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華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鎖定
楊華,湖北鍾祥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武漢大學國學院、簡帛研究中心、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2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7年)。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史學會理事、湖北省國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人文論叢》雜誌副主編。武漢市政協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委員(2012年) [5]  ,武漢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學習專門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從事先秦秦漢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古代禮學和經學、楚地出土簡帛和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主持“中國傳統禮儀文化通史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簡帛所見楚地喪祭禮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中國古代喪祭禮制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課題)、 “《儀禮集釋》校點”(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委託項目)、“民間日用類書與中國古代禮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等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
主要論著有《先秦禮樂文化》、《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古禮新研》、《古禮再研》、《楚國禮儀制度研究》等專著,先後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Religions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 [1] 
中文名
楊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7年4月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018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20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7年)
主要成就
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史學會理事 展開
主要成就
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史學會理事
湖北省國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
武漢市政協第十二、十三屆委員(2012年至今)
武漢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學習專門委員會副主任 收起
出生地
湖北鍾祥
代表作品
《先秦禮樂文化》、《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古禮新研》、《古禮再研》
性    別
職    稱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二級教授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學位/學歷
博士

楊華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83年9月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94年7月畢業,在該校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中國古代史)和博士(先秦史)學位。
工作經歷
1.1994年8月—現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原歷史系)工作,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及博士生導師。
2.1999年7月—2000年6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3.2009年7月—8月、2016年9—10月,德國特里爾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
4.2007年9月—2016年12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
5.2013年1月—2015年12月,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
6.2006年11月—2017年5月,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副主任。
7.2017年5月—現在,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

楊華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先秦秦漢史)、中國文化史、中國古代禮學和經學、楚地出土簡帛和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近年來聚焦於中國禮文化通史的研究,致力於利用出土的簡帛資料研究中國古代禮制問題,特別注重經學與史學結合,傳世文獻與出土材料互證的研究方法。

