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魯吉亞王國

鎖定
格魯吉亞王國(格魯吉亞語: 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ს სამეფო),格魯吉亞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由巴格拉特三世於978年建立。11世紀~12世紀為其強盛時期。13世紀,被蒙古軍攻陷。1340年代,該王朝重新獲得統治權。1366年開始,蒙古人再次征討,於1466年,格魯吉亞王國解體。 [1] 
中文名
格魯吉亞王國
外文名
the Kingdom of Tamar of Georgia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第比利斯
政治體制
君主制

格魯吉亞王國簡史

格魯吉亞王國混戰

王國國徽 王國國徽
阿拉伯帝國在格魯吉亞的統治結束後,格魯吉亞分裂成許多獨立而又相互敵對的封建公國:卡赫齊公國(княжествоКахети)、愛列京公國(княжествоЭрети)、陶—克拉爾哲季公國(Тао—Кларджетскоекняжество)和阿布哈茲王國(Абхазскоецарство)。
8世紀時,今格魯吉亞北部邊界生活着高加索人,南邊與東邊的邊界不停變換着一些國家。當時的格魯吉亞西南臨恰拉西河和穆特克拉裏河,東南臨傑別達峽谷。由傑莫、科威莫和什達·卡爾特利等幾個地區組成,當代的格魯吉亞就是在卡爾特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9世紀,阿布哈茲王列昂二世(ЛеонII)統一了西格魯吉亞,以庫塔伊西(Кутаиси)為中心建立了艾格利斯—阿布哈茲王國(Эгрис—Абхазское царство)。978年,巴格拉繼任阿布哈茲王。10世紀末,拜占庭馬其頓王朝進攻阿布哈茲王國,1001年,阿布哈茲被併入馬其頓王朝。10世紀末~11世紀初,格魯吉亞諸公國展開混戰,1008~1010年,陶—克拉爾哲季公國的巴格拉特三世(БагратIII,975~1014年在位)打敗卡赫季亞公國和愛列京公國,統一了除阿布哈茲以外的格魯吉亞,建立了巴格臘提王朝(Багратионы)。
1064年,土耳其塞爾柱克人圍攻格魯吉亞,佔領了阿哈爾卡拉季。1068年,塞爾柱克人再次進攻格魯吉亞,佔領了格魯吉亞南部地區。1073年,塞爾柱克人第三次進攻格魯吉亞,被格魯吉亞人民擊退。1083年,格魯吉亞向土耳其人求和,成為向土耳其交納貢賦的屬國。
這一時期,格魯吉亞的封建制度不斷髮展,封建貴族掠奪了大量土地,農民處於被奴役的地位。 [1] 

格魯吉亞王國格魯吉亞鼎盛

疆域版圖 疆域版圖
11~12世紀是格魯吉亞的鼎盛時期。1089~1125年,格魯吉亞國王達維特(大衞四世)在迪德格里戰役大破塞爾柱人,奪回被塞爾柱佔領的外高加索希爾凡公國和亞美尼亞北部大片土地。12世紀50年代至13世紀初,格奧爾基亞三世(ГеоргияIII)和塔瑪拉女王(Тамара)統治時期,格魯吉亞成為高加索地區最強大的國家,其影響力擴大到了波斯和黑海沿岸西南部。
塔瑪拉女王是格魯吉亞的第一位女性君主。在她執政時期,格魯吉亞積極向外擴張,打敗了阿塞拜疆,還奪取了亞美尼亞的若干土地。1204年,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瓦解,這為格魯吉亞向黑海東南沿岸擴張提供了機會,格魯吉亞乘機奪取了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市。1210年,格魯吉亞進入波斯,佔領了一些地區。
格魯吉亞的統治者達維特四世(ДавидIV)和塔瑪拉女王在各自的統治時期對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格魯吉亞與俄羅斯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繫。12世紀中期,基輔迎娶了格魯吉亞公主,1185年烏拉基米爾—蘇茲達裏國王之子尤利與塔瑪拉女王聯姻。 [1] 

