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衝鳳

鎖定
楊衝鳳,廣東嘉應州西街堡(今梅江區西區拔俊楊屋)人。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科鄉試中武舉人,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科會試考取武科進士(殿試金榜三甲第27名),授廣西省富賀營都司,署思恩營(今武鳴縣)遊擊 [1] 
全    名
楊衝鳳
所處時代
清朝

楊衝鳳軼事典故

梅縣《紹德堂楊氏族譜》載:“元朝期間,兵燹騷然,寧民轉徙。公與所善戴姓,結伴攜家人入粵……”遷徙梅州的林姓,自七世易姓後,自立堂號為“紹德堂”。後來,楊遠紹公後裔播遷廣東各縣以及廣西、江西、四川、湖南、浙江、台灣和海外暹羅、安南等各地。 [2] 
紹德堂楊氏開枝散葉,在梅城聚居地一是上市拔俊老屋下、新屋下、榕樹下、資源樓、樓下屋;二是下市攀桂坊,其中有豸史第、石門框、按察第、中將第、四冶第、都督第、純厚樓、誠創廬、資政第、簡廬、雙魁第等樓屋,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分佈。 [3] 
“七世務農商,八世始崇文”,紹德堂八世楊仰文考中庠生後,九世楊守白考中貢生,十世楊元傑為國子監助教,從七品。據《紹德堂楊氏族譜》楊元傑撫三幼弟教育成材。二弟楊元偉於癸亥歲(1623)考取撥貢、候選教諭;三弟楊元標庚申歲(1620)考中貢生;四弟楊元儒於己未歲(1619)考中撥貢,壬午歲(1642)考取國子監,畢業委任福建汀州府知府,他們商讀傳家,後裔八位進士,三十八位舉人,貢生、監生、秀才一大批,代有英才。
查證《梅州進士錄》資料,並結合鼓樓下碑文,按年代,十世祖楊元傑後裔八位進士,分別為:十三世楊為橓,楊元傑曾孫,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明通進士,官居七品;十三世楊仲興,楊元傑曾孫,雍正八年(1730)庚戌科進士,官居三品;十四世楊勳,楊元傑重孫,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連捷進士,官居三品;十四世楊德仁,楊元傑重孫,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進士,官居六品;十六世楊奎猷,楊元傑六世孫,乾隆三十六年(1780)庚子恩科武進士欽點御前藍翎侍衞,官居從一品;十六世楊時清,楊元傑六世孫,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科武進士,官居從三品;十六世楊衝鳳,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考取武進士,官居從三品;十八世楊沅,楊元傑八世孫,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成科進士,官居七品。
鼓樓下進士第從楊為橓考上進士到楊沅考上進士,前後6代人跨越171年。鼓樓下除誕生了八位進士,也誕生出許多舉人和秀才等。 [2] 

楊衝鳳親屬成員

進士楊瓊楊為橓楊仲興楊思恭楊勳楊德仁楊沅,武進士楊奎猷楊時清、楊衝鳳;考中舉人的有56人,約佔全縣舉人名額十分之一;而考中秀才的不計其數,成為梅城有名的詩書望族。新中國成立以來,其所在的“新楊家族”還培養出了副教授、教授共48人,碩士、博士113人,各類專家工程師250人。 [2-3] 
紹德堂楊氏有75位人物的事蹟被收入《廣東通志》《潮州府志》《乾隆嘉應州志》和《光緒嘉應州志》,有9位進士被收入現代的《梅縣誌》;民國時,楊氏還出了多名將軍;後裔有新中國成立前中共梅縣縣委書記、梅縣籍人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楊廣存,有梅縣縣委組織部部長楊雪如,兩人的祖屋都評為烈士紀念館;有梅縣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任縣長楊凡,有廣州市原市長楊資元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