙親影響,從小她就愛唱愛跳,嗓子在遠近鄉里是出了名的,每有盟旗等地比賽,她都參加,而且能奪得大獎。然而,最不如人意的是她家境貧困。以前為給她機會,姐姐提前輟學,她讀到初一,家裏又拿不出報名費了,儘管學習成績很好,但為給弟弟機會,懂事的她也“毅然”輟學。她曾經做過多少讀藝術學院、登舞台做演員的夢啊,可連初中都讀不下去,還哪裏再有夢可尋?別的孩子在父母身邊被嬌慣成公子公主時,她卻整天在做家務和下地幹活中而嘆惋而流淚。
2005年4月的一天,已在家中徹底絕望的王慧萍突然接到過去學校老師捎來的信兒,説有個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要招生,專學二人台,專招貧困生,只要夠條件,學費全免。能有這麼好的事?一家人興奮不已,王慧萍更是暗下決心:我一定要考上!
像王慧萍一樣,很多受輟學威脅的貧困家庭、甚至是不太貧困家庭而喜唱鄉俗民歌及二人台漫瀚調的孩子,被“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點亮了從藝的希望的心燈。然而,選拔就意味着殘酷的競爭, 130多名符合條件的考生經過激烈角逐,最終遴選出29名學生。
可下了考場,很多考生家長帶着孩子找到武利平:“我家孩子就喜歡你這行當。我們出學費你給培養培養行不?”有這麼多熱衷二人台的後繼者,武利平不禁大受鼓舞,為了二人台的發展,自己出再大的力也無悔,一個“行”字説得響噹噹。就這樣,原計劃招收24名學生的明星班最後接到入學通知的成了49名學生。
“我們家一下子多了40多個孩子!”,武利平看到眼前這些刻苦訓練的學生興奮地説。他一會喊着王磊要站直,一會叫着龔傑要注意表情,雖然3個月下來,他只和孩子有幾次短暫的相處,但是每個孩子他都記在心裏。
一位本可以憑着自己的表演天賦馳騁演藝天地而賺大錢的藝術家,卻要為拯救瀕危的地方劇種窮盡心思,到處奔波,籌資辦班,培育藝術新人;49個少年由於對地方戲的鐘愛而走到一起,為傳承二人台藝術而揮汗苦練。記者走近內蒙古烏蘭察布民族藝校“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走近了這位把二人台當做自己命根子的二人台表演藝術家武利平,深感二人台這一令很多專家擔憂其發展命運的地方劇種正在藴育着勃勃生機。
武利平 武利平
“我是從烏蘭察布唱着二人台成名的,烏蘭察布養育了我,二人台成就了我。”武利平感慨地説。
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內蒙古第一笑星”的武利平,祖籍是山西五台,祖先挑着擔子走西口,最終落户到了內蒙古,致使他從骨子裏對流行於晉蒙陝冀四省交匯的二人台藝術有着斷骨連筋的情緣,他把二人台藝術用小品的形式搬上了電視熒屏,讓更多的觀眾認識、瞭解了二人台,他也由此步入影視不斷觸電,如今武利平被公認為二人台藝術的領軍人物,他正在為振興二人台藝術而不懈努力。

武利平個人生活

武利平學生評價

武老師像親人再累也不能叫停
武利平走進孩子們的宿舍,宿舍裏的8個小姐妹一齊擁上去抱着他,孩子們抓着武利平的手不放。
“武老師就像爸爸一樣親。”來自山西的張嬌説。宿舍的小姐妹説起武老師來似乎有講不完的故事。這羣孩子剛到班上的時候,武利平專程把他們接到呼和浩特,讓他們到內蒙古二人台藝術團真正感受一下藝術氛圍。當時的呼和浩特特別冷,細心的武利平擔心孩子着涼,特意跑到軍用品店給每個孩子挑選了小號的軍用大衣。孩子們一下車就穿上大棉襖,心裏熱乎乎的。
孩子們回憶説,中秋節武老師給他們買來月餅、水果和巧克力,這羣第一次在外面過中秋節的孩子竟然忘記了想家。
武利平説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還要動員社會力量一起資助這個“二人台藝術明星班”。他要到處去拉贊助,包括服裝、鞋子等等。孩子們身上的運動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運動服的袖口和領口都有一排疙瘩扣。武利平向記者解釋説,這是他要求製衣公司專門定做的,衣服要有唱戲專業服裝的特色,另外夏天熱的時候,孩子可以把袖子挽上來。
武利平的開學講話也頗讓孩子們振奮:“給大家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不是讓你們來玩來混明星班的畢業證,是要你們挑起一付擔子,一付傳承和弘揚二人台藝術的擔子!”“重任”在肩,興奮的心裏平添幾分神聖。
然而,正式開課之後,才切身體味到從藝之路的辛苦。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功夫早課就開始了,壓腿、劈腿、走台步……渾身冒汗事小,很多學生腳被扭傷,毛細血管斷裂,痛得連下樓吃飯都困難,身上出現瘀青更是常有的事。別説女孩子,就是男孩子痛到極處也兩眼直冒淚。回憶當時的情景,袁凱明同學説:真想打一針麻藥,把自己全身麻醉,能不疼才好。
每天除正常文化課及音樂課之外,早晚長達4小時的基本功練習,真是苦不堪言。在學生宿舍記者看到,各人的牀頭都放着紅花油和止痛膏藥,問他們這麼苦想沒想過放棄學業走別的路,聞聲趕來的二十幾個孩子爭先恐後地説:“沒!”有的孩子還説:“我們都怕同學超過自己,很多私下裏還偷着練呢。”
經過半年苦學,如今明星班孩子們手(手勢)、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基本功都已經像模像樣,然而對於他們來説,這只是藝術之路的第一站。在未來四年,第一學年將由戲曲教師為他們打下紮實的戲曲功底,第二年將接受民間舞、芭蕾舞等舞蹈藝術培訓,第三年和第四年接受影視、戲劇等表演藝術培訓,經過四年學習,爭取把他們培育成具有現代表演藝術才能的二人台專業人才。武利平稱之為“武利平教學模式”。
“我們不能讓自己放鬆,那樣就對不起武老師對我們的一片苦心。”一個叫賈飛的孩子在自己的學習心得上寫到。“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來,我將來要比武老師唱得還好!”學生盧偉林説。

