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國治

鎖定
梁國治(1723—1786),字階平,號瑤峯,又號豐山 [2]  。浙江會稽(今紹興)人,中國清朝時期大臣。 [1] 
梁國治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戊辰科狀元,以一甲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遷國子監司業。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去往廣東,以道員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署糧驛道,因政績卓著,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提督安徽學政,尋遷吏部左侍郎。乾隆三十年(1765年),調江蘇學政。因失察家人浮收倉米情弊,奉旨革職。次年,梁國治被起用,歷任山西冀寧道、湖南按察使、江寧布政使、湖北巡撫、湖廣總督兼荊州將軍、湖南巡撫等職,屢上書言事,多能稱旨允行。 [1]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奉旨還朝,入值軍機處。次年,入值南書房,充經筵講官,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户部尚書,賜紫禁城內騎馬,加太子少保銜。充《日下舊聞考》總裁官,《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梁國治卒。其工詩文,善書法,著有《敬思堂文集》。 [1] 
階平
瑤峯,豐山梅塘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會稽(今紹興)
出生日期
1723年
逝世日期
1786年
主要成就
《四庫全書》副總裁
主要作品
《敬思堂文集》
本    名
梁國治
官    職
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諡    號
文定
頭    銜
太子太保

梁國治人物生平

雍正元年(1723),梁國治在上虞中塘梁巷村出生。
乾隆十三年(1748),梁國治中狀元,即授官編修,後充日講起居官,又升國子監司業。
乾隆三十四年(1769),湖北省吏治久弛,乾隆派梁國治出任湖北巡撫整頓吏治。當時的湖北災害不斷,他開倉放糧,幫助百姓渡過災荒,同時徵得朝廷同意後,發放司庫白銀20萬兩借給百姓,發展生產。數年下來,48萬多石糧谷就補滿了。
乾隆三十六年(1771),梁國治調任湖南巡撫,時朝廷正對金川用兵,梁國治隨師從徵,治軍械,造彈藥,軍費不給,梁國治向朝廷建議,動用地方司庫白銀十萬餘兩暫借軍用,然後按年從上交中央財政數中分三年扣還,較好地解決了軍費不足的困難,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賞識。
乾隆三十八年(1773),梁國治被召回京師,入直軍機處,擢户部尚書,累遷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乾隆四十二年(1777),梁國治任順天鄉試主考官。梁國治不喜歡學生墨守經義,束書不觀,乃發策博問條貫,雜以史事,以睹其抱負。
梁國治十分勤勉好學,即使在兇喪疾病顛沛之中,也不廢學業。所以,許多名人高士都慕名與他結交。公退之餘,梁國治講論文藝,抒寫性靈,一派山林高逸之氣,毫無官場的矯作與齷俗。
梁國治雖然官居高位,幾次任封疆大臣,但“安詳鎮靜,不求赫赫之功”,也是因為處處謹慎,事事勤勉,梁國治才深得乾隆的賞識。在任户部侍郎時,乾隆就曾賜他宅第於皇城內,還賜他在紫禁城騎馬行走,又送他青狐端罩及一品頂帶。
梁國治告老還鄉後,仍保持樸素節約作風,所得金銀,除出資修造上虞梁巷的梁氏宗祠外,富餘資金為百姓做了許多事。
梁國治去世時,乾隆深為惋惜,立即下詔加太子太保的頭銜,諡號“文定”,並派皇十七子帶領散秩大臣一名、侍衞十名前往祭奠,又賞銀1000兩以作料理喪事之用,並賜於祭葬。其子遵照父親遺言,向朝廷婉辭,請求把這些財物救濟災民。乾隆皇帝聞之感慨萬分,傳諭曰:“梁臣臨終猶恐勞民,可謂純臣矣!”稱讚梁國治“品學端醇,小心謹慎,揚歷中外”。 [2] 

梁國治主要成就

梁國治工詩文,善書法,其書法得力於唐人,即所謂“堆墨書”,自謂在謝太傅張曲江之間。時人將他與錢塘梁同書、毫州梁巘並稱“書壇三梁”。 [2] 

梁國治個人作品

梁國治文學著作

由於梁國治的道德學問,朝廷委任他擔任編纂《四庫全書》這部巨型類書的副總裁。此外還參與一些史籍的編撰。以他為主編修的有《欽定熱河志》《欽定西清硯譜》《皇清開國方略》《御製文淵文源文津文溯閣詩記》《欽定音韻述微》《欽定國子監志》《欽定天祿琳琅書目》等。 [2] 

