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伯達

(著名美術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

鎖定
楊伯達(1927年12月-2021年5月21日),男,漢族,生於遼寧旅順,祖籍山東蓬萊。著名美術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專家、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8] 
1948年華北大學美術系畢業。1956年調入故宮博物院,1997年離休。四十餘年來專攻藝術文物及美術史。 [4]  [6-7] 
2021年5月21日12時40分,楊伯達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4歲。 [5] 
中文名
楊伯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旅順
出生日期
1927年12月 [5] 
逝世日期
2021年5月21日 [5] 
畢業院校
華北大學
職    業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祖    籍
山東蓬萊
個人著作
主編的《中國金銀器、玻璃器、琺琅器全集》《中國玉器全集補遺》《中國玉學玉文化論叢》等

楊伯達人物經歷

楊伯達 楊伯達
1927年12月出生於遼寧旅順。
1949年,畢業於華北大學美術系。任北平華北大學美術系助理員、幹事及北平藝專輔導科幹事、代理科主任。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2年至1956年,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展覽工作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
1956年至1984年,先後擔任故宮博物院陳列部副主任、美術史部副主任、業務部副主任、陳列部主任。
1984年10月至1987年6月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1997年離休。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21年5月21日12時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4歲。 [8] 
2021年5月25日上午10時,楊伯達先生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蘭廳舉行。 [5] 

楊伯達個人生活

楊伯達 楊伯達
“我們這一代故宮人可以説都是故宮培養起來的人。”楊伯達先生在接受筆者採訪時,爽朗的笑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楊伯達先生留着長髮,臉色紅潤,看不出已是八旬開外的人。身為文博大家,卻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他用平緩的語氣細説了他的人生經歷。“我1956年4月到故宮,當時我是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展覽工作室副主任、支部書記,屬於平級調動。葉佩蘭是高中畢業分配進來的,當時他們那批人來了十幾個人,起點不一樣的,我當時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而他們是從頭學起。”他説。因為戰爭的原因、區域的轉變和大學的合併,楊伯達在大學期間一直處於遊走的狀態,4年的解放戰爭他一直是學員,並唸了4所大學。第一所大學是山東大學。第二所是華中建設大學的文藝系,當時分4個大科目,包括:文學、戲劇、美術和音樂,楊伯達是在美術系,浙江美術學院副院長黎濱洪先生是他的老師。第三所是北方大學藝術學院的美術系。解放後他念的最後一所大學是華北大學美術系,師從彥涵和魏田霖先生學美術史。 [1] 
一個學美術史的人怎麼去研究博物館學?看着我們疑惑的表情,楊伯達笑着説,原來他在進故宮之前就已經開始研究博物館了,不僅在課堂上學到了東歐的美術史是什麼樣的,還曾經赴前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學習,親眼看到一些重要的典型藝術品。以前,前蘇聯和保加利亞的科技是走在中國前面的,他很幸運能有機會到這些國家學習。當時能出國的人很少,而且出國的態度不一樣,有的就是去逛逛、開眼界或是鍍金的,而他則是去學習,抓住這個機會認真的學習。換句話説,他是在無形中進入了一個博物館的大課堂,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在前蘇聯的一個博物館裏,館長正親自接待中國學習團,一個講解員仔細的講解着每件陳列品的歷史及藝術特徵。他講解的質量很高,如果參觀者有疑問的話,可以打斷他的話請翻譯轉述並解答。後來得悉這個講解員是博士,參觀者感到很震驚。一個拿着筆快速的記錄着,這個人便是楊伯達。他在蘇聯莫斯科參觀了20多個博物館,包括後來補上的普希金博物館彼得格勒博物館,記錄了厚厚一本筆記。他所記錄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看文藝復興時期的古文物和古希臘的古文物;第二個是看他們怎麼去展覽展示的。從此,楊伯達開始與文博結緣。 [2] 
楊伯達 楊伯達 [5]
回憶起出國考察的那段經歷,楊伯達説,回國時有一段經歷影響了他的前途。考察團到了長春之後,他們沒有直接回北京,團長要大家都下車,大家不知道什麼意思,等都安頓好了,團長宣佈大家寫總結,因為一般情況下,參觀考察活動後當時是有很深感觸的,但是回去後就寫不出東西了。他們在長春大概住了十幾天。楊伯達想自己是搞陳列的,於是把筆記整理、歸納了一下,寫了一篇《蘇聯博物館陳列介紹》的文章並發表。當時他29歲,只有7年的工齡。
人一旦出名,各種各樣的機會便隨之而來。楊伯達擁有較豐富的博物館經驗,有一次和故宮博物院吳院長見面,楊伯達問吳院長要不要他到故宮工作,吳院長很高興地説“歡迎歡迎”。就這樣楊伯達輕而易舉被安排到故宮博物院陳列部當副主任。剛來故宮不久,幸運之神即降臨到楊伯達的頭上,這使得他與玉器結緣。故宮有一批清代玉器需要整理,吳院長決定了3個人:一個是楊伯達,另外兩個是故宮的老研究員和琉璃廠的老古董商。他們3個一起工作,取長補短。因為要給玉器分級別,他們用了一個夏天看了一萬多件清代的玉器,這差不多是故宮的1/3。清代玉器是什麼樣的,故宮裏記錄的年代不準確,但兩位老同志都有自己的藝術經驗,就這樣一天看三四十件,慢慢的楊伯達也就懂了。
楊伯達是個善學習的人,在這幾年的工作當中他慢慢提高,注重文獻資料的考證,漸漸的他成為玉器鑑定界的專家,並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2] 
楊伯達個人著作 楊伯達個人著作
每天晚上楊伯達都會把圖書館的書借出來讀,圖書館每天晚上10點關門,他就每天看到10點。因為看書看得很入迷,都忘記時間了,管理員看燈還亮着,就問誰在裏面,楊伯達就説他還在,馬上就走。漸漸的他們越來越熟悉,管理員也就不問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裏楊伯達把所有能看的、需要看的書都看了,包括文獻、考古、評論、美術史的書。
為了編寫《中國美術全集》,楊伯達組織了一個編委會,他是主任委員,為了這個工作,他看了很多書,看完之後就發現玉器不是一件器物的問題,而是一種文化。書編寫完之後,玉器的研究還是要堅持下來的,乾脆就專門組織一個機構來研究玉文化,於是他們就成立了一個玉器研究委員會。經過幾次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玉是有文化底藴的,中國文化的第一塊奠基石就是玉文化,並總結出“玉靈魂、金文化”是中國文明的祖先。
玉器研究會有關玉文化的研究開了五次會議,並出版了四套書。剛開始認同的人很少,甚至好多人都報以懷疑的態度。最後一套《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四編上、下冊》榮獲2007年度全國文博考古最佳文集獎。

