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家界郭氏

鎖定
楊家界郭氏 [1] 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境內家族。
始遷祖郭宗輝(1741-1811年),名郭輝,原籍為常德府桃源縣沙蘿村(今屬桃源縣剪市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前後落居澧州永定縣十四都中府裏(今張家界武陵源區中湖鄉),後裔逐漸繁衍,今為武陵源區中湖鄉楊家界居委會人,所以號稱“楊家界郭氏”。 [1] 
中文名
楊家界郭氏
別    名
中湖鄉楊家界郭氏
族人分佈
中湖鄉楊家界居委會郭家峪、得勝泉、青松嶺、巖灣四個居民小組
始遷祖
郭輝(號宗輝)
郡    望
太原郡華陰郡
堂    號
汾陽堂
尊信神祇
楊泗將軍
民 族
土家族
源    流
桃源沙蘿郭氏分支家族 [6-7] 

楊家界郭氏 基本情況

楊家界郭氏,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境內著名家族。始遷祖郭宗輝(1741-1811年),於清乾隆年間落居澧州永定縣十四都中府裏(今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該族現今主要分佈於中湖鄉楊家界居委會郭家峪、得勝泉、青松嶺、巖灣等四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93人。字輩:嘉昌承先宏,國泰玉宇清。文明潤奇志,功德昭賢能。仁愛迎壽福,長勤裕錦榮。啓瑞春廷耀,繼武立超羣。建樹求慈善,曙光炳乾坤。 [1]  [8] 

楊家界郭氏遷徙分佈

楊家界郭氏,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中湖鄉著名家族,始遷祖郭宗輝 [2]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前後,郭宗輝落居澧州永定縣十四都中府裏郝家坪(今楊家界居委會郝家坪組),其故宅舊址位於今中湖鄉衞生院附近處。不久,其父郭模落難尋訪其下落,自桃源縣來至中府裏。
清嘉慶至道光初年,宗輝長子正乾在蔣屋乪、胡家坎兩地置有田地、山林等產業。正乾三子:用文、用武、用陞。道光中,正乾遣二子用文、用陞分家遷居蔣屋乪(今屬楊家界居委會幺房坪組)守產業。用陞一子如玉。如玉生三子:郭嘉海、郭嘉治、郭嘉源。如玉先於其父用陞亡故。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用陞攜帶三個孫子嘉海、嘉治、嘉源自蔣屋乪遷居狗兒氹(今郭家峪組)。 [1] 
民國以來,郭嘉海、郭嘉源兄弟二人部分後裔遷居得勝泉、青松嶺和巖灣等地,距郭家峪均不遠。1917年,嘉海次子昌祖遷熊家坡(今屬巖灣組)。1918年嘉源公長子昌福公遷張家灣,1927年次子昌祿公遷居張家灣,1937年第三子昌壽公遷居張家灣(今屬得勝泉組)。1956年,昌福第三子承勤公自張家灣遷向家坡(今屬連界嶺組),1981年再遷楊家灣(今屬青松嶺組)。2004年以來,張家灣族人多已遷連界嶺組,户口仍屬得勝泉組。其餘各昌字輩先公及後裔仍居狗兒氹(今郭家峪組)。 [1] 
截至2021年9月,楊家界郭氏家族總人口193人。 [7] 

