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樸鍾元

鎖定
樸鍾元,韓國男導演。
中文名
樸鍾元
外文名
Park JongWon
國    籍
韓國
出生地
首爾
出生日期
1958年
畢業院校
漢陽大學
代表作品
小校風雲 [2] 
代表作品
《正祖暗殺之謎8天》 [2] 
主要成就
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第13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第29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類獎項-最佳電影導演獎
第33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導演獎

樸鍾元獲獎記錄

東京國際電影節
韓國青龍電影獎
韓國百想藝術大賞
韓國電影大鐘獎

樸鍾元生平

樸鍾元是20世紀90年代異軍突起並迅速成為韓國電影的中堅力量的電影人之一,他的鏡頭總是對準妝容之下的難堪的社會醜陋面和人羣中一觸即發的暴力性,堅硬的美學尤如一把利刃插在人類本能和社會體制約束氣若游絲的辯證關係上,有始有終的態度也愈發將它擦拭得明亮。對比於把精力花費在美學動作形式美感上的電影人來説,樸鍾元更加註重的是故事衝突的上鏡頭性和演員對人物性格的準確刻畫,這也是他所拍攝的影片很多來源於原著小説並且儘量選用真實可信的演員的原因。
樸鍾元生於1958年的首爾,漢陽大學畢業之後進入韓國電影藝術研究院學習電影製作並且僅用了一年時間就以優異的成績從那裏畢業。之後一年的時間任職於電影公司的企劃工作室,1986至1988年間他在李鬥龍導演的《The Fool, Part II》和《宦官》的片場積累起了最初的現場經驗,1989年推出了根據韓國"國民作家"李文烈的暢銷小説改編的影片《Kuro Arirang》,由於該片涉及了諸如勞組和罷工等當時的政治敏感話題而被電影審查委員會要求了嚴格的刪減,約有20個場景沒有通過。樸鍾元的故事總是發生在被暴風雨包裹嚴實的特定小宇宙中,看起來和我們所處的人間是那麼的不同,然而每次神經的刺痛卻又都是切切實實地來自於冰冷的社會約束作用與反作用力的牽引。
1992年發生在鄉下小城一所小學五年級的教室裏的<我們被扭曲的英雄>是樸鍾元第一部獲得國際聲譽的電影作品,雖然同樣是脱胎於李文烈的小説,但在保持了原著韻味的基礎之上,導演做出的修改使得影片傳達出了比原著更加強烈的信息,鋭利到可以就此畫出一條關於強權與抵抗和順從關係的銀色函數線條,樸鍾元也不會允許讓他的作品變成所謂的“每個曾經的男孩都遭遇過的成長必修課”那麼簡單的事情。
1995年<永遠的帝國>繼續講述了現代性的扭曲故事但情節設置在了遙遠的朝鮮王朝時代;1999年<虹鱒>的劇情披着荒誕不經的外衣卻複製了人生不可避免的悲劇性的地表,2004年<殺人遊戲>在片頭階段就就展示了一段血腥指數極高的電腦遊戲實戰場面,暴力並非樸鍾元風格的核心,然而他使用這項武器來比任何人都更加殘暴,更加老練,也更加直指人心,平靜的結尾也讓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得到最有效的昇華和凸顯。儘管也一直在尋求着風格上的突破和轉變,他依然是韓國電影界中拍攝手法最具傳統性和個人特色的導演之一。正如樸鍾元自己所説希望他的影片能夠誘導觀眾重新去審視生活,如今站在韓國藝術綜合學員的講台上的他向青年學生們講述的葉正是除了為了電影而電影之外還有一本名叫社會思考本能的四十二章經。
<我們被扭曲的英雄> :第16屆蒙特利爾電影節受邀並或者最佳製作人獎,受邀展映第12屆夏威夷電影節並獲得東西方中心獎,受邀展映第12屆香港電影節,受邀展映第6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並獲得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受邀展映第36屆三藩國際電影節,受邀展映第40屆悉尼國際電影節,受邀展映第41屆聖塞巴斯提安國際電影節,受邀展映第8屆瑞士福裏堡國際電影節,受邀展映第9屆聖地亞哥電影節並獲得最佳影片獎,受邀展映第12屆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拉昂)並獲得國際電影節並獲得國際青少年評審團獎等。

樸鍾元趣聞瑣事

1999年 第1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審查委員會特別賞,1996年第10屆基督教文化大賞

樸鍾元教育背景

韓漢陽大學電影科,韓國電影藝術研究會

樸鍾元代表作品

《殺人遊戲》《啤酒好過情人》《永遠的帝國》《小校風雲》《九老的阿里郎》
《的七個理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