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棟樑氣貫大世界

鎖定
《棟樑氣貫大世界》是 [1]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海理工大學校史研究室。
書    名
棟樑氣貫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百年
作    者
上海理工大學校史研究室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0月1日
定    價
5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313077486
通訊作者
王細榮
姊妹篇
大世界裏的豐碑

棟樑氣貫大世界內容簡介

上海理工大學校史研究室所著的《棟樑氣貫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百年》主要採用編年史方法,分析上海理工大學兩個源頭一一“有棟樑氣”的復興路校區(歷經同濟德文醫工學堂、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高機、上海高機和上海機專等院校)和有“大世界”之境的軍工路校區(歷經滬江大學、上海機械學院、棟樑氣貫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百年華東工業大學等院校)以及她們合併組建的上海理工大學時期之工程教育概貌,探究上海理工大學百年工程教育的內涵、繼承與發展關係。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學,在國際化、科技創新與服務社會等方面之所以能夠保持着鮮明的特色,享有“製造業黃埔軍校”之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滬江大學的歷史性的鋪墊。本書力求把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史放進中國教育發展的整個歷程中,放在中外文化碰撞、交流中去考察,從而印證新中國工程教育從仿造教育到製造教育再到創造教育的發展歷程。這種研究,在使廣大讀者對上海理工大學工程教育有所認知的同時,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史的研究,乃至對今天高等工程教育的科學發展和突破創新都具有積極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

棟樑氣貫大世界出版背景

參看:《我與上海理工大學校史研究》 [2-3] 

棟樑氣貫大世界相關圖書

  1. 《風雨絃歌復興園——從德文醫學堂到國立高機》(2006)
  2. 大世界裏的豐碑——湛恩紀念圖書館的前生今世》(2014)

棟樑氣貫大世界圖書目錄

緒言
第1章 德國模式:工程教育的肇始
一、德國模式的實業學堂
二、工科設施建設與學科設置
三、富國裕民之計的迎合
第2章 中法合作:工程師大學校的引進
一、通商惠工——同濟德文醫工學堂的改辦
二、校名的變更——工程師大學校的定位
三、課程設置、考核與學術交流
四、“八德”校訓下的黃金期
五、校產保管與中法高工
第3章 國立高機:工程教育的中國化
一、辦學規模與專業設置
二、軍事化的管理模式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第4章 職業化與服務社會:滬江的工程教育
一、理學院的實用取向
二、服務社會的建築科
三、抗戰時期的堅持
四、復員後理學院的工科化改造
五、滬東公社汽車專科學校
第5章 上海機專:頗具特色的工程教育
一、從上海高機到上海機專
二、專業調整、遷移及對外援建
三、教學與生產實習相結合
四、依託“對外開放單位”的國際化
五、面向企業的繼續教育
六、教學改革與師資隊伍建設
第6章 “製造業黃埔軍校”的雛型
一、由中等工業學校向高等工業專科學校的跨越
二、上海機械學院初創時期的本科教育
三、師資隊伍建設
四、形式多樣的業餘教育
五、科研工作的起步
第7章 跨入工程創造教育時代
一、辦學層次的提升與混合式體系的形成
二、“教學與科研兩個中心”下的變革與成就
三、研究生教育的三次飛躍
四、國際合作與交流
五、因應工程教育的圖書館
第8章 全新的“製造業黃埔軍校”
一、基於國家和上海產業發展定位的學科佈局與結構調整
二、本科教學工作評估與本科教學質量工程
三、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四、培養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的研究生教育
五、國際化教育的新格局
六、培養工程意識的產學研結合
七、先進製造業的科技引擎——國家大學科技園
八、卓越工程教育——學校未來發展的核心
附錄
一、上海理工大學百年沿革一覽
二、上海理工大學工程學科專業歷史沿革
三、學校歷任主要負責人
四、學校各個時段培養的院士
五、錢學森在上海機械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六、高機校友在東鍋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