格魯吉亞王國蒙古帝國統治

13世紀開始,格魯吉亞國內王權和封建主之間的矛盾加劇,外部面臨蒙古—韃靼人的入侵,使格魯吉亞政治和經濟的統一繁榮受到嚴重威脅。1213年,塔瑪拉女王的兒子格奧爾基四世(ГеоргийIV)繼位,宮廷內部矛盾更加尖鋭,王權開始受到限制。
1217年,蒙古軍隊入侵格魯吉亞。格魯吉亞軍隊戰敗。在與蒙古軍隊的戰鬥中,國王格奧爾基四世受傷,於1223年去世,國王的妹妹魯蘇丹(Русудан)繼承王位。1225年,花剌子模王扎闌丁(Джалал-ад-Дин)開始進攻格魯吉亞,第比利斯等幾座大城市被佔領。扎蘭丁的進攻沉重打擊了格魯吉亞國力,使其在很長時間內都不能恢復,格魯吉亞的強盛時期結束。在扎蘭丁敗亡於多方聯軍後,蒙古繼續開展對格魯吉亞王國的侵略。
1243年,格魯吉亞與蒙古簽訂合約,格魯吉亞接受了金帳汗國的統治,格魯吉亞向其繳納貢賦並提供兵源,格魯吉亞的王位繼承人由蒙古人指定。1245年女王魯蘇丹去世後,無人繼承王位。蒙古人對格魯吉亞進行了行政劃分,任命格魯吉亞人為行政長官。在蒙古殘酷統治下,格魯吉亞人民不願服從外族的征服,一些地方開始策劃起義。王位的空缺加劇了政治鬥爭。經過殘酷角逐,格魯吉亞出現了兩個國王。而蒙古為鞏固對格魯吉亞的統治,支持格魯吉亞的分裂局面,對兩位新國王的合法地位都予以承認。1247年,兩位國王通過談判決定共同治理國家。
13世紀中葉,蒙古的幾個汗國間發生戰爭。格魯吉亞乘機分別於1259年和1260年舉行起義,但最終沒能抵擋強大的蒙古騎兵,只好退守格魯吉亞北部,格魯吉亞分為南北兩部分。1266年,格魯吉亞的薩姆茨赫公國(княжествоСамцхе)與蒙古達成了和解,宣佈獨立,這樣格魯吉亞分為了三個部分。13世紀70年代,格魯吉亞國內局勢十分混亂。三個公國並不團結,北部格魯吉亞與金帳汗國交往甚密。
蒙古的入侵和統治給格魯吉亞帶來了嚴重後果。戰亂使人民流離失所,城市被毀,農業、種植業和商業貿易大受打擊。連年的戰爭和流行病的傳播使人民生活不斷惡化,人口鋭減。同時,蒙古還在格魯吉亞制定了嚴厲的賦税制度,收取的賦税包括錢財、木材和牲畜等種類多達40多種。此外,格魯吉亞還為蒙古帝國的擴張提供了9萬多名士兵,這些士兵大多客死異鄉。

格魯吉亞王國帖木兒帝國統治

14世紀初,格奧爾基五世(ГеоргийV)開始統治格魯吉亞。當時蒙古帝國已經開始衰敗。格奧爾基五世與蒙古的敵人伊利汗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1327年,格奧爾基五世把蒙古軍隊趕出了格魯吉亞,1329年,格奧爾基五世收復了格魯吉亞南部,格魯吉亞再次實現統一。
1386年,帖木兒率軍攻佔第比利斯,格軍大敗,第比利斯被入侵者血洗,國王和王后都成了俘虜。1387年,帖木兒再次進攻格魯吉亞。1394年,帖木兒入侵薩姆茨赫公國,該地居民激烈抗爭。帖木兒繼而在北高加索大敗金帳汗國,從而佔領了北高加索。此後,帖木兒又多次進攻格魯吉亞,在各地人民的堅決抵抗下,雙方於1403年達成協議,格魯吉亞向其繳納沉重的賦税。與帖木兒帝國的戰爭使格魯吉亞再次受到巨大打擊,王權被嚴重削弱,經濟陷入癱瘓。 [1] 

