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樟葉胡頹子

鎖定
樟葉胡頹子(Elaeagnus cinnamomifolia W. K. Hu & H. F. Chow ex C. Y. Chang) 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常綠攀援灌木,無刺;幼枝黃褐色,有稜角,被粗糠狀鱗片,老枝圓柱形;髓大,淡褐色。葉羊皮紙質,長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稀矩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全緣,略反捲,上面綠色,幼時疏生淡黃褐色鱗片,成熟後脱落,下面銀白色,密被白色和散生少數淡黃褐色鱗片,花柱細圓柱形,無毛,上部彎曲,頂端不超過雄蕊,柱頭微反曲。果實未見。花期11月至次年1月。 [1] 
分佈於中國廣西東部。生長於海拔400-600米的山地溝邊。 [1] 
樟葉胡頹子經濟價值頗大,可以鮮食、可做果品加工原料、可榨油、可藥用、可觀賞、還可防風固沙。 [3]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樟葉胡頹子
拉丁學名
Elaeagnus cinnamomifolia W. K. Hu & H. F. Chow ex C. Y. Chang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胡頹子科
胡頹子屬
樟葉胡頹子
命名者及年代
W. K. Hu et H. F. Chow,1980

樟葉胡頹子形態特徵

樟葉胡頹子
樟葉胡頹子(6張)
常綠攀援灌木,無刺;幼枝黃褐色,有稜角,被粗糠狀鱗片,老枝圓柱形;髓大,淡褐色。葉羊皮紙質,長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稀矩圓形,長6-15釐米,寬3.5-6釐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全緣,略反捲,上面綠色,幼時疏生淡黃褐色鱗片,成熟後脱落,下面銀白色,密被白色和散生少數淡黃褐色鱗片,側脈5-6對,與中脈開展成35-45度的角,近邊緣分叉而互相連接,上面不明顯凸起,下面顯著,網狀脈在上面顯著,下面不清晰;葉柄淡黃褐色,長8-16毫米。 [1]  [7] 
花銀白色,質厚,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黃褐色鱗片,近直立或下垂,常1-3花簇生葉腋短小枝上成總狀花序,花枝淡黃褐色,長4-5毫米;花梗長7毫米;萼筒圓筒狀漏斗形,略具4肋,長8-9毫米,喉部寬3.5-4毫米,向基部窄狹,基部寬1.4毫米,裂片長三角形,長5.5-6毫米,頂端漸尖,內面密被銀白色鱗毛和星狀柔毛;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葯矩圓形,長1.6毫米;花柱細圓柱形,無毛,上部彎曲,長9.5毫米,頂端不超過雄蕊,柱頭微反曲。果實未見。花期11月至次年1月。 [1] 

樟葉胡頹子近種區別

該種與宜昌胡頹子Elaeagnus henryi Warb. apud Diels.)相近,但該種的葉片長倒卵形至寬倒披針形,上面暗綠色,具稀疏鱗片;花大,白色,質厚,裂片長達6毫米,花柱不超過雄蕊而相區別。 [1] 

樟葉胡頹子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廣西東部。生長於海拔400-600米的山地溝邊。 [1] 

樟葉胡頹子繁殖方法

樟葉胡頹子選地整地

  1. 圃地選擇:參照《育苗技術規程》(GB/T 6001)執行。 [4] 
  2. 整地:全耕深翻20-25釐米,揀除雜草根茬,四周及圃地中央開設排水溝。 [4] 
  3. 施肥:結合整地,施有機肥3000千克/公頃和鈣鎂磷1500千克/公頃。 [4] 
  4. 作牀:碎土平整作牀,寬100釐米,長因地形而定,步道溝寬40釐米,深30釐米,整地要求細緻平坦。牀面上鋪一層厚度3-5釐米的黃心土。 [4] 
  5. 土壤消毒:參照《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15618)執行。 [4] 
  6. 搭遮蔭棚:使用遮陽率為75-80%的遮蔭網,搭建200釐米高的遮蔭棚。 [4] 

樟葉胡頹子播種育苗

  • 採種處理
  1. 果實採集:在5月中旬-6月上旬,果皮呈紅色時採集。 [4] 
  2. 果實處理:將採集後的果實進行堆積,待果皮漚爛後,清水沖洗,篩選出籽粒飽滿的種子。 [4] 
  3. 品質檢測:種子品質要求見下表。 [4] 
種子品質檢測指標
指標
品質檢測要求
執行標準
淨度
≥95%
《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 2772)
含水量
15%-2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 5009.3)
發芽率
≥95%
《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 2772)
病蟲感染度
≤5%
《林木種子檢驗規程》(GB 2772)
  • 播種方式
隨採隨播。條播,行寬為20釐米,溝深4-6釐米,種子點播,株距2-3釐米,覆土厚度為2-3釐米,用手輕輕壓實。 [4] 
  • 播後管理
  1. 苗牀保濕:苗牀覆蓋稻草,覆蓋厚度2-3釐米。 [4] 
  2. 灌溉:播種後澆透水,出苗70%以上時,間隔15-20天灌溉一次。進入秋季後,應停止灌水。 [4] 
  3. 除草與鬆土:每年除草2-3次。及時鬆土,不傷苗。 [4] 
  4. 施肥:一般每年施肥2-3次,每次施尿素100-150千克/公頃。 [4] 
  • 苗木出圃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釐米以上,地徑0.4釐米以上,根系長10釐米以上。 [4] 

樟葉胡頹子扦插育苗

  • 穗條製備
  1. 穗條選取時間:5-6月份上午九點之前進行。 [4] 
  2. 穗條選取:選取母樹樹冠中上部生長健壯、側芽飽滿、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 [4] 
  3. 插穗規格:長5-8釐米,留芽2-3個,留葉2-3片。 [4] 
  4. 截條處理:枝剪截條,切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傷芽。下切口距底部芽基部下方0.5-1釐米,斜切。上切口平切,距頂部芽上端1釐米。對穗條立即噴水保濕,插穗基部用200毫克/升ABT浸泡30分鐘,待用。 [4] 
  5. 穗條處理:對穗條立即噴水保濕,插穗基部用200毫克/升ABT浸泡30分鐘,待用。 [4] 
  • 扦插方法
隨採隨插,5-6月。直插,插入土中1/3插穗長度,插後立即澆透水。株行距為2釐米×10釐米。 [4] 
  • 插後管理
  1. 搭拱棚:拱棚寬度與苗牀寬度一致,棚頂距苗牀面高度為50釐米,表面覆蓋0.2-0.4絲厚的薄膜。 [4] 
  2. 揭膜和撤遮蔭棚:苗牀薄膜完全封閉50-60天后,先揭開小拱棚兩頭的薄膜煉苗,持續5-7天后再完全揭開,在10月底撤除遮蔭網。 [4] 
  3. 灌溉:插穗生根前,灌水保持土壤田間持水量在60-70%,小拱棚內相對濕度80%-95%。揭膜後步道溝灌水以防旱。 [4] 
  4. 除草與鬆土:每年除草2-3次。及時鬆土,不傷苗。 [4] 
  5. 施肥:一般每年施肥2-3次,每次施尿素75-100千克/公頃。 [4] 
  • 苗木出圃
春季出圃,苗木高度30釐米以上,地徑0.4釐米以上,根系長10釐米以上。 [4] 

樟葉胡頹子主要價值

樟葉胡頹子經濟價值頗大,可以鮮食、可做果品加工原料、可榨油、可藥用、可觀賞、還可防風固沙。 [3] 

樟葉胡頹子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