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林

(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主任、知名神經生物學家)

鎖定
梅林,男,1959年出生於江西南昌, [5]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曾任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主任,現任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主任、創建人,首都醫科大學講席教授,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際知名的神經科學家。 [1]  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美國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院士。 [8] 
1982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1983-1985年獲軍事醫學科學院神經藥理學研究生,1986-1989年獲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藥理毒理學博士,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後, [2]  [9]  2004年起任美國喬治亞醫學院神經學系終身教授,同時是美國喬治亞醫學院喬治亞研究聯盟傑出神經科學家;喬治亞醫學院講席教授,分子醫學和遺傳研究所所長和神經科學與再生醫學系創始主任; [6]  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任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講席教授、系主任和克利夫蘭腦健康計劃主任。 [7]  2023年3月全職回國,任職於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首都醫科大學 [6] 
中文名
梅林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西南昌 [5] 
出生日期
1959年12月
畢業院校
江西醫學院 [2] 
軍事醫學科學院
畢業院校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性    別
職    稱
教授
職    務
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主任 [2] 
研究方向
神經發育和突觸可塑性

梅林人物經歷

1959年,梅林出生於江西南昌。 [5] 
1975年畢業於南昌二中。 [4] 
1977-1982年 江西醫學院臨牀醫學本科。
1983-1985年 軍事醫學科學院神經藥理學研究生。
1986-1989年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藥理毒理學博士。
1989-1994年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1994-1999年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1999-2004年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4-2014年 奧古斯特大學分子醫學與遺傳學研究所教授、所長。 [2] 
2013年,梅林回到了母校南昌大學(梅林曾經就讀的江西醫學院於2005與南昌大學合併),擔任生命科學研究院特聘教授。 [5] 
2014-2017年 奧古斯特大學神經科學和再生醫學系教授、首任主任。
2017-2022年 凱斯西儲大學神經生物學系教授、系主任
2023至 今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主任 [2] 

梅林主要成就

梅林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梅林教授在突觸(包括神經肌肉接頭)的發育以及相關神經、精神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作出卓 越貢獻。發現了神經肌肉接頭形成重要分子LRP4,可介導agrin信號;發現了LRP4自免疫抗體是導致重症肌無力重要原因;解析了Neuregulin 1-ErbB4信號通路調控突觸可塑性、學習記憶、熱痛覺突觸傳遞等,揭示其突變導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被寫入教科書並在臨牀轉化應用。 [3] 
研究成果被大學教科書介紹以及應用於臨牀。發表文章250多篇,被引用次數達21000餘次。 [8] 
學術論文
1.R.-S. Woo,* X.M. Li,* Y. Tao, E. Carpenter-Hyland, Y.Z. Huang, J. Weber, H. Neiswender, X.P. Dong, J. Wu, M. Gassmann, C. Lai, W.-C. Xiong, T.-M. Gao,* L. Mei.* Neuregulin-1 Enhances Depolarization-Induced GABA Release. Neuron 54:599-610, 2007 (high-lighted in Preview by G. Fischbach, Neuron 54:495-497, 2007; in News and View by L.W. Role and D.A. Talmage Nature 448:263, 2007 and in Nature Review Neurosci., 8:492, 2007). ( IF= 13.894)(通訊作者)
2.B. Zhang, S. Luo, Q. Wang, T. Suzuki, W.C. Xiong, Lin Mei. LRP4 serves as a co-receptor of agrin. Neuron 60:285-297, 2008 (highlighted in Nature 455:1153, 2008 and in Nature Review Neurosci., December, 2008) ( IF= 13.894)(通訊作者)
3.X.-M. Li,* X.-P. Dong,* S.W. Luo, B. Zhang, D.H. Lee, A.K.L. Ting, H. Neiswender, C.H. Kim, E. Carpenter-Hyland, T.M. Gao, W.C. Xiong, L. Mei. Retrograde regulation of motoneuron differentiation by muscle β-catenin. Nature Neurosci. 11:262-268, 2008. (highlighted in News & Views by Fu et al., Nature Neurosci. 11:244, 2008). ( IF= 14.8)(通訊作者)

梅林人才培養

教育理念
梅林相信持之以恆和“笨鳥先飛”的力量。在他看來,生物學對天賦的要求不像數學和物理那麼高;在這個領域,如果你研究的問題是重要的,只要持之以恆,“你遲早會成為這個領域裏的領軍人物。” [5] 
指導學生
梅林的風格也影響着他的學生們。由於受到從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實驗技能到實驗室管理的“全方位”科研訓練,梅林實驗室培養的博士後大都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他們很多回到中國後都成了獨立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即項目負責人)。目 前據統計任獨立PI的已有二十多人,其中不乏國家萬人計劃學者、長 江學 者、傑青和優青等。 [5] 

梅林榮譽表彰

獲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Fellow;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CNP) Fellow;Distinguished Investigator,National Alliance for Research on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on (NARSAD)等多項榮譽和獎項。 [10] 

梅林個人生活

梅林早年生活

1966年,文革開始不久,父母就被下放到了江西德安縣廖村當“赤腳醫生”。1975年高中畢業後,按照國家政策,他們家可以留一個孩子在城裏,父母就把梅林留在了城裏——他是老大。 [5] 

梅林人物關係

梅林的妻子熊文誠也是一名出色的神經科學家。 [5] 

梅林人物評價

梅林教授在突觸(包括神經肌肉接頭)的發育以及相關神經、精神疾病的分子機制研究做出卓 越貢獻。東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評) [6] 
儘管華人科學家在美國學界的影響力在逐年提升,但他們的總體影響仍然有限,因此,像梅林這樣在美國名校擔任神經科學系主任的華人科學家可謂“鳳毛麟角”。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評)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