武利平表演評價

表演要真實 做人要真誠 [5] 
“做人要真誠,表演要真實!”武利平經常對他的學生説這句話。武利平是烏蘭察布藝術學校聘請名譽校長和客座教授,他時常去學校給學生作指導。除了給學生在表演、唱腔等細節方面作指導,他更多偏重於對學生理想信念和藝術追求等方面的傾心思想交流。他結合自己的從藝經歷,諄諄教誨學生嚴謹做人,刻苦從藝,以德馨藝。
“二人台明星班”的學生在學習心得上談的最多的就是武老師不僅傳授給我們知識,更多的是他教給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一位叫曹月惠的學生寫道:武老師告訴我們要懂得勤儉節約,要懂得關愛,要學會珍惜。他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藝人......
生命的孕育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一個變兩,兩個變四,加速度生長,最後成為鮮活的敢於“撬”動地球的人類。武利平把眾人寄予他振興二人台的希望種在49個少年心中,無異於藝術生命細胞之裂變,雖然這是一個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漫長過程,但星火相傳,讓二人台藝術再度繁榮當不再是痴人幻想。有了人,還有什麼事不可為或不能為?
一項事業沒有艱辛的努力不能成功;一門藝術沒有萬千人的汗水澆灌不能興盛。武利平在二人台“瀕危”時期,竭力拯救並發展這門藝術,這一善舉必然會得到社會眾多有識之士的感念與支持,這是二人台來日得到大發展的希望所在。

武利平主要作品

武利平參演電視劇

武利平參演電影

    • 浴血反擊2019-12-24

    • 留住光明在人間2016-9-25

    • 曲別針2009-5-24

    • 強扭瓜不甜2007-4-27

    • 酒神1978-12-7

    • 兩廂情願1977

武利平演出劇目

豫劇《虢都遺恨》(河南三門峽市豫劇團),演於濟南鐵路文化宮
二人台《光棍漢與外來妹》(武利平等),演于山東劇院
2007年1月11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廿三日晚,二人台現代戲《光棍漢與外來妹》彙報演出舉行
武利平攜參加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評比展演的二人台現代劇《光棍漢與外來妹》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禮堂舉行彙報演出。
演出前,還舉行了涼城縣聘請武利平為“涼城縣文化大使”聘書頒發儀式。

武利平社會活動

2002年4月12日,農曆壬午年二月三十日: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武利平(內蒙古二人台藝術團)
2004年1月21日,農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4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二人台醜婆子:武利平
2006年3月23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廿四日:《中國二人台通典》出版
2023年5月,參加與人民同行 —— “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走進稀土之都 綠色硅都活動。 [11] 
2007年6月24日,農曆丁亥年五月初十日,晚:武利平收徒暨其母張秀蘭從藝55週年紀念活動舉行由內蒙古戲劇家協會,內蒙古二人台學會,涼城縣縣委、縣政府主辦的武利平收徒暨其母張秀蘭從藝55週年紀念活動,在內蒙古文化大廈劇場舉行。武利平新收的謝峯、郭文華、王佔昕、張金龍等9名弟子分別來自於河北、山西和自治區各盟市,是三省區有名的二人台演員,他們在拜師儀式上精心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戲。張秀蘭等人表演了傳統晉劇《算糧登殿》。

