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萎縮病

鎖定
桑萎縮病是由類菌原體或病毒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桑萎縮病根據症狀可分化為黃化型萎縮病、花葉型萎縮病和萎縮型萎縮病三種。桑樹發病初期僅限於少數枝條,梢頭嫩葉皺縮發黃,向反面捲曲,生長無力,隨病勢加重,腋葉萌發,側枝叢生,枝條細短,葉片薄小,葉黃易脱落,呈寶塔狀。病枝無花椹,越冬病枝多呈枯梢現象,病根色澤不鮮豔。整株發病,一般先由幾根枝條發病,逐步擴展到全株。 [1] 
桑萎縮病是桑樹全株性重要病害,主要表現為枝條細短,葉小而早落,叢生側枝呈帚狀,不能採葉養蠶,2-3年枯死。該病在桑樹夏伐後6-8月發病最多,病害嚴重的桑園,株發病率達20-40%。 [1] 
桑萎縮病沒有好的根治辦法,只能是採取綜合防治技術,以提前預防為主。 [3] 
中文名
桑萎縮病
別    名
桑樹萎縮病、 貓耳朵、癃桑、塔桑
病    原
類菌原體、病毒
為害作物
為害部位
枝條、葉片 等

桑萎縮病病原特徵

根據研究,認為桑黃化型和萎縮型萎縮病均由類菌原體引起,而花葉型萎縮病則由病毒侵染所致。 [2] 

桑萎縮病為害症狀

桑萎縮病根據症狀可分化為黃化型萎縮病、花葉型萎縮病和萎縮型萎縮病三種,現分別敍述於下:
  • 黃化型萎縮病:發病初期,枝條頂端的桑葉變小,葉脈變細,稍向反面捲曲,葉黃化,隨着病勢加深,腋芽萌發,生出一些細小叢生的側枝。側枝阿布賈 特短,老葉黃化脱落呈掃帚狀。從整株病樹發展的情況來看,一般先由少數枝條發病,後蔓延引起全株病。第一年病樹一經夏伐,往往直接生出貓耳狀瘦小葉,細枝叢生,2-3年後便可枯死。病枝無花椹,但輕病樹的健枝叢生,2-3年後便可枯死。病枝無花椹,但輕病樹的健枝仍會一些花椹。病枝越冬後有枯梢現象。病根色澤不鮮。 [2] 
  • 萎縮型萎縮病:病情發展可分初期、中期和末期三個階段。初期:葉片縮小,葉面皺縮;裂葉品種的病葉大都變為圓葉,枝條稍短小;葉序亂,節間短縮。中期;枝條頂部或中部腋芽早發,生出較多側枝,葉黃化,質粗硬,秋葉早落,春芽早發,無花椹。末期:枝條生長顯著不良,徒長瘦枝如掃帚狀,病葉更小,最後枯死。但通常當年發病後,不是立即進入末期的,而是逐年衰弱。進入末期的病樹,有時還會出現康復現象。 [2] 
  • 花葉型萎縮病:發病初期,病葉葉肉退綠變薄,最初呈不相連的淡綠色斑塊,以後逐漸擴大,相互連接,而葉脈附近保持綠色,構成黃綠相間的花葉症狀。病葉向上捲縮,葉背的葉脈上產生小疣狀和棘狀突出。病枝稍細,節間略短,仍有花椹着生。在夏秋同一病枝條上的葉片,常有表現症狀和不表現症狀的間歇發病現象。發病嚴重時,病葉縮小,向上捲縮顯著,質地粗糙,葉背葉脈變褐,疣狀和棘狀突起明顯。枝條細短,腋芽萌發成側枝。 [2] 
桑萎縮病

桑萎縮病分佈範圍

桑萎縮病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福建、廣東、四川、湖北、河北、黑龍江等省。 [2] 

