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百川

鎖定
1966年出生,內蒙古赤峯市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北京台灣經濟研究中心理事。
中文名
桑百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6年
出生地
內蒙古赤峯市
代表作品
《中國保税區目標模式研究》
職    稱
教授

桑百川學習歷程

桑百川 桑百川
1983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學習經濟學專業;1987年7月,本科畢業並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研究生,師從方生教授,學習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1990年7月,畢業後分配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主講中國經濟概論、特區經濟;1994年9月起,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貿易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任職;1996年9月,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師從衞興華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1997年,破格晉升為經濟學副教授;1999年6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1] 

桑百川學術成果

桑百川 桑百川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保税區目標模式研究》、教育部“十五”社科規劃研究課題《外資控股併購國有企業問題研究》、中國商務部項目《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研究》、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招標項目《我國中小企業吸引外商投資的戰略研究》,以及地方政府課題:《南寧市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研究》、《成都市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研究》、《太原市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戰略研究》 [1] 

桑百川主持課題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條件、內容與路徑》,教育部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大陸與台港澳經濟合作問題與前景》、《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WTO十年回顧與展望》,中國商務部課題《我國裝備製造業利用外資問題研究》。

桑百川學術活動

桑百川 桑百川 [2]
1、2003年10月,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校第17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並提交論文:《利用外商投資與縮小地區差距》。
2、2003年11月,參加北京台灣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學術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
3、2004年4月,參加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舉辦的“百事公司與中國經濟發展”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
4、2004年10月,擔任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度優秀論文評獎委員會評委,並參加“外貿發展與改革”研討會。
5、2004年11月,參加《中國評論》和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在加拿大温哥華舉辦的“加強南中國地區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
6、2004年11月,參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舉辦的“中國入世三週年”學術研討會。
7、2005年9月,參加國家發改委外資司舉辦的“外資併購國有企業實踐與對策”專家座談會,並作主題發言。
8、2005年10月,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全國高校第19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並提交論文:《國有資產流失與貧富差距擴大》。
9、2005年11月,參加中國科技部舉辦的“外資併購我國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與自主創新”專家座談會,並作主題發言。
10、2006年4月,參加第二屆國際併購論壇 ,並作專題演講。

桑百川系列講座

1、 2003年4月,為國貿學社學生做題為《跨國公司本土化與中國的選擇》講座。
2、 2003年6月,應校外事處之約為東帝汶官員做《中國經濟改革》講座。
3、 2004年4月,為全校學生做題為《中國經濟增長:困難與障礙》講座。
4、 2004年6月,應北京貿促會邀請,為越南政府官員做題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講座。
5、 2005年5月,為MBA學員做題為《吸收外商投資:實踐與論爭》講座。
6、 2005年6月,應北京貿促會邀請,為俄羅斯官員做題為《中國入世的經驗》講座。
7、 2005年9月,應北京貿促會邀請,為越南政府官員做題為《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講座。
8、 2006年4月,在博士論壇上做題為《跨國公司併購我國裝備製造業骨幹企業的狀況、影響與對策》的演講。

