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陵蘭冰川

鎖定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宣稱,於2010年8月5日格陵蘭島彼得曼冰川出現大面積崩塌,70公里冰架損失1/4,致使一個相當於美國曼哈頓面積4倍的“冰島”形成。 2019年8月4日據美國CNBC電視台報道,格陵蘭冰川8月1日一天融化120億噸,創歷史紀錄。 [1] 
中文名
格陵蘭冰川
外文名
Greenland's glaciers
面    積
1700000 km²
厚    度
3千米厚

格陵蘭冰川漂移融化

格陵蘭島覆蓋着170萬平方公里的冰原――幾乎相當於墨西哥的領土――而且冰殼有3千米厚。一旦它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漲7米。
格陵蘭島南部的冰川正不斷融化和移動。事實上,從1996年到2005年,Kangerdlugssuaq冰川以每年14公里的速度向海洋移動,使它成為世界上移動最為迅速的冰川之一。根據最新的研究,格陵蘭島海岸的所有冰川已經歷或即將經歷這樣的移動加速,這或許意味着格陵蘭島的冰將讓世界海平面上升,幅度甚至超過了科學家們的預期。
“冰原的形成和融化,都要經歷漫長的歲月,不過冰川能迅速對温度的變化做出反應。”美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冰川學家Eric Rignot表示,“格陵蘭島冰川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要比當前模型研究做出的預測更為嚴重――幅度更大,速度也更快。”
Rignot和堪薩斯州大學的Pannir Kanagaratnam合作,研究有關格陵蘭冰川的衞星數據。新衞星和新手段的出現,允許他們計算出冰川移動和融化的速度究竟有多快,以及底層的基岩是怎樣的。分析這些數據,研究者們發現冰川移動的速度比之前任何人預言的都要快。他們進一步斷言,即使是格陵蘭島北部的冰川也在移動之中,而且在短短10年內,這些冰川失去的淡水總量翻了一番還要多,從每年90立方千米增加到224立方千米,“洛杉磯一年的用水總量是1立方千米,” Rignot指出,“200立方千米淡水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目前的氣候研究模型,並沒有考慮到冰川的漂移,因此低估了冰的融化和冰川邊緣崩裂產生的衝擊。研究者將質疑和相關的細節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上。追溯過去1個世紀的氣象記錄,發現僅僅在過去20年前,格陵蘭島南部的氣温已經上升了3℃,兩人遂推測,這種融化會成為冰川沿着基岩上流動的潤滑劑。考慮到更高的冰川移動速度,他們計算出在全球海平面每年上漲的3毫米中,格陵蘭因素導致了0.57毫米。
不過,格陵蘭島覆蓋着170萬平方公里的冰原――幾乎相當於墨西哥的領土――而且冰層有3公里厚。如果它融化,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漲7米――雖然這件事不會在短期內發生。“格陵蘭島的南半部正對氣候變暖做出反應,”Rignot補充道,“北半部則正在等待,不過並不認為它們會等候太久。 [2] 
美國科學家的最新(2010年9月)研究發現,丹麥格陵蘭島上的永久性冰蓋正在以近百年以來最快的速度融化,尤其是在夏季。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氣候學家默尼爾德説,2010年夏天格陵蘭島融化的冰蓋體積高達540立方公里,比正常年份高出25%到50%。 在最近10年到12年,格陵蘭島夏季氣温逐年上升。計算顯示,夏季融化的冰蓋體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迅速融化的冰層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也會給地勢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帶來危險。 默尼爾德指出,1972年夏天格陵蘭島只有17%的冰蓋融化,而2010年夏天這個比例高達52%。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極地研究中心的氣候學家經調查也得出結論認為,2010年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速度是1873年以來最快的。 [3] 