楊家界郭氏家世源流

關於中湖鄉楊家界郭氏源流問題。通過對流傳至現今的古代族譜、契約及其他文獻資料進行詳細地探究,走訪桃源縣剪市鎮喜雨村(古代沙蘿村)郭氏宗親,已完全確認楊家界郭氏先世出自桃源縣沙蘿村為無疑,祖輩的口耳相傳和文獻資料的記載均不虛。後世子孫為先公撰有《行狀》數篇,其中皆有追述楊家界郭氏源流: [3-7] 
清郭用陞行狀》記載:郭公諱用陞,繫有周王季之後、虢叔之胤。虢古通郭,因而氏焉!偉哉皇祖,輔翼隆周;佐命有唐,啓封汾陽!明常德指揮同知郭伯達自江西撫州落業於桃源,至其孫壽輔、壽祖二公徙為本邑沙羅村人也!公六代祖諱維勝,當清康熙中,遺支宗於桃源縣青巖峪!曾祖諱模公。祖考諱輝公,功名難就,事業丕成。模公孤苦,尋之至永定,父子遂落業中府而不返焉!亡考諱正乾公,妣符氏、王氏。嘉慶、道光年間,正乾公增置產業蔣屋乪、胡家坎、江家坪,妣王氏生一子即我公也! [3] 
《郭昌全行狀記載:郭公諱昌全,又號青選,先世派分楚南常德府,望崇桃源沙羅村!清康熙時,有支宗落業本邑青巖峪!乾隆中,輝公與父模公先後落居永定縣十四都二區源頭。生高祖正乾,妣王氏。正乾承輝公耕讀故業,嘉慶、道光中置產於蔣屋乪、胡家坎。曾祖用陞,妣王氏。祖諱如玉,妣王氏。父諱嘉源,妣李氏。光緒二十年,用陞舉家遷居本里狗兒氹,其後世代為張家界市中湖鄉寶月村人也! [4] 
參考資料
  • 1.    《汾陽堂楊家界郭氏家譜》第一章第四節《楊家界郭氏源流概述》(第47頁):1917年,嘉海次子昌祖夫婦曾在小地名莊主佬居住過為期不長時間,當時亦有高姓人居莊主佬,昌祖並未建房,只搭棚借居,半年左右夫婦即再遷熊家坡(今屬巖灣組)。昌祖生長子承祥。承祥生二子:國雲、先成。國雲後裔已遷離熊家坡,居地仍屬巖灣組;先成2004年遷居連界嶺。晚清以來至1930年代,嘉源公苦心經營,家業逐漸壯大,在張家灣、柑樹灣等地方購置有大量田地等產業。1918年嘉源公長子昌福公遷張家灣,1927年次子昌祿公遷居張家灣,1937年第三子昌壽公遷居張家灣(今屬得勝泉組)。1956年,昌福公第三子承勤公自張家灣遷居向家坡(今屬連界嶺組),1981年再遷楊家灣(今屬青松嶺組)。昌福長子承善,承善生一子先登。昌福第五子承均,承均生一子先進,1960年代居興隆公社柏楊大隊(今教字埡鎮陽光村)。先登公二子宏文、宏武先後定居常德市。2006年以來,張家灣族人大多已遷居連界嶺組;昌祿公次子承培公、三子承堵公遷出張家灣,居住小地名得勝泉(屬得勝泉組)。其餘各房昌字輩先公及其後裔仍留居狗兒氹(即今郭家峪組)。
  • 2.    郭承慶、郭泳.《汾陽堂郭氏楊家界支派昌全公房譜》.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王芳電腦服務中心(王芳電腦打字室),2016:200頁
  • 3.    《汾陽堂楊家界郭氏家譜》第三章十四節《清郭用陞行狀》(第142頁):郭公諱用陞,繫有周王季之後、虢叔之胤。虢古通郭,因而氏焉!偉哉皇祖,輔翼隆周;佐命有唐,啓封汾陽!明常德指揮同知郭伯達自江西撫州落業於桃源,至其孫壽輔、壽祖二公徙為本邑沙羅村人也!公六代祖諱維勝,當清康熙中,遺支宗於桃源縣青巖峪!曾祖諱模公。祖考諱輝公,功名難就,事業丕成。模公孤苦,尋之至永定,父子遂落業中府而不返焉!亡考諱正乾公,妣符氏、王氏。嘉慶、道光年間,正乾公增置產業蔣屋乪、胡家坎、江家坪,妣王氏生一子即我公也!