桑萎縮病侵染循環

花葉型萎縮病的病原在桑樹枝條內越冬,通過病苗、病穗和砧木傳播為害;黃化型萎縮病的病原主要在桑樹主根內越冬,第二年到達枝葉,通過嫁接和媒介昆蟲傳播,擴大為害;萎縮型萎縮病的病原在病株樹體內越冬。 [3] 
其中,黃化型萎縮病病原的傳染方式有嫁接傳染和昆蟲傳染兩種,種子、汁液、土壤均不傳染:
  • 嫁接傳染:病砧接健穗的傳染率同接穗剪取的時間沒有關係,任何時期嫁接都能獲得很高的傳染率。健砧接病穗的傳染率同剪取接穗的時間有極大的關係。5-10月份剪取的接穗,嫁接傳染率幾乎達到100%。12月和1-4月份剪取的接穗,進行嫁接,幾乎不傳染。在適宜的温度、土壤等條件下進行嫁接傳染試驗,嫁接後約15-20天就能看出傳染症狀。 [1] 
  • 昆蟲傳染:無毒蟲在表現病狀的桑樹上吸毒3小時,就能獲得病原,吸毒時間延長,帶毒率相應提高。介體從獲得病毒到能傳播病毒的時間。在自然條件下,菱紋葉蟬循回期為20-50天。擬菱紋葉蟬在25℃的環境中飼養,循回期為20-30天。病原在蟲體內經過循回期即可接種。 [1] 

桑萎縮病流行規律

桑萎縮病與氣候、品種、田間病原數量、媒介昆蟲密度、桑樹栽培技術和日常管理等有着密切關係:
  1. 温度:花葉型萎縮病發病主要發生在春末夏初和晚秋,盛夏和初秋發病較少,在氣温25℃以下易顯症狀,夏伐後隨着氣温的升高,症狀逐漸消失,在30℃以上往往不表現症狀(在盛夏和初秋發病較少)這就是為何樹體中間出現卷葉,而上面又生長趨於正常(温度在30℃以上)的主要原因;與花葉型萎縮病相反,萎縮型萎縮病在氣温低於20℃時不表現症狀,30℃時症狀急劇表現,因此此病多發生在每年的6-9月份,7-8月份為發病高峯期。 [3] 
  2. 採伐:夏伐過遲、連年桑葉採摘過多、過重,都會影響桑樹的正常生長,增加萎縮病的發病率;有條件時每隔兩年春伐1次,則發病輕的桑樹90%有望得到恢復;提早夏伐對桑樹恢復樹勢,提高抗病能力也很有幫助,據實驗統計,遲夏伐的比早夏伐的桑樹株發病率增加2-3倍;夏、秋季採葉過度是誘發桑黃化型萎縮病的主要原因,據調查, 秋季採摘後枝條梢部留有2-3片葉的株發病率為26%,有5-6片葉的株發病率為16%,有8-9片葉的株發病率為15%。 [3] 
  3. 桑品種:在同一自然條件下,不同桑品種對萎縮病的感染力也不一樣,育2號、團頭荷葉白、荷葉白(湖桑32號)、睦州青、早青桑等品種較抗病,桐鄉青、白條桑紅皮大種、劍持等品種易感染;即使是同一品種栽植在重病區的發病多,栽植在輕病區的發病少;目前推廣的抗病品種也有發病的情況。 [3] 
  4. 桑樹樹齡:桑萎縮病的發病率與樹齡有一定的關係。花葉型萎縮病,一般樹齡較長的發病較多,幼樹發病少;黃化型和萎縮型萎縮病以幼樹發病多,老樹發病少。 [3] 
  5. 病源積累:在病樹區,若病樹不及時挖除,田間病原數量較多,桑園內蟲害嚴重,尤其是媒介昆蟲菱紋葉蟬較多時,則發病重,感染快;菱紋葉蟬吸取病樹汁液到傳染約經一個月左右,桑樹從感染到發病則需經過20天以上,並且其病症還受氣候條件、桑品種、伐條時期、採葉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如果環境條件有利於桑樹生長,就延遲發病或不發病,反之,則加速病害的發生。 [3] 

