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桔柏渡

(唐代杜甫詩作)

鎖定
《桔柏渡》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詩》。
作品名稱
桔柏渡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古體詩
作    者
杜甫

桔柏渡作品原文

桔柏渡
青冥寒江渡,駕竹為長橋。
竿濕煙漠漠⑴,江永風蕭蕭⑵。
連笮動嫋娜⑶,征衣颯飄颻。
急流鴇鷁散,絕岸黿鼉驕。
西轅自茲異,東逝不可要。
高通荊門路,闊會滄海潮。
孤光隱顧眄,遊子悵寂寥。
無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1] 

桔柏渡作品註釋

⑴竿濕煙:一作“竹竿濕”。
⑵江永:一作“江水”。
⑶連笮:一種兩岸連結竹索,上鋪竹木而成的橋。 仇兆鰲注:“《梁益記》:笮橋,連竹索為之,亦名繩橋。” [1] 

桔柏渡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2]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1
  • 2.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