  • 4.    《汾陽堂楊家界郭氏家譜》第三章十六節《郭昌全行狀》(第148頁):郭公諱昌全,又號青選,先世派分楚南常德府,望崇桃源沙羅村!清康熙時,有支宗落業本邑青巖峪!乾隆中,輝公與父模公先後落居永定縣十四都二區源頭。生高祖正乾,妣王氏。正乾承輝公耕讀故業,嘉慶、道光中置產於蔣屋乪、胡家坎。曾祖用陞,妣王氏。祖諱如玉,妣王氏。父諱嘉源,妣李氏。光緒二十年,用陞舉家遷居本里狗兒氹,其後世代為張家界市中湖鄉寶月村人也!
  • 5.    湖南郭氏家族及分佈初步統計  .中華郭氏網.2017-03-03[引用日期2021-02-18]
  • 6.    “中華郭氏網”《湖南郭氏家族及分佈初步統計》記載:桃源沙蘿郭氏。始祖子儀公,七傳至廣國公暉,遷廬陵麻岡。又七傳至訓公,遷撫州臨川。又十傳至伯達公,號臨川,明初官常德指揮同知,卒於官。伯達公子孫入籍桃源縣庠,卜居桃源沙蘿村。清光緒13年(1887)、1924年纂有族譜。義臣公祀祠在沙蘿坪,義靖公的祀祠在廟河。派次:伯元壽義單,思單永單京。維崇中士單,愈用如世啓。興學述孔宏,邦臣傳忠國。文明大開合,俾熾喜昌榮。桂芳丹鳳美,蛟騰景運新。分佈:湖南常德桃源、武陵、澧縣、張家界慈利、桑植、武陵源區中湖鄉等地。
  • 7.    《汾陽堂楊家界郭氏家譜》第四章第三節《序四》(第175頁):楊家界郭氏出自桃源縣沙羅村。伯達為桃源沙羅村郭氏始遷祖、開派祖,後裔遂以“伯”字輩為起始輩分。伯達公生元一,元一生壽輔。壽輔三子義忠落業沙羅村後房衝,後裔號稱“後房分”。義忠公六傳至景□公。景□生維勝。維勝生之龍。之龍生淳公,落居桃源縣青巖峪。淳公生模公。模公生輝公。約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輝公落居澧州永定縣十四都二區源頭,其後父子定居郝家坪焉!郭輝公生長子正乾公。正乾三子:用文、用武、用陞。道光年間,用文、用陞二公先後遷居蔣屋乪。用陞公一子如玉公。如玉三子:嘉海、嘉治、嘉源。光緒二十年(1894年),用陞公舉家遷居本村狗兒氹(今郭家峪組)。民國以來,嘉海、嘉源二公部分後裔因分家遷居熊家坡(今屬巖灣組)、張家灣(今屬得勝泉組)、楊家灣(今屬青松嶺組),諸地與狗兒氹今俱屬中湖鄉楊家界居委會,子孫號稱“楊家界郭氏”。截至2021年9月,楊家界郭氏全族總人口193人。(“□”表示缺一字)
  • 8.    《汾陽堂楊家界郭氏家譜》第四章第一節《字輩使用》(第153頁、154頁、155頁):楊家界郭氏用陞公、如玉公以下世、啓等字輩,子孫已棄用。世對應嘉,啓對應昌,興對應承,學對應先,述對應宏,以此類推,楊家界郭氏子孫改用張家界天門郭氏2003年新字輩如下(50個字輩):嘉昌承先宏,國泰玉宇清。文明潤奇志,功德昭賢能。仁愛迎壽福,長勤裕錦榮。啓瑞春廷耀,繼武立超羣。建樹求慈善,曙光炳乾坤。......2003年,永定區郭承容《汾陽堂武陵郭氏族譜》重新確定以上五十個字輩。清光緒七年(1881年),我先公用陞、如玉二公父子與澧州永定縣陽湖坪天門郭氏家族聯宗,改用天門郭氏字輩,並放棄使用原桃源縣沙羅村字輩,但是後世子孫從來未忘記沙羅村老字輩,仍載諸譜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