梁國治詩詞作品

《謁曹孝娥》
靈旗縹緲大江東,
俎豆千秋拜漢宮,
載跡碑傳黃絹語,
思親淚灑夜潮風,
上書北闕緹縈異,
銜石西山精衞同,
欲識神光何所倚,
亭前雙檜夕陽紅。
《惆悵溪》
洞口春深護紫霞,劉郎別後悔還家。
青山不改仙娥老,惆悵溪頭野草花。 [4] 

梁國治書法墨跡

梁國治書法作品
梁國治書法作品(2張)
家鄉上虞,留有許多梁國治的墨跡,如胡愈之故居敕五堂的匾額、曹娥廟對聯。
潮州龍湖寨寨門匾額石刻“龍湖”二字由梁國治所書,並留有“風靜茶煙嫋,山陰青一樓。夕陽花外磬,春水柳邊舟。教奕逢元保,論詩曰隱侯。晚來清課歇,閒坐數江歐”詩作。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抄本《御製文淵文源文津文溯閣詩記》為梁國治寫本。 [2]  [5] 

梁國治軼事典故

史載梁國治“清儉不名一錢”,是有名的好官。《鍾叔河散文·湖南官話》中有一則“梁撫台餓飯”的故事,頗能見其官風之一斑:乾隆三十六年(1771)梁國治任湖南巡撫,少不得要到州縣視察,下去以後,吃飯的事照例由隨員安排當地供應。有一次到了某縣,隨員見“縣官太‘不懂味',十分惱火,自己又不便發作,便故意壓着不傳開飯,想教撫台大人發餓肚子脾氣。誰知梁撫台過午不食也不做聲,一直坐在桌前看稟帖、批文牘。捱到申時光景,所有隨從都餓得受不住了,見撫台還是不聞不問,沒法子只好開餐。兩頓飯做一頓吃,梁撫台卻一如平時;飯後傳見知縣,處理公事,他也一如平時。” [3] 
乾隆四十二年(1777),章學誠應順天鄉試,梁國治任主考官。梁國治不喜歡學生墨守經義,束書不觀,乃發策博問條貫,雜以史事,以睹其抱負。榜發,章學誠中式,謁梁國治,梁謂章:“餘闈中得子文,深契於心。啓彌封,知出吾鄉,訝素不知子名,詢鄉官同考者,皆雲不知。聞子久客京師,乃能韜晦如是!”可見梁國治對章學誠的賞識。四十四年(1779)秋四十五年(1780)冬章學誠館於梁國治家,課其子仲將讀書。四十六年(1781)章學誠遊古大梁,歸途遇盜,困於直隸肥鄉,曾致書梁國治請求救濟,梁國治似乎沒有迴音。迨及梁國治去世後的第二年,章學誠為梁氏諸孤附商梁國治年譜。 [7] 

梁國治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列傳一百七》
梁國治,字階平,浙江會稽人。乾隆十三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遷國子監司業。充廣東鄉試正考官。覆命,奏對稱旨,命以道員發廣東待缺。旋除惠嘉潮道,移署糧驛道。卓異引見,擢署左副都御史。遷吏部侍郎。廣東總督楊廷璋等追論國治署糧驛道時失察家人舞弊,讞實,奪職。起授山西冀寧道。三遷湖北巡撫。三十四年,命署湖廣總督,兼荊州將軍。時湖北頻歲水旱,治賑,缺倉穀四十八萬餘石。國治議發司庫白金二十萬,俟秋穫易穀,來歲春夏間出糶,石溢銀一錢。行之數年,倉穀得無缺。三十六年,移湖南巡撫。師徵金川,治軍械,造藥彈,費不給。國治請以司庫儲備軍興白金十餘萬,照一年應扣各糧通行借給,仍分三年扣還歸款。國治又以出征將弁,例軍中升用,本營缺出,仍系照常拔補。循資按格者,轉得坐致升遷;冒敵衝鋒者,專待軍營缺出,無以鼓勵戎行。請嗣後本營缺出,與出征將弁一體論升。皆從其請。三十八年,召還京師,命在軍機處行走,並直南書房。三十九年,授户部右侍郎。四十二年,遷尚書。四十七年,加太子少傅。四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五十年,晉授東閣大學士,兼户部尚書。五十一年,卒,加太子太保,諡文定。
國治父文標,官刑部司獄,恤囚有惠政。國治篤孝友,與兄孿生,兄蚤卒,終生不稱壽,事嫂如母。治事敬慎縝密。生平無疾言遽色,然不可以私幹。門下士有求入按察使幕主刑名者,戒之曰:“心術不可不慎!”其人請改治錢穀,則曰:“刑名不慎,不過殺一人,所殺必有數,且為人所共知。錢穀厲人,十倍刑名,當時不覺。近數十年,遠或數百年,流毒至於無窮,且未有已!”卒不許。著有敬思堂集。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