格陵蘭冰川消退速度

2010年7月14日,美國的冰川研究人員利用衞星持續對格陵蘭島最活躍的幾座冰川進行監測,他們發現有着格陵蘭冰川之母之稱的Jakonbshavn冰川的北翼一夜之間就消退了1.61公里。美國宇航局冰凍圈項目的科學家瓦格納説,在幾個晚上之前,這座冰川上就裂了一個大縫,兩個晚上之後,冰塊就從冰川上脱落了,隨着水飄走,脱落部分的面積大約是曼哈頓島1/8這麼大,創下了冰川縮小最快速度的新記錄。但是這還沒完,7月12日研究人員又在這座冰川的南翼發現了一個新裂縫,這個裂縫更大,是否會產生一個新浮冰還不得而知。
Jakonbshavn冰川的消退,所流失的水都能填下一個美國大峽谷了,專家説冰川的消退速度如此之快,顯然是由不斷加劇的全球變暖引起的,Jakonbshavn冰川的前面往往會漂浮着大約6.44公里寬的海冰,這確保周圍的海水保持很低的温度,使得冰塊很難從冰川上脱落下來,一般冰川會在夏季縮小,但是到了冬天,在它周圍的海冰的幫助之下,會使它重新壯大。研究人員表示,缺少海冰顯然改變了這一切。 [4] 
2019年8月4日據美國CNBC電視台報道,格陵蘭冰川一天融化120億噸 創歷史紀錄,炙烤歐洲的熱浪,已經轉移到格陵蘭島。預計僅8月1日一天,就有120億噸冰融化流入海里,創下格陵蘭冰川單日融化的最高紀錄。NASA地球觀測站提供的一張衞星圖像顯示,格陵蘭島西北部靠近冰蓋邊緣地區出現融水池。 [1] 

格陵蘭冰川崩塌分裂

美國特拉華大學海洋學和工程學副教授安德烈亞斯·明肖2010年8月6日表示,藉助美國航天局衞星數據,他發現,格陵蘭島現存兩大冰川之一的彼得曼冰川5日分裂出一個面積約為260平方公里的巨型浮冰島。這是北極地區近50年來發生的最大冰川分裂事件。
據明肖介紹,分裂出的新浮冰島大小相當於四個紐約曼哈頓島,厚度達到約160米,相當於紐約帝國大廈高度的一半,它將進入格陵蘭島和加拿大之間的內爾斯海峽
美國特拉華大學海洋科學和工程學教授安德烈亞斯·明肖稱,這個龐大的分離冰島是於8月5日出現崩塌分離的,這個冰島將漂流至阿瑞斯海峽,該海峽位於格陵蘭島和加拿大之間北極區域以南1000公里處。分離的冰島面積有260平方公里,厚度是紐約帝國大廈高度的一半。
這個冰島是從格陵蘭島兩個最大冰川之一的彼得曼冰川上分離的,彼得曼冰川形成這一規模已有7-8年時間,科學家們預計未來它再也不會繼續增大,實際上它在近年裏一直處於分離崩塌的邊緣。 [5] 

格陵蘭冰川分解原因

科學家稱,2010年前6個月是全球記錄最高温度時期。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地球升温,但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排放的温室氣體將使全球氣温升高更快。
明肖表示,過去七八年中,位於格陵蘭島西北部的彼得曼冰川在不斷擴大,他曾經預計將有浮冰分裂,但沒想到分裂出的浮冰如此大。北極圈內上一次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冰川分裂還是在1962年,當時沃德・亨特冰架分裂出一個巨型浮冰島。彼得曼冰川位於為北緯81度、西經61度附近,據北極點約有1000公里。美國航天局衞星拍攝的圖像顯示,5日發生的冰川分裂事件導致彼得曼冰川喪失了約四分之一的浮冰架。
目前沒有人能準確地證實該現象是由於全球氣候轉暖導致的,但也沒有人聲稱不是由於全球氣候轉暖導致的。安德烈亞斯·明肖稱,“分離冰島的淡水存儲量可使德拉瓦河或者哈德遜河流淌兩年多,同時,這也能為美國居民用水提供120天。”他指出,很難判斷是否此次冰川分離事件是由於全球氣候轉暖造成的,因為彼得曼冰川周圍保持海水的觀測資料僅記錄於2003年。冰川下海水流過是導致冰川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