桑百川研究資源

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
中國商務部政策研究室
北京台灣經濟研究中心

桑百川發表論文

(1995年——1999年):
1.跨世紀的中國對外開放——對外開放20年的基本經驗,《改革》雜誌1999年第1期,與季崇威、方生教授合作。
2.亞洲金融危機的成因、影響和對我國的啓示,《學術月刊》1999年第1期,與衞興華教授合作。
3.正確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廣島經濟大學經濟研究論集》(日本)1998年12月第21卷第3號。
4.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問題的思考,《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8期,與衞興華教授合作,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5.中國經濟成長的發動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狀況及經濟功能,《中國外資》1999年12期。
6.鼓勵外商直接投資與所有制結構變遷(上),《中國外資》1999年第8期。
7.鼓勵外商直接投資與所有制結構變遷(下),《中國外資》1999年第10期。
8.評《中國利用外資的歷程》,《國際商報》1999年3月5日。
9.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的就業貢獻,《開放導報》1999年第4期。
10.區域經濟演進格局與西部IT產業發展前景,《電腦商報》1999年5月17日。
11.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制度變遷的貢獻,《開放導報》1999年第7期。
12.積極應對外商投資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管理現代化》1999年第5期。
13.改革開放20年的中國經濟,《管理現代化》1999年第1期。
14.正確對待外商投資中的所有制結構變遷,《國際貿易問題》1999年第10期。
15.三資企業與就業,《中國外資》1998年第8期。
16.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警示,《經濟學家》1998年第12期。
17.辯證認識三資企業市場佔有率提高問題,《國際商報》1998年8月1日至29日連載5期。
18.規範操作,拓寬引資途徑,《中國改革報》1998年5月21日。
19.正確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市場佔有率問題,《經濟研究參考》1998年5月。
20.聯合行動:利用外商投資與國有資產重組,《中國外資》1998年第4期。
21.走出去,莫彷徨,《中國改革報》1998年4月24日。
22.對外開放豈能“怕”字當頭,《中國改革報》,1998年4月18日。
23.利用對外開放拉動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開放導報》1998年第4期。
24.開放既是壓力也是動力,《中國市場經濟報》1998年4月12日。
25.國際對外開放模式比較與啓示(上、下),《甘肅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第4期。
26.正確對待外資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問題,《國際貿易問題》1998年第3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27.外商投資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到底有多高《開放潮》1998年第1期。
28.積極利用外資,加快西部經濟發展,《中國改革報》1997年12月28日。
29.個人消費需要的變化與政府調節,《消費經濟》1998年第1期。
30.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31.關於股份合作制企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資產與產權》1997年第6期。
32.收縮國有經濟戰線與實行股份合作制,《管理現代化》1997年第6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33.我國周邊國家調整外商投資政策的影響及對策,《國際貿易問題》1997年第9期。
34.開放先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改革報》1998年8月28日。
35.周邊國家調整外商投資政策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8期。
36.鄧小平與中國對外開放,《中國對外貿易》1997年第7期,與季崇威合作。
37.在利用外資中適當保護民族工業,《開放導報》1997年第3期。
38.國有企業改革回眸:在困境中尋求突破,《管理現代化》1997年第2期。
39.世貿組織與中國經濟特區建設,《國際貿易問題》1997年第2期。
40.開放政策與縮小地區差距,《開放導報》1996年第9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41.相應調整引資的傾斜政策,《經濟參考報》1996年7月15日。
4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體制基礎,《管理現代化》1996年第3期。
43.利用外商投資與保護民族經濟,《國際商報》1996年5月8日。
44.企業的綠色營銷策略,《中外管理》1996年第3期。
45.國有企業治理結構的選擇與改革,《經濟研究參考》1995年10月。
46.一部頗具特色的大型工具書,《人民日報》1995年10月5日。
47.縮小地區差距的政策設計,《開放導報》1995年第9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48.加強協作,把環渤海地區建成全國的發展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49.實施縮小地區差距的開放政策,《改革與戰略》1995年第4期。
50.我國企業治理結構的選擇,《管理現代化》1995年第4期。
51.論外貿企業的制度創新與總體改革的協調推進,《對外經貿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載。
52.誰人評説是與非《管理現代化》1995年第2期。
53.現代企業制度與管理現代化,《管理現代化》1995年第1期。
54.把深圳建成全國的經濟發展極,《特區經濟》1995年第1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轉。
55.試論我國經濟特區的前途,《國際貿易問題》1995年第1期。

桑百川著作

(1991年——1999年):
1.《跨越貧困——改革開放20年的中國經濟》(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2月版。
2.《南寧市1998年—2020年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分報告執筆之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3.《企業集團體制模式研究》(合著),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年版。
4.《外商通過投資方式轉移污染密集產業與我國的對策研究》(研究人員之一),國家環保總局內部報告。
5.《中國經濟論綱》(合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股份合作制》(專著),中國審計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熱點問題探討》(副主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8.《公司創新與發展》(專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年版。
9.《現代經貿企業管理精粹》(副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年5月版。
10.《區域開放戰略論——傾斜政策與全方位開放》(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11.《中國利用外商投資問題研究》(合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月版。
12.《中國對外開放全書》(理論篇主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5年版。
13.《中國經濟概論教程》(合著),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4.《鄧小平特區建設思想研究》(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關名詞解釋》(合編),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6.《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方式》(合著),新華出版社1993年版。
17.《政治經濟學原理》(合編),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8.《關税及貿易總協定大辭典》(合編),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9.《走向開放的中國經濟》(合著),經濟日報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20.《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調研報告》(合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21.《世界經濟當中的日本》(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版。

