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家頭村

鎖定
楊家頭村隸屬於河北省南宮市吳村鄉楊家頭行政村,屬於平原.距離南宮市25公里。國土面積1.86平方公里,暖温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主要經濟為毛氈全村70%人口從事製作銷售毛氈為主。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經商為主。
中文名
楊家頭村
別    名
楊頭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南宮市
地理位置
南宮市西南部
面    積
1.86 km²
電話區號
0319
郵政編碼
055750
氣候條件
暖温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車牌代碼
冀E
方    言
冀官話刑南小片

楊家頭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5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通自來水 通電,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40輛,拖拉機 45輛,摩托車300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户137户,該村到2006年底,農户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7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62户通自來水,有0户飲用井水, 有62户通電,有62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62户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4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40户。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08.44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8.4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6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1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楊家頭村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8萬元;重工業收入38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5.9萬元;工資性收入2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0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經商等為主。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5.00萬元,畜牧業收入3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0頭,肉牛85頭,肉羊120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5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工資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 ,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0人。

楊家頭村雲南省麒麟區西城街道下轄村

楊家頭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7.00公里,距離鎮7.50公里, 國土面積2.40平方公里,海拔1900.00米,年平均氣温14.50℃,年降水量1008.8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烤煙等農作物。有耕地17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3畝;有林地9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户62户,有鄉村人口203人,其中農業人口203人,勞動力12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5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5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工資為主。

楊家頭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0.00畝(其中:田104.00畝,地66.00畝),人均耕地0.83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烤煙等作物;擁有林地9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無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75.00畝。

楊家頭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62户,共鄉村人口203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110人。其中農業人口203人,勞動力124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5.00公里,距離鎮衞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户8户。

楊家頭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4.4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3.50萬元,有固定資產20.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楊家頭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1、基礎設施薄弱。2、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未建立,農業結構幅度不大。3、集體經濟潰乏,公益事業難以開展。4、農村閒散勞動力相對過剩。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1、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2、加大培育大棚蔬菜,無公害特色產業。3、加大勞務輸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