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棘頭蟲

鎖定
棘頭蟲,是棘頭動物門蟲類,已知種類一千多種。蟲體通常為兩側對稱,呈圓柱形,或體前部膨大,或體短鈍呈紡錘形。吻部位於蟲體前端,一般呈圓柱形、卵形、球形或圓錐形。頸部位於吻部與體部之間,前端與吻部無明顯分界。體色通常灰白色或橙黃色,但常由於寄生部位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 [5] 
棘頭蟲成蟲寄生在終宿主豬、野豬小腸內,偶爾寄生於人、貓、犬體內。感染方式是誤食了體內含有感染性棘頭體的鞘翅目昆蟲,如金龜、蝸牛、甲蟲等。在人體內一般不能發育至成蟲。 [2]  當蟲卵被甲蟲的幼蟲吞食後,棘頭蚴逸出,發育為棘頭體。棘頭體發育至感染性棘頭體,需3-5個月。感染性棘頭體在甲蟲的整個變態過程(幼蟲、蛹、成蟲)中可存活2-3年。 [4] 
棘頭蟲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嚴格控制蟲體隨中間宿主或終未宿主遷移至新的養殖環境;適當結合化學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吡喹酮、晶體敵百蟲等。 [3] 
中文名
棘頭蟲
外文名
spiny-headed worm
種    類
約600種
外    形
嘴上有鈎
分    佈
世界性分佈

棘頭蟲簡介

spiny-headed worm
亦稱棘頭動物(acanthocephalan)
棘頭動物門(Acanthocephala)無脊椎動物,約600種。嘴上有鈎。世界性分佈,體長從不足1公分(0.4寸)到50公分(約20寸)以上。均為寄生,成蟲寄生在脊椎動物(通常為魚),幼蟲寄生在節肢動物(昆蟲、蛛形類、甲殼類),稱棘頭蚴。穿過腸壁進入血腔,外長一囊,發育成像小型成蟲的棘頭體。縮入吻,進入休眠期,稱囊棘蚴。被終末宿生(脊椎動物)吞入後,棘頭動物在腸內脱出,用嘴鑽入腸壁,併發育成熟。如囊棘蚴被其他宿主吞吃,則它穿過腸壁進入體腔,形成包囊,但仍有侵染性,如此一宿主被終末宿主吞吃,它仍可發育成熟。
豬巨吻棘頭蟲又稱棘頭蟲, 屬棘頭動物門後棘頭蟲綱. 成蟲寄生於豬的小腸, 偶爾寄生於人, 引起人體棘頭蟲病.

棘頭蟲形態

成蟲 蟲體乳白色或淡紅色, 活體時背腹略扁平, 固定後為圓柱形. 體表有明顯的橫皺紋, 尤以體前部為甚. 體前部略粗大, 向後逐漸變細,尾端鈍圓. 蟲體由吻突、頸部和軀幹三部分組成. 吻突呈球形, 可伸縮, 周圍有5~6排尖鋭透明的吻鈎, 每排6個, 呈螺旋形排列. 頸部短, 圓柱形, 與吻鞘相連, 肌肉的活動, 可使吻突收縮入鞘內, 吻鞘收縮時, 吻突則伸出. 軀體具假體腔, 無消化道, 靠體壁吸收營養. 雌雄異體.
棘頭蟲
念珠棘頭蟲形態 念珠棘頭蟲形態

棘頭蟲特殊的繁殖現象

在棘頭蟲(thorny-headed worm)那裏,這種普通的雄性寄生蟲通過“黏腺”將防戴綠帽子的策略發展成為一種接近藝術的形式。交配之後,它們不會守在配偶身旁,甚至不花一點時間守護雌性。它們沒必要這麼做,而只是用黏液封住了雌性的陰道。 [1] 

棘頭蟲實驗診斷

念珠棘頭蟲 念珠棘頭蟲
糞便中很少能查見蟲卵, 診斷性驅蟲治療或急 [1]  腹症手術檢獲蟲體, 作蟲種鑑定可確診.

棘頭蟲流行

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我國有9科35種鞘翅目昆蟲可作中間宿主, 其中以天牛、金龜子感染率最高.豬巨吻棘頭蟲的成蟲主要寄生於豬的小腸,偶爾可寄生於人體,引起人體棘頭蟲病。
典型棘頭蟲
人感染棘頭蟲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 生食或半生食天牛、金龜子往往導致感染. 感染的人羣以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為主.
豬巨吻棘頭蟲生活史 豬巨吻棘頭蟲生活史

棘頭蟲防治

本病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區域性,應加強衞生知識宣傳,教育兒童不捕食甲蟲. 提倡豬圈養.熟飼料養豬. 治療藥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等. 出現併發症時, 應及時手術取出蟲體.
豬巨吻棘頭蟲成蟲 豬巨吻棘頭蟲成蟲
參考資料
  • 1.    【美】特里·伯納姆;傑伊·費倫.《本能-為什麼我們管不住自己》.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85
  • 2.    周庭銀著. 臨牀微生物學診斷與圖 第3版[M]. 2012
  • 3.    棘頭蟲病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29]
  • 4.    李士根. 人體寄生蟲學 第2版[M]. 2018,144
  • 5.    汪溥欽.福建棘頭蟲志: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09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