桑萎縮病防治方法

  • 繁育、推廣抗病品種
繁育推廣抗病品種是控制此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團頭荷葉白、育2號、湖桑199號抗黃化型萎縮病能力強,團頭荷葉白、荷葉白、桐鄉青、湖桑197抗萎縮型萎縮病能力強,睦州青、早青桑、荷葉白、湖桑197號等抗花葉型萎縮病能力較強,栽植時要根據萎縮病的不同病型,選栽相應的抗病品種;在育苗中注意苗圃地要遠離發病桑園,減少苗木帶病率,努力培育無病苗木;桑樹地要加強制蟲,經常檢查及時徹底拔除病苗。 [3] 
  • 積極開展治蟲防病工作
菱紋葉蟬是桑萎縮病的媒介昆蟲,大力開展治蟲防病是防治萎縮病的重要途徑,對此可掌握以下幾個防治時期:
  1. 4月中下旬是第一代若蟲孵化盛期,此時噴80%敵敵畏2000倍液和馬拉松2000倍乳油混合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更佳)防治菱紋葉蟬,敵敵畏還可兼治桑毛蟲、桑尺蠖等害蟲。 [3] 
  2. 夏伐前20天左右,菱紋葉蟬已達五齡若蟲或成蟲,傳毒力強,因此要在夏伐後,桑樹發芽前及時噴藥治蟲,用50%辛硫磷和80%敵敵畏1000倍液混合後噴灑;或是春季在桑園中分散的春伐幾株桑,夏伐後菱紋葉蟬就會集中於這些春伐桑上,此時藥殺,省工省藥。 [3] 
  3. 第三次在7、8月份結合治桑薊馬、紅蜘蛛,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或根據蟲情決定噴藥時期。 [3] 
  4. 秋季養蠶結束後,隨即噴一次殘效期長的菊酯類農藥,消滅害蟲。 [3] 
  5. 冬季重剪梢滅卵。初冬剪梢佔條長的1/4-1/3時,可消滅50%-75%的綠頭菱紋葉蟬越冬卵,剪梢長度取決於桑樹的長勢和枝條長短;紅頭菱紋葉蟬因卵產在枝條中部,光剪梢不易達到滅卵的目的,還要結合藥防同時進行。 [3] 
  • 加強檢疫,及時挖除病樹
對病區的接穗和苗木要做好檢查檢驗工作,用質量分數為2×10-4-4×10-4四環素浸漬病根和接穗24小時,然後嫁接,能明顯地抑制此病的發生;病區的接穗和苗木禁止外運,防止病害蔓延。 [3] 
及時挖除病樹是消滅病原,控制病害蔓延的主要手段,輕區見效尤其顯著;發病較輕的樹可每隔兩年春伐一次,春伐後90%的桑樹有望得到恢復,對輕病樹要提早夏伐以恢復樹勢;必須做到及時夏伐和合理採葉,儘量少採夏葉和早秋葉,養完蠶後,梢部要留7-10片葉,使桑樹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增強對萎縮病的抗病能力。 [3] 
桑園要加強管理,注重有機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避免過多施用化肥,注意氮、磷、鉀的配合施用,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 [3] 
  • 藥物防治
萎縮病是桑樹的“癌症”,目前沒有好的藥物根治辦法,只能進行適當控制,降低蔓延速度。 [3] 
  1. 花葉型萎縮病的病樹,可用100單位硫脲嘧啶藥液(1克硫脲嘧啶白色粉濟溶於40毫升氨水中,再用清水稀釋到10千克,即配成100單位液)於5月上、中旬噴灑枝葉2次,間隔10天,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一般不能根治。 [3] 
  2. 萎縮型萎縮病的病樹可用質量分數為2×10-4-4×10-4的四環素浸漬病根,接穗浸泡24小時後進行嫁接,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3] 
  3. 黃化型萎縮病病樹用質量分數為5×10-4的土黴素連續噴2-3次(每次間隔15天),可以控制桑樹不長病葉;新栽桑用質量分數2×10-4-5×10-4土黴素液浸漬24小時,對防病有一定的效果。 [3] 
參考資料
  • 1.    劉力, 靳月琴. 晉南蠶區桑樹萎縮病的發生與防治[J]. 蠶桑茶葉通訊, 2017, (2):4-5.
  • 2.    安徽農學院.植保手冊.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07:429-431
  • 3.    盧建珍, 韓紅髮, 王建偉等. 桑樹萎縮病的綜合防治技術探討[J]. 北方蠶業, 2012, (4):37-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