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槐軒學派

鎖定
槐軒學派的主要核心思想是以儒為本,兼採佛道,創始人劉沅(1767-1855),槐軒學派的基本形成,大約在劉沅四十歲左右。
中文名
槐軒學派
創始人
劉沅
核心思想
以儒為本,兼採佛道
所屬領域
社會科學

槐軒學派展背景

創始人劉沅(1767-1855),字止唐,一字納如,號清陽居士,雙流人,槐軒學派創始人,有《槐軒全書》等著作200多卷傳世。
槐軒學派的基本形成,大約在劉沅四十歲左右。這時候他已經得到靜一道人、野雲老人的指點,一改以前的體弱多病的身體;二是他的學術思想已形成體系,主要著作《七經恆解》《槐軒要語》等基本完成並出版;三是教育辦的有聲有色,學生弟子已經不少,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四是培修古蹟與大力發展慈善同步進行。這雖然是初創階段,但是槐軒學派的基本特徵全部齊備。 [1] 
槐軒學派從嘉慶十八年(1813年)開始,有了長足的發展。是年,劉沅四十五歲,奉母命從雙流縣彭鎮祖宅移居成都南門純化街(俗名三巷子),自建房屋,新立門户。至少説此時經濟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否則不可能遷居成都。

槐軒學派思想核心

槐軒學派的主要核心思想是以儒為本,兼採佛道,用儒家的仁愛思想作為基礎,推仁推愛、以達到成己成人的目的。在源流上,槐軒認為“李實孔師”,老子實際是孔子的老師,就把後世所謂的儒家與道家相對立的局面從思想理論方面統一起來,並且通過一些具體的社會生活實踐,把理論變為實際的生活方式,比如辦教育、辦慈善、辦法會等。總而言之,槐軒學派就是一個教化人心、純化風氣的一個社會團體。

槐軒學派組織結構

其組織結構主要分為教育體系、慈善體系、禮教體系,具體如下:

槐軒學派教育體系

雙流劉氏辦教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入蜀初期,其後代不乏人,其最有影響者,還數槐軒先生劉沅。先是在彭鎮舊宅收徒授課,著書立作,後來遷往成都南門淳化街建槐軒(後稱儒林第),教授一生,弟子數千人。先生去世後,其子劉梖文(字子維),繼續講學槐軒,門徒益眾。之後,其孫劉鹹焌創辦明善書塾、崇德書塾、尚友書塾。其他槐軒弟子及再傳、三傳弟子也相繼在四川各地及省外辦學,到清末民初至抗日戰爭前期,槐軒的教育事業走向巔峯。

槐軒學派慈善體系

劉氏的慈善舉措,有資料可查者,始於明末亂世,代代相傳,從劉沅至其孫輩三代,是其不斷髮展壯大的階段,民國中晚期達到極盛。這和槐軒學派的不斷髮展是分不開的,幾乎影響全川,深入社會各個階層,無論城市鄉村均有其不同的槐軒組織施醫、施藥、施米、施棺等。慈善事業的興辦,又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槐軒學派的影響和發展,他們是互相促進的。

槐軒學派禮教體系

中國人歷來尚禮,小到吃飯穿衣,大到婚喪嫁娶,都循規蹈矩,得到禮的規範,其貫穿整個社會生活,號稱禮儀之邦。槐軒學派有關禮的具體內容,主要記載在《禮記恆解》《子問》《又問》《法言會纂》《推十書》裏,特別是法言壇的建立,構築了一套完整的天地人神鬼祭祀程序,影響四川民間宗教的形成和發展,正因為如此,劉沅也被稱為“道教火居派祖師”。
這就是整個槐軒學派的基本構成形式。

槐軒學派學術體系

另外槐軒學派的思想因為是建立在儒家為宗、旁及佛老的基礎上,所以特別廣大、包容,再加上一百五十年的不斷髮展,所形成的學術思想體系更是複雜多樣,幾乎涉及整個傳統文化領域,至今還無一人能夠全盤把握,今試着簡單介紹如下:

槐軒學派性命之學

這是槐軒學派的根本學問,包括槐軒學派的靜養功夫(即大學之道),以及善書方面。靜養內容,以及以靜養為基礎的法言壇部分內容,歷來均為秘傳,只有入門弟子方知,外界均為虛傳,不可信。
根據記載,劉沅早年身體羸弱,嘉慶元年,兄劉濖中進士,隨之北上,一則為兄做伴,二則遊山玩水,以消解名落孫山之苦。途經湖北當陽縣紫柏山,遇到了奇人靜一道人。道人向他講解養身之道和儒家某些觀點,臨別贈以一部呂注《道德經》,劉沅“訝其與吾儒同”,發現道家修養理論與儒家道德似有相通之處。這次巧遇,對即將而立之年的劉沅無疑起到潛移默化作用。這也是他第一次有意識地把儒家理論和道家養生學聯繫起來,初步窺探到了這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學術聯繫,可以説為劉沅一生的學術奠定了重要的基調,他日後留心道學,自成一説,在學術上開闢了一條“貫通儒釋道”三教的道路。後來劉沅在雙流彭鎮又巧遇野雲老人,老人給了劉沅治病藥方,向他闡述“仁者壽,大德必壽”等道理,囑咐他存心養性,遂拜其為師,跟隨八年之久,學成性命之學。此後劉沅更益勵修,身體日壯,學問大有長進,門生也日漸增多。劉沅晚年曾不盡感慨地説:“回思平生辛苦備嘗,幾如再世,使不遇野雲老人,早歸大暮。”

