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極麗馬先蒿

(中藥材)

鎖定
極麗馬先蒿,Pdeicularis decorisima Diels,玄蔘科馬先蒿屬植物,為我國特有種。
多年生草本,高10-15cm,常成密叢。根莖短,節少,有宿存的鱗片,下端為圓錐狀主根,較細,常有分枝。莖常多條,中央者短,外邊者傾卧上升,長達10cm,稍扁平,有溝紋。
中文學名
極麗馬先蒿
拉丁學名
Pdeicularis decorisima Diel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玄蔘科
亞    科
鼻花亞科
鼻花族
馬先蒿屬
極麗馬先蒿
分佈區域
甘肅省, 青海省, 四川省

極麗馬先蒿形態特徵

極麗馬先蒿線稿圖 極麗馬先蒿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干時變為暗棕色,常成密叢,徑達30釐米,高達15釐米。 [3] 
根莖短,長僅1-2釐米,節少數,生有宿存的卵形至披針形鱗片,下端為圓錐狀主根,徑達4-5毫米,一般較細,常有分枝,長6-7釐米。
莖常多條,中央者短,外方者常傾卧而端略上升,長迭10釐米,多少扁平,有溝紋,兩側有翅狀凸起,光滑或有毛。
葉基出與莖生,均有長柄,柄長者達6釐米,一般1-3釐米,除上面溝中有短細毛外,全部多少有長毛,有時很密,兩側有翅,葉片長2-7釐米,寬達t8毫米,僅上面中肋溝中有細短毛,邊羽狀深裂,偶有羽狀淺裂者,裂片大而少,多者達9對,前方者開裂較淺,三角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6毫米,寬約相等,有重鋸齒,幼時僅齒尖為胼胝質,老時胼胝加多加厚,緣強烈反捲,莖生者有時假對生。
花均腋生,在主莖上者幾直達基部,在側莖上者生近枝端;苞片葉狀。
花梗短;萼多密被多細胞長毛,很大,長達20毫米以上,管多少卵圓狀,前方開裂約達一半,脈多條,僅2條稍較粗,但亦細弱,無網脈,齒兩枚,長大,具細柄,長達3毫米,上方葉狀膨大,卵形,長約與柄等,緣羽狀開裂,裂片約3對,有具刺尖的鋭齒。
花冠淺紅色,管極長,達12釐米,外面有疏毛,盔直立部分的基部很狹,僅與花管等粗,向上迅速變寬,前緣高約5毫米,向上即轉向前上方,與多少直上而後幾以直角轉向前方的背縫線組成強大的近乎三角形的含有雄蕊部分,寬達 5毫米,在額部下方兩側密生短線毛,前方細縮成為捲成大半環而端反指向前上方的喙。在額部前方與喙的近基的1/3,生有凸起極高的雞冠狀凸起,高達3.5毫米,長達5毫米,很象1個第二枚舍有雄蕊的部分,喙端二裂,裂片一長一短,長者達3毫米,較狹細,短者為寬卵形,花柱即在較短的裂片中伸出,下唇很大,寬達28毫米,長自側裂基部至中裂前緣約20-23毫米,有長緣毛,中裂較小,倒卵形而略帶方形,截頭至圓頭,向前凸出一半或更多,側裂寬腎臟形,寬達16-18毫米,長約11-12毫米,基部深耳形;花絲兩對均有密毛。 [1] 

極麗馬先蒿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900-3,500米的 高山草甸, 河谷, 陽坡灌叢

極麗馬先蒿主要價值

極麗馬先蒿 極麗馬先蒿
【藥名】:極麗馬先蒿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deicularis decorisima Diels
【功效】:清熱解毒
【科屬分類】:玄蔘科
【拉丁文名】:Herba seu Flos Pedicularis Decorissimae.
【主治】: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900-3500m的高山草地中。
【採收和儲藏】:7-8月採收全草,除去鬚根、枯葉,洗淨,晾乾;夏季採收花,陰乾。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生藥材鑑定】:性狀鑑別: 花皺縮,棕色至棕褐色。萼管狀,前方開裂至半,齒2枚,裂片有鋭齒,花冠及花冠管均鈹疏毛,上端稍膨大部分的內面着生雄蕊,先端為大半環狀的長喙,喙長約10mm,喙端向內彎曲,先端2裂,呈雞冠狀凸起。氣微香,味淡、微苦。以色鮮、氣微香,無雜質者為佳。 [2]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2]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出處】:《中華本草》
【性味】:全草味淡、苦;性微寒;花味苦;性寒。
【藥材基源】:為玄蔘科植物極麗馬先蒿的全草或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