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歌鶇

鎖定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是鶇科、鶇屬型鳥類,體長22-24釐米。上體橄欖褐色,翅上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皮黃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翅斑。下體白色,胸綴有皮黃色,除頦、喉和尾下覆羽外,下體概具黑色斑點,翅下覆羽皮黃色。飛翔時明顯可見。 [1] 
歐歌鶇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等各種類型森林中,也棲息於林緣灌叢、疏林、農田城市公園中。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其他季節多成羣常在林下地上或灌叢中覓食。分佈於中國新疆西部、英倫三島、歐洲,往東經西伯利亞到貝加爾湖西北部和小亞細亞至伊朗北部、中亞和阿爾泰地區,越冬於歐洲南部、地中海、北非、亞洲西南部和伊朗。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歐歌鶇
拉丁學名
Turdus philomelos
外文名
Song Thrush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鶇科
鶇屬
歐歌鶇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4個 [3] 
命名者及年代
C. L. Brehm,1831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超    目
今顎總目

歐歌鶇形態特徵

歐歌鶇
歐歌鶇(14張)
雌雄羽色相似,上體橄欖褐色,尾上覆羽灰色,飛羽暗褐色,外翈羽緣具淡棕色橫斑,內翈基部淡棕色;翅上中覆羽和大覆羽具赭白色端斑,翅上小覆羽同背;尾羽橄欖褐色微綴淡紅色。下體白色微沾赭色,尤以下喉和胸較明顯,整個下體除頦和喉外。均具圓形或長條形黑褐色斑點,上胸和頸側斑點較密,腹和肛區斑點變得稀少和色較淡,到尾下覆羽斑點全消失;兩脅綴有橄欖褐色,翅下覆羽皮黃色或黃赭色。 [1]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基部較淡,腳黃褐色。 [1] 
大小度量
性別
體重
體長
嘴峯
雄性
57-75克
216-245毫米
21-23毫米
111-123毫米
82-90毫米 [1] 
雌性
57-77克
218-247毫米
109-119毫米

歐歌鶇近種區別

相似種白眉歌鶇Turdus iliacus)具顯著的白色眉紋,兩脅慄紅色,明顯與之不同,野外不難識別。 [1]  槲鶇Turdus viscivorus)較大,尾巴呈白色;寶興歌鶇Turdus mupinensis)雖然羽毛相似,但面上有黑色斑紋,而且分佈地也不重疊。 [4] 
白眉歌鶇 白眉歌鶇
歐歌鶇 歐歌鶇
槲鶇 槲鶇
寶興歌鶇 寶興歌鶇

歐歌鶇棲息環境

歐歌鶇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等各種類型森林中,也棲息於林緣灌叢、疏林、農田城市公園中。 [1]  歐歌鶇一般棲息在有草叢及鄰近開放地方的森林,而在西歐則也會棲息在花園及公園。它們可以在林木線繁殖,在瑞士就可達2200米。外赫布里底亞種會在較為開放的郊野繁殖,包括荒原;而在東部的指名亞種則只限於茂密的針葉林內繁殖。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歐歌鶇的分佈地只有3.5%是農地,而花園則佔了71.5%。餘下的則是林地。它們過冬的地方與繁殖地相近,但不會在高原及其他開放的地方。不過外赫布里底亞種會經常走到海岸過冬。 [4] 

歐歌鶇生活習性

歐歌鶇行為

歐歌鶇屬候鳥。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其他季節多成羣常在林下地上或灌叢中覓食。 [1]  並不經常聚居,有時在冬天或環境適合覓食時才會走在一起,也有可能與烏鶇、田鶇或白眉歌鶇一起生活。它們傾向回到同一過冬的地區。 [5] 
在遷徙時,歐歌鶇主要在夜間展開旅程,並採取直接及強烈的飛行行動。它們會以鬆散的小羣橫渡海洋,並經常互相呼叫保持聯繫。在歐洲較北部的歐歌鶇會於4月至8月進行遷徙,而大部份的因路程較短,則會在9月至12月中旬才南下。惡劣的氣候可以使它們遷徙得更遠。回程的時間各有不同,如在地中海的是約在2月中旬,而瑞典北部及西伯利亞中部的則會在5月。在格陵蘭、多個大西洋島嶼及西非曾發現一些離羣的份子。 [4] 
歐歌鶇的叫聲短而尖鋭,遷徙時會發出薄而高音的叫聲。警報聲會隨着危險而變得短及刺耳。雄鳥在樹上、天台或其他高位的叫聲是清晰的歌聲。在埃利安錫爾的羣落一般會在2月至6月間發出這種叫聲,而其他亞種則要到11月至7月才發出這種叫聲。它們是叫聲最大的鳥類之一:雄鳥的歌聲可以多達100種劇目,大部份都是由父母處及鄰近的鳥類抄來。模仿聲包括人造的電話聲,它們也會重複飼養鳥類的叫聲,如白臉樹鴨。 [4] 