楊伯達個人作品

楊伯達相關論著

相關論著
《中國史前玉神器探微》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3年6期
《夏商出土古玉鑑考——讀玉筆記之二》
《故宮學刊》
2013年(總第九輯)
《關於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墓葬出土玉器的解讀——東北古夷玉巫教探析》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2年5期
《中國古代金飾文化板塊論》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7年6期
《關於琢玉工具的再探討》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
2007年2期
《清代造辦處的“恭造式樣”》
《上海工藝美術》
2007年12期
《良渚文化瑤山玉神器分化及巫權調整之探討》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6年5期
《中國出土史前玉器鑑考——<讀玉筆記>之一》
《故宮學刊》
2006年(總第三輯)
《古玉鑑定——隋唐至明清》
-
2006年
《勐拱翡翠流傳沿革考》
《中國歷史文物》
2005年第3期
《宋玉聚八仙花飾考》
《藝術》
2005年第10期
《中國史前玉文化板塊論》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5年4期
《巫玉之光》
-
2005年
《“金鑲寶玉鬧裝絛帶三台”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4年2期
《“鬼”玉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4年1期
《西周至南北朝自制玻璃概述》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3年9月
《從文獻記載考翡翠在中國的流傳》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2年2期
《玉杯記所記弘曆古玉辨偽方法之探討 》
《收藏家》
2001年7期
《清代蘇州雕漆始末——從清代造辦處看清代蘇州雕漆》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2001年第4期
《玉儺面考》
《中原文物》
2001年第4期
《摩羯·摩竭辨》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1年6期
《武定元年王仁興“心造記”銘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1年4期
《清宮舊藏翡翠簡述》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00年6期
《“血玉”與“血竭”染玉》
《收藏家》
1999年第3期
《順治年程榮章造款銅胎鼻煙壺辨》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9年4期
《乾隆御窯玻璃器 》
《上海工藝美術》
1998年8期
《清姚氏染玉法與“琥珀燙”》
《美術觀察》
1998年6期
《關於玉學的理論框架及其觀點的探討》
《中原文物》
1998年第2期
《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對清代美術的影響》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8年4期
《傳世古玉辨偽與鑑考》
紫禁城出版社
1998年
《古玉史論》
紫禁城出版社
1998年
《曲陽白石雕刻史料拾零》
《雕塑》
1997年2期
《乾隆帝弘曆古玉辨偽的一次經歷》
《美術觀察》
1997年11期
《傳世古玉辨偽綜論》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7年4期
《中國古玉鑑定的傳統方法與科學方法之比較》
《收藏家》
1996年8期
《扎納巴扎爾的鎏金銅造像藝術》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6年4期
《清初喀爾喀藏傳佛教銅造像敍要》
台北《故宮文物月刊》十四卷六期
1996年
《華夏玉器-鑑賞篇·遼——明》1冊
美國中華藝文基金會
1996年
《華夏玉器-鑑賞篇·隋唐——宋》1冊
美國中華藝文基金會
1996年
《華夏玉器——鑑賞篇》12冊
美國中華藝文基金會
1996年
《清代官窯瓷器》
香港徐氏藝術館研究專刊
1996年
《論中國古代玉器藝術》
建院七十週年特刊
1995年10月
《關於中國金銀器隱起圖案工藝定名的商榷》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5年4期
《清玉掇英》
美國中華藝文基金會
1995年
《故宮文物大典(四)·漆器》
-
1994年12月
《牙璋述要》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4年3期
《董其昌與清朝院畫》
《新美術》
1993年第1期
《清乾隆帝玉器觀初探》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3年4期
《中國玉器全集·隋唐——明》
河北美術出版社
1993年
《珍玩雕刻·鼻煙壺》
台灣幼獅出版社
1993年
《清乾隆朝畫院沿革》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2年1期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
台灣文津出版社
1992年
《古玉考》
香港徐氏藝術館研究專刊
1992年
《〈乾隆射箭油畫掛屏〉述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1年1期
《清代玻璃配方化學成分的研究》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90年2期
《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下)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9年2期
《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上)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9年1期
《郎世寧在清內廷的創作活動及其藝術成就》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8年2期
《試論山東畫像石的刻法》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7年4期
《從清宮舊藏十八世紀廣東貢品管窺廣東工藝的特點與地位》
《清代廣東貢品》
1987年
《中國美術全集·元明清雕塑》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7年
《清代廣東貢品》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1987年
《芻議清代美術的時代特點》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6年4期
《清乾隆五十九年廣東貢物一瞥》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6年3期
《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週年紀念會開幕詞》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6年1期
《中國美術全集·玉器》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清代畫院觀》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5年3期
《埋もれた中國石佛の研究》
《東京美術》
1985年
《仿古玉》
《文物》
1984年第4期
《清代回裝嬪妃像》
《紫禁城》
1984年1期
《元明清工藝美術總敍》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4年4期
《清代玻璃概述》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3年4期
《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3年2期
《〈萬樹園賜宴圖〉考析》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2年4期
《清代宮廷玉器》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2年1期
《景泰藍》
《文物》
1981年1期
《景泰款掐絲琺琅的真相》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1年2期
《明朱檀墓出土漆器補記》
《文物》
1980年6期
《康熙款畫琺琅初探》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0年4期
《西周玻璃的初步研究》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80年2期
《論景泰蘭的起源》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79年4期
《冷枚及其“避暑山莊圖”》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79年1期
《東魏石造像上的一幅思惟畫像》
《文物》
1960年7期
《曲陽修德寺出土紀年造象的藝術風格與特徵》
《故宮博物院院刊》
1960年總2期
參考資料: [4] 