格魯吉亞王國波斯入侵

15世紀,格魯吉亞分裂為卡爾特利王國(Картлийскоецарство)、卡赫齊王國(Кахетинскоецарство)、伊梅列季亞王國(Имеретинскоецарство)和薩姆茨赫—薩姆巴戈公國(княжествоСамцхе—Саатабаго,位於格魯吉亞南部)。格魯吉亞的分裂促使半獨立領主制度的形成,領主隸屬於掌管着豁免權和行政權、訴訟權的王公。
16~18世紀,格魯吉亞受到波斯和土耳其的入侵,併成為了雙方爭奪外高加索的戰場。16世紀初,伊梅列季亞公國國王亞歷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II)統一了整個西格魯吉亞。1510年,巴格拉特三世(БагратIII)繼位為伊梅列季亞國王。1543年和1545年,土耳其兩次進攻格魯吉亞,導致伊梅列季亞王國分裂為麥格列里斯王國(Мегрельскоецарство,又稱Одиши)和古利雅公國(Гурийскоекняжество)。16世紀40年代,伊梅列季亞王國和卡爾特利王國結成聯盟共同抵抗土耳其人。1555年,波斯和土耳其達成協議,薩姆茨赫—薩姆巴戈公國分為東西兩部分。這樣,波斯承認了土耳其對西格魯吉亞的控制。 [1] 

格魯吉亞王國經濟

在格魯吉亞王國鼎盛時期,格魯吉亞的經濟十分繁榮。新農具和灌溉系統的使用推動了農業迅速發展。葡萄種植業開始成為農業中的主要產業之一,葡萄種類達500多種。小麥、黍和大麥的種植也佔有重要地位。畜牧業、蔬菜種植、園藝和紡織業初具規模。
隨着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發展到了較高水平,出現了一些新城市,城市居民中大部分是手工業者和商人。除了紡織、編織和製陶業等古老行業外,鑄金、木工、鐵器、麪包製作、抄寫和裝訂等新行業廣泛興起。人們不僅利用粘土燒製器皿,還利用玻璃、水晶、金和銀等材料製造器皿。此外,出現了有師傅和僱工勞作的生產作坊,形成了固定的制度規則。商業隨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變得十分活躍。格魯吉亞與拜占庭、俄羅斯、埃及、中國、亞美尼亞和阿拉伯等國都建立起貿易關係。
當時絕大多數農民和手工業者都沒有人身自由,大多數人居住在農村,屬於王室、封建主和教會,村舍中每家農户都有份地。只有極少數的城市手工業者擁有人身自由,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 [1] 

格魯吉亞王國歷任國王

  • 巴格拉特三世(1008-1014)978年為阿布哈茲國王 [2] 
  • 吉奧爾基一世(გიორგი I,Giorgi I,1014-1027)
  • 巴格拉特四世(1027-1072)
  • 吉奧爾基二世(1072-1089)
  • 大衞四世“建國者”(დავით IV აღმაშენებელი,Davith IV Aghmashenebeli,1089-1125)
  • 德米特爾一世(დემეტრე I,Demetre I,1125-1156)
  • 大衞五世(1155)共治國王,在位六個月
  • 吉奧爾基三世(გიორგი III,Giorgi III,1156-1184)
  • 薩瑪麗(თამარი,Thamari,1184-1213)格魯吉亞女王,奧塞梯王后
  • 吉奧爾基四世·拉沙(გიორგი IV ლაშა,Giorgi IV Lasha,1213-1223)
  • 魯蘇丹妮(რუსუდანი,Rusudani,1223-1245)格魯吉亞女王
  • 大衞六世“智者”(დავით VI ნარინი,Davith VI Narini,1245-1293)魯蘇丹妮之子,兼伊梅列希國王,非巴格拉季昂尼王朝
  • 大衞七世·烏魯(დავით VII ულუ,Davith VII Ulu,1247-1270)吉奧爾基四世的私生子
  • 德米特爾二世“自我犧牲者”(დემეტრე II თავდადებული,Demetre II Thavdadebuli,1270-1289)
  • 瓦赫坦格二世(ვახტანგ II,1289-1292)大衞六世之子,非巴格拉季昂尼王朝
  • 大衞八世(1293-1311)
  • 吉奧爾基五世“輝煌的”(გიორგი V ბრწყინვალე,Giorgi V Brtskinvale,1299-1302,1314-1346)
  • 瓦赫坦三世(1298-1308)
  • 吉奧爾基六世“年幼的”(გიორგი VI მცირე,Giorgi VI Mcire,1311-1313)
  • 大衞九世(1346-1360)
  • 巴格拉特五世“偉大的”(ბაგრატ V დიდი,Bagrat V Didi,1360-1393)
  • 吉奧爾基七世(1393-1407)
  • 康斯坦丁一世(კონსტანტინე I, Konstantine I,1407-1412)
  • 亞歷山大一世“偉大的”(ალექსანდრე I დიდი,Aleksandre I Didi,1412-1443)
  • 瓦赫坦格四世(1443-1446)
  • 吉奧爾基八世(1446-1466)1466年後為卡赫希國王
  • 巴格拉特六世(1466-1478)1463年-1466年為伊梅列希國王
  • 康斯坦丁二世(1478-1490)1490年為卡特利國王

