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德源

鎖定
楊德源 男,1938年11月生,遼寧省大連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採礦系,同年分配到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工作,現任該院通風救護研究所通風研究室主任,礦井降温課題組組長,研究員。兼作全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學會理事,礦井降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通風研究所研究員。
中文名
楊德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8年11月
畢業院校
北京礦業學院
出生地
遼寧省大連
職    稱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通風研究所研究員

楊德源主要成就

在國內首先提出了礦井內風流熱力狀態預測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其預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5%);
先後主持研究設計並實施了我國第一個、第二個大型井下集中空調系統和第一個地面集中空調系統;
主持研製了我國首批礦用製冷空調設備(中小型冷風機和空氣冷卻器)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1993年獲國務院頌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在培養本專業科技人才方面,通過辦各種類型的科技培訓班的,先後培訓了104名礦井空調技術方面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一名。
在礦井通風熱交推理研究方面,首先提出了礦內風流熱力狀態預測的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其預測精度達到同年代的國際先進水平;在礦井降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先後主持研究設計、並實施了我國第一個和第二個大型井下集中降温系統,以及我國第一個大型地面集中降温系統(投資2500萬元);
主持研製了我國首批礦用製冷空調設備,主要有JKT-20型礦用移動式空調器,JKT-70型礦用移動式冷水機組,KBL-90型和KBL-150型礦用表面式空冷器。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業績有:“河南平頂山礦區礦井降温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礦井降温技術研究”以及“礦用空冷器等研究獲煤炭部、能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結合生產需要,研製開發了LEJ-160型礦用冷風機,為改善礦井生產環境和安全狀況提供了技術裝備,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在培養人才方面,主辦了不同的類型的培訓班,先後培訓了一百餘名礦井降温方面的中高級技術人員。與同行專家位合作,先後合着了《礦山地熱與熱害治理》、《礦井空調技術》等着作,發表《礦井風流熱交換》等論文30餘篇。

楊德源雲南革命烈士

楊德源簡介

楊德源(1888~1949),字據之,墨江縣玖聯鎮人。
他自幼勤奮好學,尤好習武,記憶力頗強。1904年到省城讀中學,畢業後出於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投筆從戎,考入雲南陸軍小學堂,後又入警察學校。1909年,雲南講武學堂成立,考入講武堂一期丙班,後又入選特別班騎兵科學習。

楊德源事蹟

1911年夏畢業,先後在雲南新軍騎兵部隊任排、連長。參加了雲南辛亥重九起義,光復後任騎兵旅第一連長。 1915年12月25日,雲南護國起義,組成護國軍,楊德源任護國第二軍第一梯團步兵營長。參加了出師兩廣多次戰役,因功晉升為駐粵滇軍第三師團長,駐守韶關,併兼蓮山縣縣長。
1919年,楊德源任駐粵滇軍第四師少將參謀長,因參與了倒李根源活動,在軍內處境困難。於1921年被迫辭去軍職,出走香港。適逢唐繼堯被顧品珍所逐,在香港寓居,因楊與唐私交甚厚,於是他參與了唐繼堯欲回滇倒顧的活動。
1922年,唐繼堯回滇倒顧,任命他為前敵司令官。顧品珍失敗後,唐繼堯重主滇政,任命他為省長公署陸軍中將銜陸軍少將軍事參議官,併兼任省政府總務處長。
1923年,孫中山邀唐繼堯赴廣州,共商北伐大計。唐派他代表唐到廣州覲見孫中山,孫中山對楊很賞識,一再挽留他任大元帥府參軍。後因唐繼堯屢電促速歸,故未就參軍職。
1927年雲南“二六”政變,他被任為南防招討使。率部赴任時,在石屏三台坡與割據思普十餘縣的徐為光部遭遇,被徐部擊潰,返回昆明。1929年受友邀請前往南京,在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供職。
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西遷重慶,蒙藏委員會亦內遷,他辭職返回昆明,省政府任命他為麻栗坡對汛督辦。1939年又調任滇黔綏靖公署督練處處長。1940年,雲南成立防空司令部,他被任為副司令,直到抗戰勝利,退役回家。
1947年,他至香港,參加了“民革”中央成立及其活動。1948年夏,受“民革” 中央派遣,回雲南開展反蔣工作,組織“民衞軍”,建立根據地。1949年元月,“中國人民自衞軍滇黔軍區司令部”成立,楊任副司令。2月,“民衞軍”進攻蒙自失利,被迫向江外轉移。楊率司令部到達中越邊境屏邊縣馬鞍底大坪街,蔣軍日夜追擊,楊率副官、警衞、女政工等6人準備入越南轉赴香港,到達滇越邊境箐門時,被越南邊防軍開槍擊中陣亡,終年6l歲。
他陣亡後,被國民黨屏邊縣靖安鄉鄉長寧瑞南割下首級,到國民黨軍277團報功領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革”中央追認楊德源為革命烈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