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樹欲靜而風不止

(漢語成語)

鎖定
樹欲靜而風不止(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 [1] 
樹欲靜而風不止(欲:要)指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得它亂晃。比喻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5] 
中文名
樹欲靜而風不止
拼    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近義詞
樹欲靜而風不寧
出    自
《韓詩外傳》卷九
注音字母
ㄕㄨˋ ㄩˋ ㄐㄧㄥˋ ㄦˊ ㄈㄥ ㄅㄨˋ ㄓˇ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分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吾失之三矣!少而好學,周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簡吾事,不事唐君,而晚事無成,失之二也。與雄厚而中絕之,失之三矣。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 [1]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樹欲靜而風不止”。 [1] 

樹欲靜而風不止成語典故

春秋時,孔子外出遊歷,在路上聽見有人啼哭,哭聲非常悲痛。孔子説:“追上去,追上去!前面有賢人在哭泣。”近前一看,原來是皋魚,他身穿粗布衣,抱着鐮刀在道旁哭泣。 [2] 
孔子把車停下,同皋魚交談起來:“先生莫非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痛呢?”皋魚回答:“我有三個過失!年輕時喜歡求學,遍遊諸侯各國,可是等到回家的時候,我的雙親已經去世,這是第一個過失;自命清高行事傲慢,不願侍奉昏庸的君主、以至歲月蹉跎,歲數很大了卻沒有任何成就,這是第二個過失;與朋友交情深厚卻中途絕交,這是第三個過失。樹欲靜而風不止啊,子女想孝敬雙親而父母卻過早去世。一去不復返的是歲月年華,不能再相見的是去世的雙親,我要從此與世人永別了。”説罷一下子形同枯木,死去了。 [2] 
孔子對弟子們説:“你們要記住這些話,它足以作為自己的借鑑了!”於是,有十三名弟子辭別孔子,回家侍奉父母去了。 [2] 

樹欲靜而風不止成語寓意

樹想安靜,風卻不停也刮動它。子女想贈養父母,父母卻已不在人世。今多引用比喻主觀上希望安定,客觀情況卻不時發生動盪,與主觀願望背道而馳。希望穩定安寧是自古以來中國人一以貫之的夙願,然而這一良好的願望,卻只能在不斷適應和協調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變化勢必造成不斷的變動,人們應該在動中求靜,在靜中制動,通過了解、順應和干預客觀事物的變動,實現穩定和安寧。 [3]  [4]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行孝當及時。”“養育之恩湧泉報,行孝及時莫等閒。”千萬別以工作忙為藉口,也別以自己財力有限為藉口,孝順並不是用物質,而是用行動衡量的,孝順也絕非只有給父母買東西這樣一種方式,在工作空閒的時候經常回家看看,陪着老人説説話,儘儘自己的孝心,實在沒有空時的一個電話,都能讓父母的內心得到無限的滿足。 [3]  [4] 

樹欲靜而風不止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樹欲靜而風不止”指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得它亂晃。比喻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複句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5] 
  • 運用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王爵道:‘敢問師父法號?’尼姑道:‘小尼賤名真靜。’王爵笑道:只怕樹欲靜而風不寧,便動動也不妨。’” [1] 
劉紹棠《二度梅》二:“洛文白天在稻田勞動,晚上回家埋頭自學,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急風暴雨又從城市追到農村來了。”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389
  • 2.    仲新朋主編. 中華典故[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9.05:351-352
  • 3.    閔天主編. 中國為人處世格言辭典[M].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1.07:270-280
  • 4.    拾月主編;王洪鋒,盧麗豔副主編;張帥,車坤,丁輝等編委. 智慧與人生 聰明人生的方向[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6.03:47
  • 5.    趙曉紅,程家讓,劉敬餘主編. 新編成語詞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4.0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