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極限挑戰

(2012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極限挑戰》,江崎玲於奈 著,姜春潔 譯,中信出版社,2012年。
中文名
極限挑戰
作    者
江崎玲於奈
原作品
限界への挑戦―私の履歴書
譯    者
姜春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7月
頁    數
239 頁
定    價
30 元
裝    幀
Paperback
ISBN
9787508633862
副標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傳奇人生

極限挑戰內容簡介

《挑戰極限(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傳奇人生)》由江崎玲於奈著,姜春潔譯。作為一位世界知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江崎玲於奈在紛飛的戰火中度過了自己的大學時代,又在身為一介普通公司職員的條件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他於自身並不平坦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被公認為“江崎黃金律”的“五不原則”,堅持創造、感性、突破與挑戰。他敏感而睿智,自稱“總是注目未來,對過往疏於停留”;卻又認真而踏實,從不曾放棄對更新領域的開拓研究。
對於科學、社會、人生,江崎玲於奈均有獨特見解,並在這本《挑戰極限(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傳奇人生)》中熔於一爐。極富個人魅力的科學巨匠,以自己的人生經歷講述何謂真正的“科學之心”。 [1] 

極限挑戰圖書目錄

前言 /VII
第一章 /001
我的履歷表
諾貝爾獎的秘訣——培養創造力的“五不原則” /003
科學精神的兩面性——創造重在過程 /006
如獅子一般——在獨具一格的姓名鼓勵下 /010
移居京都——教育環境,母親的期待 /014
中考失敗——遭受重創,一蹶不振 /018
同志社中學的求學之路——傾盡家財,體驗貧困 /022
接觸美國——基督教的刺激 /024
心馳神往的“三高生”——自由校風的快樂 /028
東大物理學科——教授的薰陶,令人印象深刻 /032
大空襲後的授課——恐怖之夜,徹夜未眠 /035
兄長之死——痛失內心的支柱 /039
邂逅量子力學——革新的學問,強烈的感動 /043
選擇產業界——懷抱夢想,吹送“量子之風” /046
晶體管的誕生——令人震驚的世紀大發明 /050
半導體研究者——向着新領域“勝利者”的目標前進 /053
前往索尼——尋求研究環境的轉變 /057
江崎二極管——機遇女神的現身 /060
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發表成果 /064
海外修行——巨大反響的切身感受 /069
轉戰IBM——重視自由的研究職場 /072
時隔5年榮歸故里——羽田機場內蜂擁而至的媒體 /075
各色人才——活躍在研究領域中的中國研究者 /078
榮獲諾貝爾獎——突然通知,令人振奮 /082
晚餐會——物理學獲獎代表的感謝致辭 /085
獲獎者的使命——與國內外年輕人的交流 /089
時隔32年的歸國——就任筑波大學校長 /093
日本國際獎——“半導體超晶格”的榮譽 /096
教育改革國民會議——承首相之託,就任議長 /099
茨城的科學振興——推動跨領域的合作 /103
探求的偉大——以科學造訪未來 /107
第二章 /113
我與科學
科學之心(2007年的演講) /115
科學簡史 /130
挑戰極限才是生存的意義 /142
改革推進派與現狀維持派——組織的領導 /145
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項 /149
培育領跑人才 /160
展望科學與技術的世紀 /169
第三章 /179
寄語下一代
關注天性,自主育人 /181
放下歷史,發揮創造力 /189
以創建世界水準的大學為目標 /199
工程師生涯 /208
創造與分辨的兩種能力 /214
交流能力的磨鍊 /221
迎來生命科學的時代 /226
“個性時代”、“知識世紀”的生存之道 /233 [1] 

極限挑戰作者簡介

江崎玲於奈,日本知名物理學家。1925年生於大阪,1947年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神户工業有限公司,1956年轉至東京通信工業有限公司(現索尼公司),次年通過江崎二極管半導體中發現量子力學的穿隧效應,並因此獲得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0年赴美國紐約IBM瓦森中央研究所。1969年開始着手人工超晶格物質的先驅性研究。其關於設計製造具有所期待特性的半導體量子構造的思想廣受矚目,甚至成為後來的納米科學的起源。
1992年返回日本,後任筑波大學校長,2000年任芝浦工業大學校長,2006年任橫濱藥科大學校長。1998年起,兼任茨城縣科學技術振興財團理事長、日本新事業支援機關協議會(JANBO)會長、風險事業國民論壇會長、首相私人諮詢機構•教育改革國民會議議長、“21世紀COE項目委員會”委員長等公職。
著作有《創造的對話》《隧道的長途旅行》《話説日本》《新•日本伊索寓言》《人類的個人時代》《個性與創造》《培養、鍛鍊創造力的方法》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