楊華科研活動

1.代表性著作
(1)《先秦禮樂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2)《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7年。
(3)《古禮新研》,商務印書館,2012年。
(4)《古禮再研》,商務印書館,2021年。
(5)《中國文化史》(合著,2/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07、2019年(修訂第二版), “十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6)《楚國禮儀制度研究》(主撰),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017年(《荊楚文庫》修訂版);台灣昌明文化有限公司,2017年。
(7)《中國禮學研究概覽》(主撰),武漢大學出版社,2021年。
2.其他著作
(1)《中國文化發展軌跡》(合著,1/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先秦財政史》(《中國財政通史》第一卷,合著,1/2),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4)《中國文化史經典精讀》(合著,1/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5)《20世紀思想家論文明進程的“中國路徑”》(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6)《文明進程的“中國路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編,1/2),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7)《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大旅行記錄》(合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
(8)《中華傳統美德讀本》(合編,1/2),武漢出版社,2014年。
(9)《湖北通史·秦漢卷》(合著,1/2),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10)《儀禮集釋》(合作整理,1/2),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11)《長江文明研究》(主編),長江出版社,2020年。
(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論集》(主編),人民出版社,2021年。
(13)《經國序民: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合編,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3.代表性論文(共120餘篇)
(1)《秦漢帝國的神權統一:出土簡帛與<封禪書><郊祀志>的對比考察》,《歷史研究》2011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12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4期。
(2)《論〈開元禮〉對鄭玄和王肅禮學的擇從》,《中國史研究》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4期。
(3)《先秦血祭禮儀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
(4)《孟子與齊燕戰爭:兼論〈孟子〉相關篇章的文本編年》,《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
(5)Water Spirits of the Yangzi River and Imperial Power in Traditional China,Religions 2022, 13(5), 387。 [2] 
(6)《唯物史觀與中國古禮研究——20世紀禮學研究方法論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1年第12期。 [6] 
(7)Hatred and Revenge in Ancient China During the Qin and Han (221 B.C.-220 A.D.):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Ritual and Law(《秦漢時期的怨恨與復仇:儒法衝突與情感表達》),Emotions Across Cultures:Ancient China and Greece (《跨文化情感:古代中國與希臘》),Edited by David Konstan,De Gruyter 出版社,2022年6月。 [3] 
(8)《襚·賵·遣——簡牘所見楚地助喪禮儀研究》,《學術月刊》2003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4年第1期。
(9)《“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江漢論壇》2004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5年第1期。
(10)《The Chen Zhang Fanghu》(與Mattos, Gilbert L合作),Orientations 32卷第2期,2001年2月。
(11)《戰國秦漢時期的里社與私社》,《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06年第4期。
(12)《出土簡牘所見“祭祀”與“禱祠”》,《四川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18年第4期。
(13)《中國古代的家禮撰作及其當代價值》,《湖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5年第4期。
(14)《楚地喪祭禮制研究:以出土簡帛為中心的討論》,《文史哲》2010年第6期。
(15)《中國何以成為“禮儀之邦”》,《江漢論壇》2020年第1期。
(16)《“禮崩樂壞”新論:兼論中華禮樂傳統的連續性》,《社會科學輯刊》2020年第1期。
(17)《<酬世錦囊>與民間日用禮書》,《中國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4期。
(18)《理雅各<禮記>翻譯的侷限:兼論經典外譯問題》,《國際漢學》2020年第2期。
(19)《禮儀制度與亞洲文明對話》,《光明日報》2020年3月21日。
(20)《中國古代都邑建造之巫祝儀式》(韓文),韓國木簡學會編《木簡與文字》第20號,2018年。
(21)《中國古墓為何隨葬書籍》,《嶺南學報》(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復刊第十輯《出土文獻:語言、古史與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22)《〈尚書·牧誓〉篇新考》,《史學月刊》1996年第5期。
(23)《踴闢禮綜考》,《人文論叢》2001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24)《先秦釁禮研究》,《江漢論壇》2003年第1期。
(25)《出土日書與楚地的疾病占卜》,《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6)《楚禮廟制研究》,《楚文化論集》第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27)《新蔡簡所見祭禱禮儀二則》,《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第二輯,湖北育出版社,2005年。
(28)《楚簡中的諸“司”及其經學意義》,《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春之卷)。
(29)《“諒陰不言”與君權更替》,《中國社會史評論》第六卷(2005年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30)《新蔡楚簡祭禱禮儀雜疏(四則)》,《簡帛》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1)《楚地水神研究》,《江漢論壇》2007年第8期。
(32)《新蔡祭禱簡中的兩個問題》,《簡帛》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3)《<序寧禱券>集釋》,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第三輯,湖北育出版社,2007年。
(34)《經學史研究的復興》,載馮天瑜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35)《説“舉禱”——兼論楚人貞禱的時間頻率》,《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三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6)《楚簡中的“上下”與“內外”——兼論楚人祭禮中的神靈分類問題》,《簡帛》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7)《上博簡<武王踐阼>集釋》,《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輯,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
(38)《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第25-28號簡補説》,《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中華書局,2010年。
(39)《楚地山神研究》,《史林》2010年第5期。
(40)《<天子建州>禮疏》,《學鑑》第三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2007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論文集》,2011年。
(41)《中國文化史分期問題再思考》,載《中國文化史探究集——馮天瑜先生七十壽辰學術研討會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42)《楚禮研究芻議》,《學鑑》第五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43)《葉家山墓地所見西周早期喪葬禮制四則》,《江漢考古》2013年第4期。
(44)《楚簡札記三則》,載羅運環主編《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45)《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幾個特點》,《武漢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43)《楚人“夜禱”補説》,《簡帛》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6)《包山簡155號所見楚國喪葬制度》,《簡帛研究》2015年秋冬卷。
(47)《漢唐如何懲處“不孝”》,《光明日報》2016年3月7日。
(48)《慶氏禮學述論》,《人文論叢》2017年第1期。
(49)《“大行”與“行器”:關於上古喪葬禮制的一個新考察》,《湖南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
(50)《僎的“復古”與鄉飲酒禮流變》,《中國經學》2018年第1期(總第22期)。
(51)《禮、法合一與中國的法律傳統:以秦漢法律簡牘文書為切入點的討論》,沈巋、彭林、丁鼎主編《傳統禮治與當代軟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52)《朱熹與宋代的鄉飲酒禮變革:兼論禮典設計對地方官僚政治的迴應》,《武漢大學學報》2019年第3期。
(53)《中國傳統禮儀文化中的祭祖與孝道》,澎湃新聞(2022-03-31 09:50)。 [4] 
論文共計120餘篇,詳細目錄見其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hua2006)。
4.主持課題
(1)“中國傳統禮儀文化通史研究”(18ZDA02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18-2022年,在研。
(2)“近50年出土簡帛與中國古代禮制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批號:101151932,2001-2003年。
(3)“出土簡帛與中國古代禮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批號:05JJD770015,2006-2015年。
(4)《儀禮集釋》校點(“儒藏”禮部子課題),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委託項目,批號:10JFRZY034,2010-2013年。
(5)“中國古代喪祭禮制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項目,批號:NCET-07-0642,2007- 2012年。
(6) “簡帛所見楚地喪祭禮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批號:09BZS006,2009-2014年。
(7)“楚國禮儀制度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課題,批號:2011LW001,2011-2012年。
(8)“關於新形勢下大中小學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專項委託項目,批號:13JF010,2013-2013年。
(9)“民間日用類書與中國古代禮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批號:15JJDZONGHE018,2015-2018年。
(10)“長江文明研究”,武漢市政協委託項目,2016-2018年。
(11)“古代國家禮儀制度基本情況梳理”,中宣部法規研究室委託項目,2021年。
(12)“新編中國通史《中國文化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國歷史研究院委託項目,2021年,在研。
5.科研獲獎
(1)《中國文化史》(第2版),全國首屆優秀教材二等獎(高等教育類),排名2/3,2021年9月。 [7] 
(2)《秦漢帝國的神權統一:出土簡帛與<封禪書><郊祀志>的對比考察》(論文),湖北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
(3)《楚國禮儀制度研究》(著作),湖北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集體,作為“世紀楚學”叢書之一),2015年。
(4)《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釋講》第三講《文化之源》,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集體,沈壯海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2014年。
(5)《先秦財政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集體,《中國財政通史》從書之一),2017年。
(6)武漢大學第三屆青年教師優秀教學一等獎,1999年。

楊華教學活動

1、碩博士研究生課程:中國古代禮制研究、中國文化史精典導讀、“三禮”文獻會讀、中國史研究前沿(主持)。
2、本科生課程:中國文化史、中國通史(先秦秦漢部分)、《史記》導讀。
3、碩博士招生:招收中國專門史(中國文化史)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以及中國古代禮制研究、先秦秦漢文化史、經學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4、博士後:開展中國文化史、中國古代禮學方面的博士後合作研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