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樞甕牖

(漢語成語)

鎖定
桑樞甕牖(拼音:sāng shū wèng yǒu)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子及其後學《莊子·讓王》。 [1] 
桑樞甕牖(樞:門上的轉軸;牖:窗户)指用桑木做門軸,用破甕做窗户。形容家境貧寒。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4] 
中文名
桑樞甕牖
拼    音
sāng shū wèng yǒu
出    處
《莊子·讓王》
注音字母
ㄙㄤ ㄕㄨ ㄨㄥˋ ㄧㄡˇ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同義詞
甕牖桑樞

桑樞甕牖成語出處

戰國·莊子及其後學《莊子·讓王》:“蓬户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桑樞甕牖”。 [1] 

桑樞甕牖成語典故

原憲,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國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原憲以清淨守節、安貧樂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門是蓬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屋內上漏下濕,原憲端坐其中卻絲毫不覺清苦,以修習禮樂教化的儒道為樂。 [2] 
有一天,子貢去找原憲。他乘坐高頭大馬拉的車,穿着雪白華麗的衣服,因為小巷容不下他的大車,子貢只好下車步行到原憲家。 [2] 
當子貢到達原憲家裏時,原憲戴着用樺木皮做的帽子,拄着木頭枴杖出來迎接他。可能是看原憲一副窮困寒酸的樣子,子貢笑着説:“先生是生病了嗎?” [2] 
原憲對子貢這個嘲諷意味很濃的問題並沒有生氣:“我聽説沒有錢財叫作貧,學了道卻不能身體力行去做才叫作病,我現在是貧而不是病。” [2] 
子貢聽了原憲這番話後,十分慚愧。 [2] 
原憲不以自身所處環境而心懷不平,反而泰然處之,這是真正的君子心胸。唐朝吳筠賦詩《詠原憲子》讚歎道:“原生何淡漠,觀妙自怡性。蓬户常晏如,絃歌樂天命。無財方是貧,有道固非病。木賜欽高風,退慚車馬盛。” [2] 

桑樞甕牖成語寓意

君子無論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他的內心都是平靜而富裕的,因為他渴求的從來都不是物質的富足。其實只要內心是祥和平靜的,那麼無論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怎樣的境遇下,人們都能坦然處之。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嚷着要去尋找內心平和的人,其實內心的平和並不用特意尋找,它一直都在。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祥和,那麼到哪裏都一樣歡喜自在。當內心充滿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人見到真理。如果內心沒有快樂,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永遠不會找到樂土;心中若滿足快樂,哪怕身在牢獄茅屋,一樣可以悠然自在。原憲就是因為內心充實,才能在貧困中泰然自若。 [3] 
內心的充實不僅可以讓君子不貪戀身外之物,也能讓君子跳出“自私”的圈子,真正做到無私。一個人如果能夠管住自己的內心,不整日想着“我需要這個,我需要那個”,那麼他必然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因為他擁有的正是他喜歡的。所以説要想操控自己的人生,主要就是要看自己的內心。對人少一些猜忌,多一分真情,使自己的內心開闊些,就會發現人生大有不同。 [3] 

桑樞甕牖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桑樞甕牖”指用桑木做門軸,用破甕做窗户,形容家境貧寒。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1]  [4] 
“桑樞甕牖”也作“甕牖桑樞”。 [1] 
  • 運用示例
宋·孫規《謝尚書侍郎啓》:“人見簞食瓢飲之不堪,孰知甕牖桑樞之非病。” [1]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一折:“有一日夢飛熊得志扶炎漢,才結果桑樞甕牖,平步上玉砌雕欄。” [1] 
元·朱庭玉《襖神急·貧樂》曲:“桑樞甕牖自由咱,失之何足悲。” [1] 
元·汪元亨《折桂令·歸隱》曲:“韜光晦跡閒居,簞食壺漿,甕牖桑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