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侯廟古柏

(唐代雍陶詩作)

鎖定
《武侯廟古柏》是唐代詩人雍陶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名稱
武侯廟古柏
作    者
雍陶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武侯廟古柏作品原文

密葉四時同一色,高枝千歲對孤峯。
此中疑有精靈在,為見盤根似卧龍。 [1] 

武侯廟古柏詞句註釋

四時同一色:春夏秋冬四時,柏樹常青。 “高枝”句由杜甫《古柏行》的“月出寒通雪山白”詩句化來,言古柏高大,獨對雪山。 ·
精靈:靈魂、神明。盤根:盤曲交錯的樹根。卧龍:一語雙關,既指樹根的形狀,又指號稱卧龍的諸葛亮這句説,柏樹彷彿有靈魂,因為樹根盤結如龍卧一樣。 [2] 

武侯廟古柏文學賞析

張《箋》定此詩於大中九年(855),作者隨東川節度使柳仲郢還朝,途中經過蜀地的籌筆驛,寫了這首詠懷古蹟詩。詩中對諸葛亮表示崇敬,併為他未能實現統一中國的志願而深感遺憾。以往論者多將此詩與杜甫《蜀相》相提。此詩之藝術成就確可比肩《蜀相》,皆融抒情、寫景、敍事、議論為一體之作。但以內容而論,此詩實則更近於杜甫《詠懷古蹟》第五首(詩附於次),史論味道很濃,於抑揚頓挫中突出諸葛亮"才命相妨"之悲劇。這也是古代士人文學中一個永恆的生命主題。《瀛奎律髓匯評》:何焯:"議論固高,尤當觀其抑揚頓挫處,使人一唱三嘆,轉有餘味。"紀昀:"起二句斗然抬起,三四句斗然抹倒,然後以五句解首聯,六句解次聯,此真殺活在手之本領,筆筆有龍跳虎卧之勢。"許印芳:"沉鬱頓挫,意境寬然有餘,義山學杜,此真得其骨髓矣。"
雍陶常常借對歷史人物的懷詠來表達自己感時傷世的情懷,賈誼、王粲漢高祖、諸葛亮等人便成為他詩歌中常見的題材。這首《籌筆驛》和《武侯廟古柏》都是寫諸葛亮的名篇。
籌筆驛,地名,唐代綿州綿谷縣境內,在四川廣元縣北。相傳諸葛亮出師伐魏時,曾駐紮在此籌劃軍事,揮筆書寫公文,因而名為“籌筆”。驛,是驛站的意思。
大中九年(855),柳仲郢結束東川節度使的任職,被徵為吏部侍郎。李商隱隨他一塊回長安,途中經過籌筆驛,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詠懷古蹟的詩篇。該詩的主題雖然與大多數憑弔諸葛亮的作品相似,亦是盛讚其政治、軍事才能,抒寫“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在為其事業未竟深表惋惜的同時,寓有自己志向不遂的感慨;但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上有其獨到之處,自成面貌。

武侯廟古柏作者簡介

雍陶,字國鈞,成都人(約公元八四四年前後在世)。工於詞賦。少貧,遭蜀中亂後,播越羈旅,有詩云:“貧當多病日,閒過少年時。”大和八年陳寬榜進士及第,一時名輩,鹹偉其作。然恃才傲睨,薄於親黨。其舅雲安劉欽之下第,歸三峽,卻寄陶詩云:“山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得詩頗愧赧,遂通向不絕。大中六年,授國子毛詩博士。與賈島、殷堯藩、無可、徐凝、章孝標友善,以琴樽詩翰相娛,留長安中。大中末,出刺簡州,時名益重,自比謝宣城、柳吳興,國初諸人書奴耳。賓至,必佯佯挫辱。投贄者少得通。秀才馮道明,時稱機捷,因罷舉請謁,給閽者曰:“與太守有故。”陶倒屣,及見,呵責曰:“與足下素昧平生,何故之有“馮曰:“誦公詩文,室邇人遠,何隔平生“吟陶詩數聯,如“立當青草人先見,行近白蓮魚未知。”又“閉門客到常如病,滿院花開未是貧。”又“江聲秋入峽,雨色夜侵樓“等句。陶多其慕己,厚贈遣之。自負如此。後為雅州刺史,郭外有情盡橋,乃分衿祖別之所。因送客,陶怪之,遂於上立候館,改名折柳橋,取古樂府《折楊柳》之義。題詩曰“従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呼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它離恨一條條。”甚膾炙當時。竟辭榮,閒居廬嶽,養痾傲世,與塵事日冥矣。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參考資料
  • 1.    周振甫主編.唐詩宋詞元曲全集 全唐詩 第10冊:黃山書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3871頁
  • 2.    譚良嘯選注,歷代詠贊諸葛亮詩選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01,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