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樟味藜

鎖定
樟味藜(學名:Camphorosma monspeliaca L.)是莧科、樟味藜屬半灌木。一年生營養枝,鋪散或上升;花枝直立或上升,密被捲曲的白色茸毛和長柔毛,後期毛部分脱落。葉鑽狀,密被長毛,腋間具成束的葉簇。花兩性無柄,單生,構成緊密的短穗狀花序着生於花枝上。胞果橢圓形,扁平,果皮膜質,不與種皮聯合。種子橢圓形,扁平,黑褐色。 [1] 
分佈於中國新疆;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高加索、伊朗、匈牙利、羅馬尼亞也有分佈。生於沙丘、荒地、平原荒漠及乾旱山坡。 [4] 
樟味藜的適口性中等,青綠時駱駝喜食,羊樂食,馬、牛採食;夏季由於樟味較濃,適口性略有下降;秋季和冬季羊和馬樂食,甚至喜食。樟味藜營養較豐富,且早春返青早、秋季青綠期較長,為家畜恢復體力、抓膘的好飼草。 [6] 
中文名
樟味藜
拉丁學名
Camphorosma monspeliaca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石竹目
莧科
樟味藜屬
樟味藜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樟味藜形態特徵

半灌木。一年生營養枝長2-12釐米,鋪散或上升;花枝通常長10-50釐米,直徑4-10毫米,直立或上升,密被捲曲的白色茸毛和長柔毛,後期毛部分脱落。葉鑽狀,長3-10毫米,密被長毛,腋間具成束的葉簇,其長與葉片幾相等。 [1] 
花兩性無柄,單生,構成緊密的短穗狀花序着生於花枝上;苞片狹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鈍,稍反折,背部密被長毛,與花被等長或稍短;花被筒狀,矩圓形,扁平,被毛,長3-3.5毫米,上部具不等長的四齒,兩側齒較中齒長並向外略彎;雄蕊4,伸出花被外,花葯大,矩圓形,花絲條形;子房卵狀,花柱長,圓柱形,柱頭2,絲狀,伸出花被外。胞果橢圓形,扁平,長1.5-2毫米,果皮膜質,不與種皮聯合。種子橢圓形,扁平,長1.5-1.8毫米,稀達2毫米,黑褐色。 [1-2] 

樟味藜生長環境

生於沙丘、荒地、平原荒漠及乾旱山坡。 [4] 
樟味藜是一種超旱生的鹽柴類半灌木,平原土質荒漠草地的優勢種,也可以成為鹽化低地草甸及荒漠化低地草甸草地的亞優勢種或伴生種。它主要分佈在準噶爾盆地南緣的沖積平原和塔城谷地的低窪地,適宜生長在壤質、沙壤質的荒漠灰鈣土或輕度鹽化草甸土上。樟味藜具有較高的耐旱、耐鹽鹼能力。樟味藜在天然草地中的分佈多呈斑塊狀,而且面積都不大。樟味藜與伊犁絹蒿Seriphidium transillense)共同組成的土質荒漠草地分佈在天山北坡中段昌吉地區的低山台地上,伴生植物有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白濱藜Atriplex cana)等,草層高5-30釐米,總蓋度25%;在吉木薩爾樟味藜分別與鹽生假木賊Anabasis salsa)、多枝檉柳Tamarix ramosissima)、囊果鹼蓬Suaeda physophora)等植物組成平原土質荒漠草地類型,多分佈在平原上極乾旱的樑子上,草層高20釐米,上層灌木高80-120釐米,覆蓋度7-15%;此外,在準噶爾盆地南緣沖積平原的中下部的鹽化低地草甸草地上,它作為亞優勢種與芨芨草組成草地型,伴生植物有多肉豬毛菜Salsola crassa)、蘆葦、鹽爪爪鈴鐺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等,總蓋度達25-50%;當地下水位下降,芨芨草草甸退化而演替為荒漠化低地草甸草地時,樟味藜的比重增大,並且與草原絹蒿組成草地型,上層有稀疏的芨芨草,伴生有鹽豆木、蘆葦、大葉補血草Limonium gmelinii)、賴草Leymus secalinus)等,總蓋度15%左右。 [6] 

樟味藜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中國、保加利亞、俄羅斯、科西嘉、法國、希臘、意大利、克里米亞、利比亞、蒙古、摩洛哥、格魯吉亞、阿塞拜疆、撒丁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突尼斯、土耳其、烏克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黑山、北馬其頓。 [7] 
中國分佈:新疆(阿勒泰、奇台、烏魯木齊、瑪納斯、沙灣、察布查爾)。 [4] 

樟味藜生長習性

樟味藜通常於4月初返青,4-6月一直處於營養生長階段,7-8月開花,9月結實,10月初種子成熟,11月初停止生長,生育期較長。乾旱的夏季未見有萎蔫和休眠現象,冬季在雪下仍能保持綠色且殘留較好。 [6] 

樟味藜主要亞種

  1. 樟味藜 (原亞種) (Camphorosma monspeliaca subsp. monspeliaca)。 [1] 
  2. 同齒樟味藜Camphorosma monspeliaca subsp. lessingii (Litv.) Aellen):該亞種同原亞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營養枝較短和形成緊密的墊狀式的灌叢;葉通常較其腋簇生的葉長;花枝較細,直徑約4毫米;花被管廣橢圓形,頂端具四個等長的齒。花果期7-9月。 [8] 

樟味藜主要價值

樟味藜的適口性中等,青綠時駱駝喜食,羊樂食,馬、牛採食;夏季由於樟味較濃,適口性略有下降;秋季和冬季羊和馬樂食,甚至喜食。樟味藜營養較豐富,特別是富含粗脂肪(4.35%),且早春返青早、秋季青綠期較長,為家畜恢復體力、抓膘的好飼草,但其分佈不廣,產量較低,屬中等牧草。 [6] 

樟味藜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