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州院士廣場

鎖定
梅州院士廣場位於梅州市區東山教育基地。東山教育基地的前身是梅州市區的東山工業區,它曾經在梅州歷史進程中作出其自身的貢獻,但老的工業生產方式污染嚴重。
由於落後的生產方式老工業區的工廠逐漸被淘汰,梅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它進行了重新規劃建設。如今在這裏建成了亮勝客家藝術中心梅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梅州劍英圖書館梅州市藝術學校東山中學劍英校區等,院士廣場就建在這羣教育、文化藝術基地的中間成為梅州文化教育的地標,是梅州市民又一個遊玩休閒的好去處。在院士廣場外的梅州大堤東堤沿岸還建成了親水公園,亭廊、梅花、翠竹、垂柳、綠草地,親水公園依着梅江成為美麗的風景地,又通過浮橋把對岸的歸讀公園緊緊相連。
中文名
梅州院士廣場
外文名
Academician Square Of Meizhou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東山教育基地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42000㎡

梅州院士廣場廣場簡介

廣場佔地面積約42000平方米,其中園林建築面積約13000平方米,園林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停車場約5000平方米,廣場休閒面積9000平方米,工程總投資約1200萬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黃色巨大石頭上的“院士廣場”,由梅州地改市後的首任市長,原廣東省省長,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黃華華題。四個大字剛勁有力,顯得特別醒目、別具風格;大理石鋪成的台階逐級通向廣場中央,顯得豪華氣派;通道兩邊紅色大理石建成的專欄,分別刻印了江歡成、李國豪王佛松等23位梅州籍院士的主要簡歷和豐功偉績;廣場中央矗立着三根粗壯的石楣桿直指雲霄,非常引人注目,石楣杆均為花崗岩石質,工藝精美,構思巧妙,分別雕刻有蓮花、蛟龍、鯉魚等圖案,其中:蓮花象徵客家人純潔向上,蛟龍象徵客家人自強不息,鯉魚象徵客家人才輩出的意義。寬闊的廣場正中是一幅客家先賢石雕羣象,有黃遵憲丘逢甲等老一輩的光輝形象;廣場的兩邊還有建築風格特別的亭台樓閣,可供遊客躲避風雨或休息、交友、談天説地。
圖1 圖1
夜幕降臨時,這裏華燈齊放,四周的高杆燈和噴池的彩燈相互映照,整個廣場更加顯得光彩照人,照得廣場流光溢彩、遊人紅光滿面。
院士廣場為文化之鄉、世界客都增添了一個新景觀,充分展現出梅州客家人深厚歷史文化底藴。在這優美的環景中瀏覽,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在這裏我們盡情地享受優美的自然環境、陶冶心境,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生動具體的傳統客家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讓我們進一步認識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也更加深對可愛家鄉的瞭解。院士廣場為文化之鄉、世界客都增添了一個新景觀,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生動具體的傳統教育,激起勤奮學習的意志,樹立起從小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的崇高理想。
院士廣場的此次改造從2012年6月13日動工,歷時近100日,主要進行了舞台改造,廣場改造,新建化妝更衣室、商店、公廁、山歌亭,擴建旱地噴泉,配套綠化等施工。其中,舞台改造和廣場改造是工程的主項目。改造施工範圍主要集中在廣場上原前方水池到中央石楣杆的空間內進行,原台階位置被改造為佔地約1100平方米的舞台,廣場面積則擴建至7400平方米,可容納8000至10000名觀眾,能滿足梅州市舉辦大型文藝活動的需求。梅城院士廣場改造工程2012年9月21日正式竣工,並向廣大市民重新開放。改造後的院士廣場可容納8000至10000人休閒娛樂。 [1] 

梅州院士廣場地理位置

梅州市區東山教育基地
院士廣場

梅州院士廣場石楣杆

圖2 圖2
在封建社會客家梅州地區有人考取了秀才、舉人、進士,不管出在哪家,都被視為全村、本宗族人的榮耀。中了科舉的人均可在祠堂或祖屋豎立楣杆,以顯示功名,光宗耀祖、流芳千古。因此,在平遠縣鄉村留下了許多楣杆。
石楣杆用花崗石鑿成方形,圓錐狀石柱,高約15米,從平地拔起,直衝雲天,如一柱擎天。楣杆工藝極為講究、精緻,分若干節豎起,一般為三至四節,每節接合處有一四方石櫨鬥,柱上雕刻各種圖案,有“龍鳳呈祥”、“劉海戲蟾”、“雙龍盤柱”、“魚躍龍門”等,形態活靈活現、出神入化。楣杆鑲嵌在兩塊長方體石柱中間,兩塊長方體石柱分別刻有“×××(人)立”、“×××(時間)立”字樣。如平遠縣東石鎮錫水村石楣杆(如圖2所示),豎於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為圓形花崗岩楣杆,高17米,共分為四段,第一段通身浮雕,黃龍由上而下纏繞楣杆。夾石左柱刻有“大清咸豐八年戊午歲孟冬吉旦”字樣,右柱刻有“由國學欽加創貢生李應春立”字樣。
有些地方把石楣杆稱為“石筆”,在封建社會讀書人要經過科舉考試才能步入官場,把筆作為科舉應試的象徵,讀書人又以筆為晉升的階梯,因而被受到尊崇。
平遠縣現存完整的石楣杆只剩下中行鎮中行村凹背石楣杆、中行鎮中行村合華石楣杆、東石鎮洋背村儒者樹下石楣杆、東石鎮汶水村石楣杆、中行鎮中行村豐田裏石楣杆、仁居鎮南龍村中坪石楣杆、東石鎮錫水村石楣杆、八尺鎮 竹(兩處)石楣杆等九處,其餘則殘存楣杆基部長方體石柱(楣杆夾)。 通過對平遠縣石楣杆的調查、研究發現,平遠在清嘉慶二十五年後中了科舉的進士、舉人、貢生、秀才等還有許多。如新發現的進士有3人,為東石人吳相、林桂雲,八尺人肖觀拔,他們都有殘存在各自祖屋前的楣杆為證。如東石鎮錫水村吳屋石楣杆,共兩條,左邊為吳相於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中進士時所立,右邊為“由國學生欽加創貢生吳聯興於清咸豐十年立”,原楣杆已毀,現僅存楣杆夾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