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敕五堂

鎖定
敕五堂,上虞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宅,因紀念胡氏先祖、宋朝大儒胡安國因堅持抗金復國五辭敕封而得名。敕五堂整座建築方正嚴謹,整體佈局對稱而有法度;端莊而樸實無華。是上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敕五堂
所在位置
上虞古城豐惠鎮
始建朝代
清朝
建築形式
一四合院“走馬樓”式建築
佔地面積
3050 m²
敕五堂,又名胡愈之故居。位於上虞古城豐惠鎮,東不遠為城隍河,北隔小路即為實驗廠房舊址,西首緊鄰金屬壓延廠,南隔道地是範壽康故居,西南為胡家祠堂。敕五堂是上虞境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宅,因紀念胡氏先祖、宋朝大儒胡安國因堅持抗金復國五辭敕封而得名。敕五堂始建年代無考,不過,從史料記載敕五堂落成時,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鄉賢狀元梁國治為其題寫“敕五堂”堂名和舊時寫在門前上“二百年祖宅,十一世書香”對聯看,應是清前期建築。相傳舊時敕五堂四周還特意布有“五井二池”,對應“天罡七星”,以寓“上應星宿,下避不祥”之意。
敕五堂整座建築方正嚴謹,整體佈局對稱而有法度;端莊而樸實無華。是上虞市文物保護單位。
敕五堂原由胡氏族人集居,1951年以產權置換方式歸政府所有。1952年曾做過政府開會的禮堂和住宿的招待所,1958年改為竹、木、鐵器手工業社的廠址,“文革”時期,各派多在此集會活動。後有上虞市房管委接管,以公房形式用作豐惠實驗廠的職工宿舍和出租給當地居民居住使用。
“敕五堂“內景 “敕五堂“內景
敕五堂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為一四合院“走馬樓”式建築。佔地面積3050平方米,由中軸線和東西兩跨院組成,東西長66米,南北縱深51米。中軸線為前後三進院落,從南至北依次有:門屋、大廳和後樓組成,它的東西廂房各有一跨院,對稱佈置。門屋7開間平房,單層雙坡頂,通面闊28。79米,前後進深六檁用四柱,通進深6。62米,檐高3。2米。石板鋪地,明間正立面設小八字磨磚牆,中柱裝大門。
“敕五堂“內景 “敕五堂“內景
大廳僅存階沿石等基址,建築早年已毀。
後樓3開間二層樓房,一層高3。50米,下檐高2。82米,上檐高5。65米,通面寬12。6米,通進深11。95米。前下檐設軒廊,後下檐穿鬥式結構,兩側馬頭牆封護,
“敕五堂“內景 “敕五堂“內景 [1]
東西廂房對稱佈置,面闊十間一弄,南北分二段,通面寬42。25米,進深三柱五檁加前後廊,通進深9米,重檐二層,穿鬥式樑架,南段一層層高3。05米,下檐高2。82米,上檐高5。06米,北段一層層高3。25米,下檐高3。02米,上檐高5。58米。室內石板地面,格扇窗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