格魯吉亞王國分裂後情況

格魯吉亞王國卡特利

  • 康斯坦丁二世(1490-1505)
  • 大衞十世(1505-1524)
  • 吉奧爾基九世(1524-1534)
  • 盧阿爾薩布一世(ლუარსაბ I,Luarsab I,1534-1558)
  • 西蒙一世(სიმონ I,Simon I,1558-69,1578-1600)
  • 大衞十一世(1569-1578)
  • 吉奧爾基十世(1600-1605)
  • 盧阿爾薩布二世(1605-1615)
  • 巴格拉特七世(1615-1619)
  • 西蒙二世(1619-1631)
    • 1631年至1633年併入卡赫希
  • 羅斯托姆(Rostom,1633-1658)
  • 瓦赫坦格五世(1658-1676)
  • 吉奧爾基十一世(1676-1688,1703-1709)
    • 1688年-1703年併入卡赫希
  • 凱霍斯羅(ქაიხოსრო,Kaihosro,1709-1711)
  • 耶塞(იესე,Iese,1714-1716,1724-1727)
  • 巴卡爾(Bakar I,1716-1719,1723)
  • 瓦赫坦格六世(1716-1724)
    • 1727年-1744年,卡特利與卡赫希被波斯合併為卡特利-卡赫希王國
  • 泰穆拉茲二世(1744-1762)1732-1744為卡赫希國王
    • 1762年卡特利與卡赫希重新合併。

格魯吉亞王國卡赫希

  • 吉奧爾基一世(1466-1476)
  • 亞歷山大一世(1476-1511)
  • 吉奧爾基二世(1511-1513)
  • 列萬(1520-1574)
  • 亞歷山大二世(1574-1603,1604-1605)
  • 大衞一世(1603-1604)
  • 吉奧爾基三世(1604-1605)
  • 康斯坦丁一世(1605)
  • 泰穆拉茲一世(1605-14,1615-1616,1623-1633,1636-1648)
    • 被波斯佔領(1614-1615,1616-1623,1633-1636)
    • 1648年-1656年併入卡特利
    • 被波斯佔領(1656-1664)
  • 阿爾希爾(1664-1675)
    • 被波斯佔領(1675-1703)
  • 伊拉克略一世(ერეკლე I,Erekle I,1703-09)1688-1703為卡特利國王
  • 大衞二世(1703-1722)
  • 康斯坦丁二世(1722-1732)1727-1732年為卡特利-卡赫希國王
  • 泰穆拉茲二世(1732-1744)1732-1744年為卡特利-卡赫希國王,1744-1762為卡特利國王
  • 亞歷山大三世(1735-1737)
  • 伊拉克略二世(1744-1762)
    • 與卡特利重新合併