槐軒學派槐軒之學

這裏是狹義而言,主要指《槐軒全書》裏的經學、史學、理學。《槐軒全書》收入劉沅註解的儒家經典《四書恆解》《詩經恆解》《書經恆解》《周易恆解》《禮記恆解》《春秋恆解》《周官恆解》《儀禮恆解》《孝經直解》,理學著作《槐軒約言》《子問》《又問》《正訛》《拾餘四種》《俗言》,文史著作《史存》《明良志略》《槐軒雜著》《壎篪集》,教育著作《蒙訓》《下學梯航》等著述。

槐軒學派推十之學

主要指劉鹹炘《推十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旁及西學。按其自訂類目分別編為:甲、綱旨;乙、知言(子學);丙、論世(史學);丁、校讎;戊、文學;己、授徒書;庚、祝史學;辛、雜作;壬、札記。共九類。其他雜著總集,都二百三十一種,四百七十五卷。《推十書》內容涉獵寬,學術價值高,於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校讎、版本、目錄、民俗、宗教、方誌學、文字學、語言學的研究均極有建樹。尤精於史學、校讎學
至於槐軒之學與推十之學的關係,劉鹹炘先生在《三十自述》中曾言:“所從出者,家學祖考槐軒先生,私淑章實齋先生也。槐軒言道,實齋言器;槐軒之言,總於辨先天與後天;實齋之言,總於辨統與類。凡事物之理,無過同與異。知者,知此而已。先天與統同也,後天與類異也。槐軒明先天而略於後天,實齋不知先天。雖亦言統,止明類而已,又止詳文史之本體而略文史之所載。所載廣矣!皆人事之異也,吾所究即在此。故槐軒言同,吾言異;槐軒言一,吾言兩;槐軒言先天,吾言後天;槐軒言本,吾言末而已。實齋名此曰史學,吾則名之曰人事學。”

槐軒學派火神醫學

在醫學方面,劉沅及其弟子鄭欽安開創了中醫火神派。重視陽氣,強調扶陽,是火神派的理論核心。臨牀擅用附子,是其顯著特點。主要著作為劉沅的《醫理大概約説》,劉梖文的《聖餘醫案》,鄭欽安的《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恆論》等。
由於歷史原因,槐軒學派在清末至民國階段是發展的高峯期,特別是第三代負責人劉鹹焌(字仲韜)時期(抗日戰爭以前),更是進入鼎盛階段,之後漸漸衰落,到臨近解放的時候,劉氏家族基本沒有能夠負責管理槐軒學派的人才出現,所以其活動慢慢減少,到1949年解放的時候,完全停止一切活動。因為槐軒學派的創始人和幾代負責人都是雙流劉氏族人,故槐軒學派又有四川劉門的稱謂。

槐軒學派重要人物

附槐軒學派重要人物簡介
1.劉沅(1767-1855),字止唐,一字納如,號清陽居士,雙流人,槐軒學派創始人,有《槐軒全書》等著作200多卷傳世。
2.劉芬,字雲圃,崇州人,槐軒學派四大弟子之首,在劉沅去世後,曾代理主管槐軒學派事務。
3.鍾瑞廷(1805-1884) ,號梅花瘦人,清代蓬溪石板灘場(今大英縣象山鎮)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授中書科中書。由於時局動盪,遂決意不求仕進,著書自娛。曾主講蓬萊、蓬山、象山、經義書院。為清代雙流劉沅弟子。著有《龍溪詩草》2卷。
4.李思棟(1814-1884),字松山,華陽人,槐軒學派四大弟子之一。
5.孫海山,新津人,槐軒學派四大弟子之一。
6.劉恆典(1809-1884),一名鴻典,字寶臣,眉山人,有《莊子約解》《遺訓存略》等著作,槐軒學派四大弟子之一。
7.樊道恆,劉沅弟子,《法言會纂》的起草者,其父也是野雲老人弟子。
8.鄭壽全(1824-1911),字欽安,邛崍人,劉沅弟子,是醫學方面成就最大者,有《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恆論》。
9.劉松文(18 -18 ),字子喬,劉沅長子,曾經短暫主管槐軒學派。
10.劉梖文(1842-1914),字止維,劉沅第六子,槐軒學派第二代負責人,有《聖餘醫案》傳世。
11.劉鹹焌(18 -19 ),字仲韜,劉沅之孫,槐軒學派第三代負責人,有《讀好書齋詩文鈔》等傳世。
12.鍾永定(1842-1929),號止安,清代四川省蓬溪縣石板灘(今大英縣象山鎮)人,鍾瑞廷第三子,為清代雙流槐軒學派再傳弟子。著有《龍溪詩草後集》4卷、《龍溪駢文》1卷。
13.劉鹹滎(1858-1949),字豫波,劉沅之孫,成都五老七賢之一,有《靜娛樓詩文存》等傳世。
14.劉鹹燡(18 -19 ),字晦愚,劉沅之孫,槐軒第四任負責人。
15.劉鹹炘(1896-1932),字鑑泉,劉沅之孫,著有《推十書》,是槐軒學派學術的繼承和發展。
16.林鴻年(1804-1886),字勿村,福建福州人,槐軒學派再傳弟子,師從劉芬,有《松風山館詩抄》等傳世。
17.曾德治,字伯和,中江人,槐軒學派再傳弟子,從學李松山,有《槐雲語錄》《信筆文存》等傳世。
18.李甸侯,綿竹人,槐軒學派再傳弟子,從學李松山,有《槐蔭克已錄》《槐蔭拾語》等。
19.劉伯谷,劉鹹炘嫡長子,劉沅曾孫,槐軒學派學術繼承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