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標準化期貨合約

鎖定
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的買賣對象或標的物,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商品的標準化合約期貨價格則是通過公開競價而達成的。
中文名
標準化期貨合約
外文名
Standardized futures contract
性    質
合約
特    點
標準

標準化期貨合約主要特點

1、期貨合約的商品品種、數量、質量、等級、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條款都是既定的,是標準化的,唯一的變量是價格。期貨合約的標準通常由期貨交易所設計,經國家監管機構審批上市。
2、期貨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組織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期貨價格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廳裏通過公開競價方式產生的。國外大多采用公開喊價方式,而我國均採用電腦交易。
3、期貨合約的履行由交易所擔保,不允許私下交易。
4、期貨合約可通過交收現貨或進行對沖交易履行或解除合約義務。

標準化期貨合約組成要素

交易品種
交易數量和單位
最小變動價位,報價須是最小變動價位的整倍數。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即漲跌停板。當市場價格漲到最大漲幅時,我們稱"漲停板",反之,稱"跌停板"。
交易時間
交割時間
交割標準和等級
交易價格(合約中唯一可變的變量)

標準化期貨合約種類

(1)商品期貨合約
農產品期貨: 1848年CBOT(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誕生後最先出現的期貨品種。主要包括小麥、大豆、玉米等穀物;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和木材、天膠等林產品。
金屬期貨:最早出現的是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已發展成以銅、鋁、鉛、鋅、鎳為代表的有色金屬和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兩類。
能源期貨: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石油危機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市場上主要的能源品種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等。
(2)金融期貨合約: 以金融工具作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
外匯期貨: 20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浮動匯率制引發的外匯市場劇烈波動促使人們尋找規避風險的工具。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率先推出外匯期貨合約。在國際 外匯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貨幣有 7種,美圓,德國馬克日圓,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圓和法國法郎
利率期貨: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期貨合約。利率期貨主要有兩類——短期利率期貨合約和長期利率期貨合約,其中後者的交易量更大。
股指期貨:隨着證券市場的起落,投資者迫切需要一種能規避風險實現保值的工具,在此背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全世界交易規模最大的股指合約是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 S&P500指數合約。
2010年3月26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做出批覆,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合約。隨後中金所正式公佈關於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上市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公佈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標準化期貨合約作用

一是吸引套期保值者利用期貨市場買賣合約,鎖定成本,規避因現貨市場的商品價格波動風險而可能造成損失。
二是吸引投機者進行風險投資交易,增加市場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