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雪

(昆明學院信息學院教務員)

鎖定
楊雪,女,博士,1961年生。2009年12月從中山大學藥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被引進到昆明學院工作。
中文名
楊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1年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藥學院
性    別
主要榮譽
“雲南省脱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2] 
職    稱
副教授 [2] 

楊雪人物履歷

昆明學院副教授。 [2] 

楊雪主要成就

2010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面上項目”資助進行“東亞特徵科四角果科及其相關類羣的系統學研究”。四角果科是東亞特徵科,系統關係複雜,曾被認為與茜草科、忍冬科、虎耳草科、苦苣苔科、以及馬鞭草科楨桐屬、繡球花科草繡球屬等有親緣關係,但最新的被子植物系統APG I、II、III和Linear APG對其科的位置和科內兩屬關係均無一致意見。本項目擬依據形態解剖、細胞、花粉和分子系統學等的綜合證據,對四角果及相關類羣進行系統分類學研究。本項目的實施對建立唇形目的系統樹和完整的分類系統有重要價值,並能為唇形目及植物DNA條形碼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對探討唇形目物種分化以及熱帶非洲、南北美洲和中美洲分佈的、與四角果科有關各科的起源及地理分佈及其與物種分化的關係均具有重要價值,對不同板塊間的物種形成與分佈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

楊雪人物事蹟

2017年3月,她和丈夫白波同志共同商量到艱苦的農村扶貧,接受了昆明學院精準扶貧工作安排,到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垤瑪鄉河瑪村委會駐村扶貧。
扶貧先扶智,義務開辦英語興趣班。面對垤瑪鄉的貧困環境,夫婦倆思考着扶貧的具體措施,扶貧先扶智,夫婦倆每週二、四孩子們放學後,到教室給他們開辦英語課外興趣小組。每週六和週日晚上6:30在住處給孩子們義務開設英語興趣班。楊老師認認真真地從A、B、C……基礎教起,通過自制時鐘,教小朋友們表達時間;自制卡片,帶着孩子們做英語拼詞、拼句遊戲;講一些簡單的英語小故事,把學單詞、學句子、學日常用語融入到遊戲。同時注意培養孩子們的毅力和持久性,讓孩子們在英文能力提高的同時,拓眼界、講禮貌,增強自信,點燃對未來的希望。
開辦“愛心文體屋”豐富課餘活動。楊雪夫婦又商量着把自己和社會捐贈的書籍在自己住的宿舍裏讓孩子們來看書、借書。以椅子為書架,以紙箱為球簍,建了“愛心文體屋”。把自己的羽毛球和其它老師捐贈的籃球、足球、排球借給孩子們玩。楊老師給孩子們上英語課的時候,白老師就幫他們給球打氣、辦理借閲,整理書籍。
改善學生飲水安全條件。因發現河瑪小學和垤瑪中心小學的日常用水中大腸桿菌嚴重超過國家標準。楊老師夫婦向“合一愛心”公益組織為垤瑪的各小學申請了美國高科技技術專利淨水器。2017年10月項目獲批,81台(價值72,500元)的淨水器運達垤瑪中心小學、河瑪小學和垤瑪鄉幼兒園,每個小朋友(包括垤瑪幼兒園)獲贈一個杯子。另外,還贈送給有0-6歲孩子的四個貧困家庭各1台淨水器。2018年又贈送了56台價值55,625元的淨水器和每個學生一個杯子給牛紅小學、曼培小學、臘哈小學和獨格小學。贈送給臘哈村委會洛紅村有0-6歲孩子的五個貧困家庭各1台淨水器。兩年共捐贈淨水器146台,杯子3,000個。
盡全力解決學生禦寒問題。冬天,“暖”成了孩子們奢求的東西。為此,楊雪夫婦向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努力爭取,為河瑪小學住校生申請到141套被褥和300件羽絨服,價值3萬元;又有愛心人士捐贈給垤瑪中學860件羽絨服在2017年12月27日這個冷雨飄飛的冬日,發放給垤瑪中學所有學生,並捐贈一萬元現金請校方買鞋給仍穿着涼鞋、拖鞋的孩子們。
改善學生衞生條件。楊老師和白老師用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款項購買了一台價值千元的8公斤洗衣機給河瑪小學。給孩子們清洗衣服、被褥。
利用“朋友圈”把愛心傳遞。公益組織“眾生緣—凱瑟琳”、浙江蘭溪聚仁學校和青島、上海、四川、河南、美國等地社會各界通過楊老師把衣服、被褥、冬鞋、書籍、文具等捐到了垤瑪鄉各村委會和各小學。2017年圖書資料共838冊計17474.84元。2018年到7月止圖書資料共568冊計5600.30元、環保鉛筆4箱(8640只)計5227.2元、點讀機一台計529元。絕大部分已分別於“六一”兒童節和12月5日捐贈給了河瑪小學。
楊雪夫婦一同入村走訪貧困户、一同填表、填寫扶貧手冊、明白卡;一同照料孩子們,到河瑪小學搞英語興趣小組、圖書的入冊、借、還登記,一同盡力為紅河、為垤瑪的發展努力着!他們在扶貧一線奉獻着一片真情,在精準扶貧的偉大戰役中踐行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當擔。

楊雪所獲榮譽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1] 
2021年4月30日,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授予楊雪等1495名同志“雲南省脱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