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佳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執委、中國盲協副主席)

鎖定
楊佳,女,1963年4月出生,湖南長沙人,漢族。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婦聯執委。中國盲協副主席。 [3]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婦女。楊佳19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但在29歲時不幸失明。她毅然選擇在困境中重生,克服種種困難,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心血和汗水,不僅重返講台教博士生,組織科研項目,還成為哈佛大學建校300年來第一位獲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成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2013年12月12日榮獲“2013北京榜樣”稱號。九三學社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 
中文名
楊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大學
哈佛大學
職    務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主要成就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婦女
政治面貌
九三學社社員

楊佳人物簡介

楊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九三學社成員,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盲協副主席、北京市殘聯理事,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 

楊佳學術先鋒

楊佳榮獲“2010中國十大品牌女性” 楊佳榮獲“2010中國十大品牌女性”
15歲,楊佳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畢業後成為鄭州大學英語系最年輕的教師;1985年考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師從“中國應用語言學界第一人”李佩教授,1987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2年因患眼疾失明。
她堅韌不拔,以身作則,證明殘疾人在工作和社會活動各方面與健全人一樣出色。2000年考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2001年成為該學院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MPA)的外國盲人學生,併成為美國前總統卡特創立的卡特中心第一個盲人實習生。
作為我國第一位在高等學府任職的盲人教授,為了達到教學效果,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她創意的“三V”教學法使學生在Verbal(詞彙)、Voice(聲音)和Vision(形象)三方面獲益匪淺。熟練的操作、漂亮的板書、純正的英文以及關切耐心的眼神,讓人無法相信,這一切的一切都出自一位盲人
哈佛的培養,讓楊佳對教育事業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為此,她堅持以國際化眼光、全球化語言教學,率先在國內開設《經濟全球化》和《溝通藝術》課程,努力將哈佛頂尖課程本土化,將自己的所學、所得、所悟一併傳授於學子,如今她學子滿天下,而桃李香四海。

楊佳社會衞士

楊佳榮獲“2010中國十大品牌女性” 楊佳榮獲“2010中國十大品牌女性”
“一個人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這是楊佳宣傳和踐行“平等、參與、共享”的新殘疾人觀。
在傳道授業同時楊佳還積極參與中國和國際殘疾人事業,為爭取殘疾人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自1997年至今, 楊佳直接參與了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的修訂工作。多次出席有關《公約》的研討會,提高社會各界對《公約》的認識和尊重。積極建言獻策,促進政府加強和改善無障礙環境建設、殘疾人就業和生存狀況,維護合法權益。
早在1996年香港舉辦的“視障人士信息技術國際研討會”上她提出的“讓信息技術與盲文和諧相處”,如今已成為現實。
2000年,楊佳代表國家參加世界盲聯官員會議和世界殘疾人五大組織高層研討會,討論面向新世紀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戰略,全程參與了《新世紀殘疾人權利北京宣言》的起草、討論和通過工作。同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聯合國新千年論壇”,並在大會上發言。
作為中國盲協副主席,多年來積極參與檢查、督導我國的無障礙建設工作,多次前往地鐵、機場、劇院、旅遊景點、車站等處,親身體驗盲道和其他無障礙設施的狀況,呼籲對盲人出行安全的保障。
身為盲人教授,楊佳更能感受到知識對一個盲人的重要性。面對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要求,她多年來強調殘疾人須與時俱進,積極倡導盲人用計算機和盲人軟件來獲取更多知識、提出的殘疾人學英語、盲人學習電腦,開發盲人使用的中文電腦軟件,舉辦盲人電腦培訓班,建議用各種方式提高盲人的自立能力和生活質量,這些工作極大的推動了殘疾人信息無障礙工程建設。
為保障殘疾人權益,楊佳非常注重國際交流。她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學術優勢,先後在殘疾人國際DPI代表大會的“婦女和人權”專題討論會上、聯合國“千年論壇”上、聯合國“北京+5”世界婦女大會上和世界盲人聯盟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文化教育”專題會上建言呼籲,並作為“哈佛大學傑出校友”應邀於2006年參加哈佛大學校慶活動及學術和社會公益事業交流。
她出席“兩會”,積極獻言獻策,“找回人民幣的閃光點,讓盲人重新受益。” 就盲人無法識別新版人民幣,成為假幣犧牲品的問題在2007年的提案;就北京奧運遞交的提案包括“建議以奧運五環色命名北京五環路及地鐵環線”,“關於舉辦高水平奧運會,北京地鐵應提升英語報站水平的提案”,“關於通過殘奧會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提案”等。怎樣做到“兩個奧運同樣精彩” 辦好“殘奧會”的幾點建議,建議受到中宣部的重視。
2008年應邀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首創“委員看兩會”英語專欄-“YANG JIA JOURNAL”(楊佳日記),連續兩週親自用英語講述自己參加兩會的經歷和感受。繼而在同年舉行的北京殘奧會期間開播了“楊佳日記”(續集),大受歡迎,2009年兩會期間再次應邀開播了“YANG JIA ON EDUCATION”(楊佳看教育),在BEYOND BEIJING和CHINA DRIVE兩套節目同時播出,受到了國內外好評,成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品牌欄目。
2007年-2008年擔任北京奧組委志願者工作專家,為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提供了十多場培訓,並創建了志願者對外交流的“NP3S”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作為北京奧組委的顧問,她向奧組委建議,通過殘奧會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2008年11月3日,《殘疾人權利公約》首屆締約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由中國政府提名,楊佳成功當選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專家,任期四年。