格魯吉亞王國伊梅列希

(西格魯吉亞)
埃爾澤魯姆王朝
  • 大衞一世“智者”(1259-1292)1245-1293為格魯吉亞國王,稱大衞六世
  • 康斯坦丁一世(1292-1327)
  • 米哈埃裏一世(მიქაელი I,Mikhaeli,1327-1329)
  • 巴格拉特一世“年幼的”(ბაგრატ I მცირე,Bagrat I Mcire,1329-1330)
    • 1330年-1387年併入格魯吉亞。
  • 亞歷山大一世(1387-1389)
  • 吉奧爾基一世(1389-1395)
  • 康斯坦丁二世(1395-1401)
    • 1401年-1445年併入格魯吉亞。
巴格拉特王朝
  • 德米特爾(1445-1455)格魯吉亞國王亞歷山大一世次子,格魯吉亞末王康斯坦丁二世之父
  • 巴格拉特二世(1455-1478)亞歷山大一世的曾外孫,1466-1478為格魯吉亞國王,稱巴格拉特六世
  • 亞歷山大二世(1478,1483-1510)
    • 1478年-1483年併入卡赫希。
  • 巴格拉特三世(1510-1565)
  • 吉奧爾基二世(1565-1585)
  • 康斯坦丁三世(1585-1586)
  • 列萬(1586-1589)
  • 巴格拉特四世(1589-1590)
  • 羅斯托姆一世(1590-1605)
  • 吉奧爾基三世(1605-1639)
  • 亞歷山大三世(1639-1660)
  • 巴格拉特五世(1660,1661,1664-1668,1668-1678,1679-1681)
朱朱尼亞什維利王朝
  • 瓦赫坦格·朱朱尼亞什維利(Vakhtang Jujuniashvili,1660-1661,1668)
巴格拉特王朝
  • 阿爾希爾(1661-1663,1678-1679,1689-1691,1695-1696,1698)
古利亞王朝
  • 德米特爾·古利亞(Demetre Gurieli,1663-1664)蒙格雷裏大公爵
巴格拉特王朝
  • 亞歷山大四世(1681,1683-1689,1691-1695)
古利亞王朝
  • 吉奧爾基四世·古列利(1681-1683)古利亞公爵吉奧爾基三世
哥查什維利王朝
  • 吉奧爾基五世(1696-1698)
巴格拉特王朝
  • 西蒙(1698-1701)亞歷山大四世的私生子
古利亞王朝
  • 瑪米亞·古列利(1701-1702,1711-1712,1713-1714)古利亞公爵
阿巴希澤王朝
  • 吉奧爾基六世·阿巴希澤(1702-1707)
巴格拉特王朝
  • 吉奧爾基七世(1707-1711,1712-1713,1714-1720)亞歷山大四世的私生子
古利亞王朝
  • 吉奧爾基八世·古列利(1720)古利亞公爵吉奧爾基四世
巴格拉特王朝
  • 亞歷山大五世(1720-1741,1741-1752)
  • 吉奧爾基九世(1741,1752)
  • 瑪穆卡(1746-1749)吉奧爾基七世之子
  • 所羅門一世“偉大的”(1752-1766,1768-1782)亞歷山大五世之子
  • 泰穆拉茲(1766-1768)瑪穆卡之子
  • 大衞二世(1782-1792)吉奧爾基九世之子
  • 所羅門二世(1792-1810)亞歷山大五世之孫
    • 1810年,伊梅列希併入俄羅斯。

格魯吉亞王國重新統一

  • 伊拉克略二世(1762-1798)
  • 吉奧爾基十二世(1798-1800)
    • 1800年,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

格魯吉亞王國王位繼承者

卡特利系
  • 巴卡爾一世(1727-1750)
  • 亞歷山大(1750-1791)
  • 格奧爾基(1791-1852)
  • 尼古拉伊(1852-1861)
  • 約安尼(1861-1898)
    • 無嗣
卡特利系穆赫拉尼公爵家族
  • 康斯坦丁四世(1801-1842)
  • 約安尼二世(1842-1895)
  • 康斯坦丁五世(1895-1903)
  • 亞歷山大(1903-1918)
  • 格奧爾基(十三世)(1918-1957)
  • 伊拉克略三世(1957-1977)稱格魯吉亞王室家族族長
  • 格奧爾基十四世(1977-2008)稱格魯吉亞王室家族族長
  • 大衞十三世(2008-)稱格魯吉亞王室家族族長,格奧爾基十四世次子
卡赫希系
  • 大衞十二世(1800-1819)
  • 約安尼二世(1819-1839)
  • 約安尼三世(1839-1880)
  • 大衞十三世(1880-1888)
  • 彼得一世(1888-1922)
  • 康斯坦丁三世(1922-1939)
  • 彼得二世(1939-1984)
  • 努格扎爾(1984-)
伊梅列希系
  • 所羅門二世(1810-1815)伊梅列希末代國王
  • 大衞三世(1815-1820)所羅門二世堂兄
  • 萬諾一世(1820-1869)
  • 亞歷山大六世(1869-1895)
  • 大衞四世(1895-1937)
  • 西蒙二世(1937-1951)大衞四世堂侄
  • 伊拉克裏一世(1951-)西蒙二世的侄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