武利平獲獎記錄

武利平 武利平
武利平表演的二人台《摘花椒》,1989年參加華北三省二人台大獎賽中獲特等獎;1992年,參加全國首屆戲劇小品大賽獲戲曲組第一名和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小品《喜上喜》,1993年參加全國地方戲比賽、1995年參加全國“95重光杯”百優小品電視大賽均獲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賣油》,1996年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小品大賽獲優秀表演獎。
武利平在電視劇《武則天》《“大人物”李德林》《逃之戀》《共和國往事》《水滸傳》《英雄無淚》以及電影《兩廂情願》《五月波洛》中分別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多次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曲苑雜壇”等欄目演出小品。
1989年,武利平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97年,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3] 
2022年5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度傳承活動評估結果建議的公示:武利平,二人台,評估結果為合格。 [7] 
2023年6月16日,內蒙古文聯第九屆全委會第一次會議舉行,武利平當選新一屆內蒙古文聯副主席。 [12] 

武利平人物評價

武利平 武利平
隨着影視劇中頻頻上鏡露臉和報刊的不斷跟蹤報道,武利平———這位幽默、風趣、樸素、自然的優秀演員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武利平是在地方劇種二人台這塊藝術沃土上養育出來的演員。從最早的涼城縣烏蘭牧騎(蒙語意為紅色宣傳隊)演藝開始,後到烏蘭察布盟實驗歌劇團,直至被選調到內蒙古二人台劇團。二人台是我國北方較有影響的地方劇種,是漢、蒙各民族長期交融的藝術結晶,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在“唱、念、做、舞”等方面已形成自己濃郁的地方特色與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祖國北方一個較有影響的地方劇種。武利平是一位在二人台藝術中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喜劇演員。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突破,大膽創新,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給二人台藝術注入了時代意識,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自八十年代末,武利平多次參加了省市及全國性的戲劇大賽。以他天賦的藝術才華與幽默、風趣、詼諧、火爆的藝術風格及高超的表演技巧,連連獲獎。1994年9月,武利平與獨生女兒武燕妮在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現場直播中演出的小品《一笑抵千斤》,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稱讚。1996年5月,武利平在長沙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戲劇小品比賽中,演出的二人台小品《賣油》榮獲戲曲演員惟一的優秀表演獎。1997年12月,榮獲’97文聯文藝家協會中青年委員“德藝雙馨”榮譽稱號,並推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武利平表演的戲曲小品大都是喜劇,看後讓人笑個不止。他還有一手反串女性喜劇人物表演的絕活。不論是扮演中年婦女、青年女性還是老年婦女,都演得活靈活現。如在《喜上喜》《賣油》《摘花椒》三個戲劇中,第一齣戲扮演的是舊社會農村一位憨厚、善良的老大娘,第二齣戲扮的是現代農村一個致富心切的女青年,第三齣戲扮的是一位性格開朗、風趣,成人之美的中年農婦。三齣戲,三個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女性人物,武利平卻能將其演得有骨頭有肉。他的靈牙利齒和從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笑語令觀眾捧腹大笑。有專家評論説,武利平已具備了一個喜劇大師的優秀藝術品質,詼諧幽默誇張又很真實。武利平扮演的角色大多為丑角,許多人扮演此類角色大多注意外形動作,實實在在地“醜化”,有的人插科打諢,使演員遊離於劇情之外,變成以取悦觀眾的純滑稽表演。武利平卻不是這樣,他扮演的農村老年婦女也好,城鎮青年婦女也好,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表現的不是自己,而是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中央電視台《曲苑雜談》節目中系列小品《烏力打工》中的烏力、《綜藝大觀》節目中的喜劇小品《一笑抵千斤》中的老大娘、30集電視連續劇《武則天》劇中的大太監———王福來、《水滸傳》中的李虞侯、《英雄無淚》劇中的七品縣令———榮雨田、《大人物李德林》劇中的李德林以及剛剛上映不久的34集電視劇《逃之戀》中的徐德輝的扮演者,均為武利平。他曾兩度與劉曉慶合作演出,頗受觀眾喜愛。特別是《武則天》播出後,全國各地反響強烈,武利平的演技受到了許多專家和藝術同行的好評。《戲劇電影報》署名文章説“今年電視‘飛天獎’的最佳男配角非武利平莫屬。”《中國演員報》(1995年8月8日)一位叫龍鳳的同志撰文評價:“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武則天》我看了,説句實在話,劉曉慶扮演的武媚娘,儘管被某些傳媒炒得紛紛揚揚,我卻難以恭維。因為她太像劉曉慶自己了,無論是青年的、中年的,還是60歲以後的武媚娘,怎麼看總感到她還是劉曉慶。倒是有一個人物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難已忘卻。不少看過《武則天》的人也都這麼説,他就是大太監王公公。我沒有想到,把這個太監王公公演得如此自然、貼切、真實的演員是武利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