桑百川獲獎情況

1.《建立國有企業的權力、動力和壓力制衡機制》,獲北京高校政經學會教學研究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2.《我國外商投資企業管理中的幾個問題及對策》,獲全國高等財經院校政經研究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3.《提高深圳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屆中青年學者十佳科研進步獎。
4.《論當前加強外經貿領域的宏觀調控》,獲北京高教學會政經研究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5.《鄧小平特區建設思想的實踐效應》,獲對外經貿大學1991—1993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6.《縮小東西部差距的開放政策設計》,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1995年“外貿發展與改革”徵文優秀論文三等獎。
7.《鄧小平與中國對外開放》,獲《中國國際貿易》雜誌1997年優秀文稿一等獎。
8.《正確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市場佔有率提高問題》,獲對外經貿大學首屆人文科學獎。
9.《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我國的就業貢獻分析》,獲中國國際貿易學會1998年“外貿發展與改革”徵文優秀論文二等獎。
10. 《正確對待外商投資企業市場佔有率提高問題》,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論文獎。

桑百川主要課題

1.國家“七·五”社會基金項目“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十年調研報告”。
2.國家教委“七·五”社科基金博士點重點科研項目“對外開放的理論與實踐”。
3.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九·五”課題“企業集團體制模式研究”。
4.南寧市1998年—2020年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5.“九·五”國家攻關課題“外商通過投資方式向我國轉移污染密集型產業及對策研究”。
6.成都市經濟發展戰略—對外開放戰略研究。
7.太原市經濟發展戰略—對外開放戰略研究。

桑百川相關資料

桑百川聯想

在PC領域,聯想是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自主品牌。2006年2月,聯想同步在全球10個城市同期發佈了聯想中小企業電腦,掀開了Lenovo品牌國際化的營銷戰役。2007/08財年聯想的營業額達164億美元, 2008年7月,美國《財富》雜誌評出2008年度世界500強企業,聯想集團成為進入500強的首家來自充分競爭領域的中國民營企業。
在聯想的海外征戰史上,併購世界著名品牌IBM的PC業務堪稱一大壯舉。2004年12月8日,聯想用12.5億美元購入IBM PC業務,自此,位於全球PC市場排名第九位的聯繫一躍升至第三位,位於戴爾和惠普之後,這標誌着聯想全球個人電腦產業新紀元的開始。這次併購究竟給聯想帶來了什麼從品牌、技術、管理、產品、戰略聯盟和運營等各個角度講,對於聯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併購後,聯想自創Think品牌作為主打,同時享有IBM品牌的五年使用期;IBM個人電腦業務的全套研發體系歸聯想所有;對管理層,聯想基本保持保持了IBM的原班人馬,在充分吸收借鑑原有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做了微調;採購和營銷成本則由於藉助了IBM原有的分銷渠道大大優化。
點評:IBM這個全球PC業的巨人向中國企業拋出橄欖枝,説明中國企業進軍海外的主要方式,在客觀上已經具備了由跨國經營的產品拓展階段向海外併購的品牌拓展階段轉換的條件。蛇吞象的戲法並非天方夜譚,關鍵是吞下之後的消化和吸收。聯想走出的這一步,是它在對自身消化能力的充分把脈之後所作出的果敢之舉。它的經驗告訴我們,民族企業儘管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相比國外企業處於低位,但如果敢於抓住時機,取己所需,那麼,藉助這種品牌併購迅速上位也是未來中國企業迅速擴大海外影響的可取之道。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桑百川海爾

歸納海爾“走出去”的主要特點是:經營範圍——海爾自己的核心產品;發展進程——從創造國內名牌、國際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國投資,漸進性發展;對外投資方式——以“綠地投資”即新建企業為主;跨國投資效果——成功率高,發展快。
如今的海爾已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2008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190億元。無論從國際化程度還是成就上説,海爾都堪稱“中國第一”。
2005年底,海爾在總裁張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戰略帶領下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8年3月,海爾第二次入選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 2009年,海爾品牌價值達812億元,其影響力正隨着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海爾“走出去”的成功,與其長期把開發國際市場作為市場營銷的戰略組成部分,跟蹤國際技術和產品信息變化,堅持高質量,以創造世界名牌為導向,根據各國用户的不同需求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進行技術創新、產品重新,致力於推行本土化戰略等,密不可分。在“走出去”實踐中,海爾從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入手,先戰略發達國家市場,在適應最挑剔的消費者檢驗、能夠與發達國家一流企業競爭後,再拓展發展中國家市場,探索實施的“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海爾的30餘個管理案例被世界12所大學寫入案例庫,其中,“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管理案例被納入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庫,海爾“市場鏈”管理被納入歐盟案例庫。
點評:“海爾是海”。擁有像海一樣宏大目標的海爾,不僅伸開臂膀廣納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備了海一樣強大的自淨能力。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戰略方向,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和對市場的準確把握,是海爾如今不斷演繹全球神話的籌碼。