楊佳時代楷模

“一個人應該有追求,有夢想,有實力,而實力得靠自己一點一滴做起。”楊佳用自己的行動生動的詮釋了這句話。
楊佳 楊佳
人生半途失明的楊佳,在光明與黑暗的兩個世界裏經歷了艱辛的心理歷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給人們帶來一個又一個驚歎。
1999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得知楊佳的事蹟後致函教育部長陳至立,高度讚揚其樂觀、自信、自強、愛國、敬業的精神,(全文附後)
2001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在致中科院研究生院黨委的信寫道:“從科學時報讀到楊佳從哈佛學成歸來,非常高興。併為她堅忍不拔精神所感動。從她身上我又一次看到了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1999年12月由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殘聯和北京市委共同主辦了“楊佳事蹟報告會”社會反響強烈,應廣大觀眾要求,中國教育台多次播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報道:楊佳事蹟,感人肺腑,催人奮進。報告會獲北京市委宣傳部優秀報告(黨課)一等獎。

楊佳媒體報道

中國作協副主席劉恆在北京日報發表了報告文學《小楊教書》
中國日報人物特寫《變黑暗為光明》中國婦女雜誌海外版刊登人物特寫《不尋常的老師》
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 (2000年)
中央電視台拍攝了獲獎記錄片“楊佳教書”在CCTV“記錄片之窗”欄目播出
人民日報《讓世界感受中國情懷——訪全國政協委員、奧組委志願者培訓專家楊佳》(2008年8月4日)
光明日報《楊佳:跨文化溝通的使者》(2008年8月14日)
人民政協報《楊佳,你是中國的軟實力!》 (2008年9月8日)
中央電視台《華人世界–改革開放30年回望(楊佳的陽光世界)》 (2008年12月)

楊佳人物榮譽

全國先進女職工 2000年
北京十大傑出青年2000年
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 2000年
北京市自強模範 2000年
北京市委宣傳部黨課一等獎 1999年
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青年 1999年
中國科學院(京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2000年
中國科學院十大傑出婦女 2005年
中國科學院系統優秀教師 2007年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工作突出貢獻獎 2008年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 2008年
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2009年

楊佳出席政協會議

2012年楊佳在全國政協會議上
2012年楊佳在全國政協會議上(5張)
2012年出席全國政協會議,其提案有:《關於修訂國旗法的建議》《關於制定反就業歧視法的建議》《關於解決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的建議》。
2001年5月14日取得哈佛多謝MPA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