楊伯達主要貢獻

楊伯達先生早年師從黎冰鴻、王式廓、羅工柳、彥涵習畫,後從事中西美術史和博物館學研究。
從業四十餘年來專攻藝術文物及美術史。研究領域較寬,側重玉器、金銀器、玻璃器、琺琅器、清代院畫等專項研究。在雕刻、清代院畫、玉器、玻璃器、金銀器、琺琅器及鼻煙壺等諸多方面都有著述。曾主持、參與金玉珠寶大佛、不空羂索觀音、翡翠《蓬萊仙境》以及珍貴寶玉石的鑑定評估。
1980年之後,曾赴前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古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以及台灣訪問考察或出席國際會議及國際學術討論會。後根據需要將研究重點轉至古代玉器、玉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了文集《古玉考》,主編《中國美術全集·玉器》及《中國玉器全集》。
晚年仍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包括《清代工藝美術史》、《中國玉文化史》(與美國屈志仁先生合作),並主編《中國金銀器、玻璃器、琺琅器全集》(共6冊)、《中國玉器全集補遺》(共6冊)等。
楊伯達 楊伯達
楊伯達先生學識淵博,將工藝美術史與藝術史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理論相結合,撰寫專著50多部、論文480餘篇。楊伯達先生曾多次牽頭組織海內外知名學者召開專題學術研討會。他主編的《中國金銀玻璃琺琅器全集》《中國玉器全集》《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等學術著作成為相關學科領域內集大成之作。他首先提出“玉學”“玉文化”“玉文化板塊論”“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石”“玉石之路(和田玉的傳播路線網絡)”等新論點,為古玉研究開創了嶄新途徑,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4]  [8] 

楊伯達人物評價

“楊伯達先生學識淵博,將工藝美術史與藝術史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理論相結合,撰寫專著50多部、論文480餘篇。楊伯達先生的辭世,是故宮博物院乃至文博領域的重大損失,楊伯達先生千古!”——國家文物局 [8] 

楊伯達社會職務

曾任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北京大學考古系玉器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玉器研究會會長、中國寶玉石協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榮譽顧問、香港徐氏藝術館顧問、新加坡收藏家學會海外高級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前中華文物館客卿顧問、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會員、玻璃委員會會員、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4] 

楊伯達人物事件

捲入謝根榮玉衣偽造事件
謝根榮玉衣系偽造而成,偽造文物後,謝根榮出錢請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等5位專家估價24億元。謝根榮憑藉兩件“玉衣”取得銀行信任,不但為之前6.6億的借貸做擔保,又獲得5000萬元貸款及4.5億元銀行承兑匯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