歐歌鶇食性

歐歌鶇是雜食性的,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有時也吃植物葉和幼芽。它們會以視覺來尋找獵物,或會在葉堆中尋找潛在食物。 [5]  [1] 
當在乾旱或惡劣的環境下,蝸牛是歐歌鶇重要的食物。它們會用石頭來敲碎蝸牛的殼,抽出軟件部份,並將之放在地上擦。幼鳥最初會學習拋物件,直至懂得使用工具來敲碎蝸牛殼。雛鳥主要吃動物食物,如蠕蟲蛞蝓、蝸牛及昆蟲幼蟲。 [5] 
二樹叢蝸牛經常被歐歌鶇所掠食,它們多態的殼被認為是為了減低掠食而進化的。不過,歐歌鶇並非唯一的掠食者。 [5] 

歐歌鶇分佈範圍

歐歌鶇地理範圍

歐歌鶇在大部份歐洲地區(但不包括大部份伊比利半島、意大利低地或希臘南部)、經烏克蘭及俄羅斯至貝加爾湖繁殖。它們在挪威分佈至北緯75°,但在西伯利亞卻只達北緯60°。從斯堪地那維亞、東歐及俄羅斯而來的歐歌鶇會到地中海、北非及中東過冬,但在西部的只有一些會離開自己的地方。 [4] 
指名亞種於1860年及1880年由馴化協會引入到新西蘭及澳洲。歐歌鶇在新西蘭快速適應及擴展至周邊的島嶼,如克馬德克羣島、查塔姆羣島及奧克蘭羣島。不過它們在澳洲只限於在墨爾本附近的地方。歐歌鶇在新西蘭掠食無脊椎動物造成一定影響,而它們也對果園造成商業損失。歐歌鶇在新西蘭作為入侵物種,故沒有法律保障。 [4] 

歐歌鶇國家地區

存在(居住地):阿爾及利亞、安道爾、奧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愛沙尼亞、埃塞俄比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德國、希臘、伊朗、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科威特、拉脱維亞、黎巴嫩、利比亞、立陶宛、盧森堡、毛里塔尼亞、摩洛哥、荷蘭、北馬其頓、阿曼、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敍利亞、突尼斯、火雞、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6] 
存在(繁殖地):阿爾巴尼亞、亞美尼亞、白俄羅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格魯吉亞、匈牙利、哈薩克斯坦、列支敦士登、摩爾多瓦、黑山共和國、挪威、俄羅斯(中亞俄羅斯、東亞俄羅斯、歐洲俄羅斯)、塞爾維亞。 [6] 
存在(非繁殖地):巴林、塞浦路斯、直布羅陀、伊拉克、約旦、馬耳他、巴勒斯坦國、沙特阿拉伯、蘇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 [6] 
存在(通道):吉爾吉斯斯坦、卡塔爾、土庫曼斯坦。 [6] 
引進(育種):澳大利亞、新西蘭。 [6] 
存在(遊蕩地):乍得、日本、馬裏、塞內加爾、斯瓦爾巴和揚馬延。 [6] 
滅絕:聖海倫娜、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 [6] 
歐歌鶇分佈圖 歐歌鶇分佈圖

歐歌鶇繁殖方式

歐歌鶇是一夫一妻制的。在會遷徙的地區,雄鳥回到繁殖地後會重新設立地盤及開始唱歌;而在其他地區,雄鳥會全年留在自己的地盤,間中唱歌,但雌鳥可能會自行設立過冬的地點,直至於初春時配對在一起。 [4] 
繁殖期4-7月。通常繁殖於海拔100米左右的森林和林緣地帶。成對單獨營巢,巢多置於靠樹幹的枝權處或灌木上,距地高1-5米。也有在樹樁上或直接在地面營巢的。巢呈半球形或杯狀,主要由細枝、草莖、草葉、鬚根、地衣、苔蘚等構成,巢內壁常糊有由腐朽的樹木混和粘土形成的一種膠粘物質,幹後極為堅固結實。巢的大小為外徑16-18釐米,內徑8-11釐米,巢高7-11釐米,巢深5-7釐米。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1年繁殖1-2窩,每窩產卵4-6枚,有時多至7枚。通常5-6枚。卵淡藍色或藍綠色、被有黑色斑點,卵為卵圓形,大小為24.5-30毫米×18.7-22毫米,平均27毫米×20.2毫米,重5.3-6.1克,平均5.9克。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1-12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4-16天。 [1] 

歐歌鶇亞種分化

歐歌鶇(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佈範圍
歐歌鶇西歐亞種
Turdus philomelos clarkei
Hartert,1909
分佈於英國、荷蘭、法國、丹麥、德國中部、捷克斯洛伐克南部、西斑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西歐、中歐和南歐。
歐歌鶇外赫布里底亞種
Turdus philomelos hebridensis
W. E. Clarke,1913
分佈於外赫布里底羣島
歐歌鶇中亞亞種
Turdus philomelos nataliae
Buturlin,1929
分佈於中亞和伊朗。
Turdus philomelos philomelos
C. L. Brehm,1831
分佈於中國新疆、北歐,從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德國中部、烏克蘭、羅馬尼亞,往東經高加索、烏拉爾、西伯利亞、中亞到貝加爾湖,越冬於南歐、北非和伊朗等地。 [1]  [3] 

歐歌鶇保護現狀

歐歌鶇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6]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歐歌鶇種羣現狀

在歐洲,繁殖種羣估計為24,400,000-38,400,000對,相當於48,800,000-76,800,000只成熟個體(BirdLife International,2015)。歐洲約佔全球範圍的65%,因此,對全球種羣數量的初步估算為75,000,000-118,000,000,儘管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