桑百川海外佈局

奇瑞的發展速度讓人驚歎。1997年,就在國內很多龍頭企業為搶佔國際市場的先機招兵買馬之時,奇瑞才剛剛以一家股份公司的身份註冊成立。順應着這股全球化的浪潮,奇瑞發展得順風順水。2009年,奇瑞汽車實現整車銷售50萬輛,比2008年增長40%,連續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銷量冠軍,連續七年成為中國最大的乘用車出口企業。2006年奇瑞被國家商務部、發改委聯合認定為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2007年通過與美國量子等企業的合作,開啓中國汽車工業跨國合作的新時代。奇瑞正全面推進全球化佈局,產品面向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已建或正在建的海外15個CKD工廠,通過這些生產基地的市場輻射能力,實現了全面覆蓋亞、歐、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車市場。
奇瑞誕生之初就面對着中國市場已被來自歐美的老牌“瓜分”殆盡的局面,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自主創新是奇瑞實現超常規發展的動力之源。在以建成的汽車工程研究總院、中央研究院、規劃設計院、試驗技術中心為依託的基礎上,奇瑞與其協作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和供應商協同,和國內大專院校、科研所等進行產、學、研聯合開發了研發體系,並擁有一支6000餘人的研發團隊,掌握了一批整車開發和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
在權威汽車評級機構J.D.Power亞太公司發佈的2009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報告中, QQ3、QQ6榮登緊湊型車與高檔緊湊型車榜首。這是J.D. Power亞太公司連續第十年發佈中國新車質量調研SM(IQS)報告以來,自主品牌首次榮獲兩個細分產品類別的冠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點評:中國人渴望在民族汽車工業上樹立自己的品牌,奇瑞正是在這份深厚的寄望下成長起來的。令人欣慰的是,在外國老牌汽車企業的圍追堵截下,它所堅持的“質量”和“技術創新”的武器使它成功突出重圍,不僅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認可,也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與國際巨頭們PK得風生水起。
開始慶祝名族工業的勝利也許為時尚早,但畢竟它帶給了我們希望。而希望,是一種能將一切不可能變得可能的強大力量。

桑百川收購薩博

2009年12月11日,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汽”)以2億美元成功收購瑞典薩博汽車公司相關知識產權,開金融危機後國內企業成功購買歐美汽車先進成套技術先河。
北汽成功收購薩博技術,將為其自主品牌轎車的研發工作插上騰飛的翅膀。一是通過收購得到了先進的核心技術。二是通過收購取得了完整的質量與製造工藝體系,為產品技術的消化吸收和研發製造提供了有利條件。三是這次收購具有極高的性價比,為基於產品性能和成本控制的自主品牌產品市場定位提供了有利條件。
點評:也許北汽這次“走出去”不像其他企業的併購投資那樣引人注目,但它卻抓住金融危機後跨國併購難得的機遇,開啓了在發達國家收購先進成套設備的快樂之旅。

桑百川核心技術

2008年4月19日,百度榮獲首屆“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貢獻獎。獲獎理由為:百度在獲得本土市場絕對優勢之後,打破中國企業以低成本優勢進軍海外市場常規,直接以核心搜索引擎技術,參與國際上技術最前沿和競爭最激烈的信息服務領域,不僅能從根本上提升公司競爭力,對提升國家產業佈局聲望也有着極大貢獻。
2007年,百度正式宣佈“走出去”,並將日本作為國際化戰略第一站。經過短短1年發展,百度已經在日本開發出視頻搜索、博客搜索等富有特色的產品,從流量方面成為日本第四大獨立搜索引擎,在速度、運行穩定方面也全面趕超海外市場主要競爭對手。
2008年1月,知名互聯網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發佈了2007年全球十大搜索引擎排名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來自中國的搜索引擎百度,以超過IT巨頭微軟2.3個百分點的優勢居於全球搜索引擎排行榜第三名。徹底打破了美國互聯網公司一統天下的局面。
點評: 百度這個富有中國古典詩意的名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熟識。互聯網搜索業務作為現代社會一個標誌性的產業,明天的發展空間必將更為廣闊。百度的競爭力,值得我們有更多的期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