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栗色鶉螺

鎖定
栗色鶉螺(學名:Tonna galea):是玉黍螺目、鶉螺科、鶉螺屬的一種軟體動物。尺寸15釐米。貝殼薄,球形,螺塔低呈圓錐形。胎殼黃褐色,與後生殼有明顯的區別。殼表有螺旋肋。殼口寬闊有明顯的水管溝。沒有口蓋,有明顯的水管溝。個體大,貝殼輕又薄。螺塔各層間的縫合線深,臍孔極窄。體層有15-20條扁平而寬的螺肋,上半部的螺肋間夾有較小的肋,螺肋在外唇上形成相應的凹刻。殼表為栗色,縱紋色較淺,殼頂為紫色,殼口外唇白色,邊緣褐色。
棲息於近海珊瑚礁、沼澤濕地和海灣,常棲息在潮下帶。喜歡柔軟、沙質和泥濘的海牀,裸露的海牀或被海洋植物佔據的海牀。食物主要由海蔘組成,也以海膽、海星為食。分佈在北大西洋,遠至西非海岸、地中海和加勒比海。主要分佈於馬來西亞、印尼和中國。
(概述圖參考來源: [6] 
中文名
栗色鶉螺
拉丁學名
Tonna galea
外文名
Giant Tun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玉黍螺目
鶉螺科
鶉螺屬
栗色鶉螺
亞    種
無亞種 [10]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保護歐洲野生動物與自然棲息地公約》附錄Ⅱ
同義學名1
Buccinum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2
Cadium galea Link, 1807
同義學名3
Tonna (Tonna) galea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4
Tonna (Tonna)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5
Dolium (Dolium)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6
Dolium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7
Cadium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8
Cadus gale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9
Tonna galea abboti Macsotay & Campos Villaroel, 2001
同義學名10
Dolium antillarum Mörch, 1877 [10] 

栗色鶉螺形態特徵

栗色鶉螺成體的腹殼非常大,平均高度為15釐米,最大18釐米。 [4]  該物種的標本有人頭大小。外殼薄且膨脹,但仍然相對堅固結實。殼在年輕時幾乎是透明的;那時,表面的橫向肋條僅由稍深的色調線表示。然而,就其重量而言,薄殼比大多數其他大型海螺的殼要輕得多。殼的孔徑是“明顯的圓形”和寬。 [1] 
圓錐形的尖頂由六個凸出的、非常明顯的螺紋組成,外部有寬、平、略微凸起的肋骨,由狹窄而淺的溝隔開。尖頂的螺紋由深溝縫線隔離。體螺紋是圓形的並且非常腹腔。孔大,近卵形,內部呈淡紅色,有橫稜,與外面的溝相對應。外唇擴張、起伏,邊緣帶有黑色或深棕色。內唇呈白色,在體輪的腹部呈非常薄的板狀展開。小柱光滑,拋光,在臍左側形成粗肋,以橫紋為標誌,終止於基部的邊緣。該殼的外表面為均勻的淡紅色;然而,肋骨上出現寬斑或不規則的棕白色斑點,非常顯着。 [2] 
該動物為清澈的棕紅色,無斑點,其觸鬚向尖端環繞,有一個寬紅褐色的環。下面的腳是深紫色的,邊緣繡有深棕色。栗色鶉螺擁有巨大的唾液腺。此外,栗色鶉螺也是一種發光物種;這是前肢腹足動物中極為罕見的特徵。當它的腳“伸展得很好”穿過水中時,它會發出綠白色的光。 [3] 

栗色鶉螺棲息環境

該物種棲息於近海珊瑚礁、沼澤濕地、海灣和小海灣,特別是海蔘、岩石、沙子和貝殼棲息地。首選棲息地是帶有海草牀的泥濘或沙質海牀。在地中海,這些栗色鶉螺通常棲息在從地表以下到120米的深海底。深度範圍0-2359米;熱帶,首選温度25°C;緯度35°N-38°S,經度97°E-0°E。 [4] 

栗色鶉螺生活習性

肉食性,並利用其位於頭頂的兩個長喙來包圍獵物,食物主要由海蔘組成。在較小程度上,它還以海膽、海星為食。該物種的防禦和進攻武器是含有硫酸和天冬氨酸的唾液酸,用於殺死獵物或挖洞。作為一種防禦機制,栗色鶉螺在受到干擾時會噴出其高酸性唾液。這含有大約2-5%的硫酸,用於殺死獵物。 [5] 
栗色鶉螺喜歡柔軟、沙質和泥濘的海牀,裸露的海牀或被海洋植物佔據的海牀。白天它們通常被埋藏在海牀裏,被隆起的沙泥所覆蓋,軟體動物會從底層的沙泥裏鑽出來,在黑暗的環境中潛入狩獵。在深度從20米到120米不等處最容易發現它們。 [9] 
腹足動物具有退縮到自己的貝殼裏的生存方式。身體質量最大的部分是健壯的足,足底寬闊,軟體動物在海牀上爬行。內臟囊在其上方以螺旋狀纏繞的方式穿透到殼中。從頭部的前部伸出兩條細長的觸手,它們的底部有眼睛。在觸手上方,有一個帶有嗅覺器官的華麗的非常靈活的虹吸管,下面是嘴,像長鼻一樣,具有充足的擴張能力。可以縮進或將獵物拖入體內。而吸進的食物被來自腸道某些腺體的酸性汁液固定並殺死,然後通過緩慢的吸力吸收。 [9] 

栗色鶉螺分佈範圍

分佈在北大西洋(特別是加那利羣島馬德拉羣島)、地中海、加勒比海以及安哥拉、佛得角和西非海岸附近的水域中。 [4] 

栗色鶉螺繁殖方式

夏季結束標誌栗色鶉螺繁殖期的開始,在此期間,該物種在夜間在海底移動,產下一條淡粉色的薄卵帶。與許多其他軟體動物不同,它們在排出卵的同時循環前進,因此建造同心帶,巨型隧道以直線或幾乎直線前進;結果是一個筆直的、略微起伏的花彩帶,其寬度由30到50粒卵不等;粒徑大約20-30釐米,長度通常達到數米。因此,沉積物中可能包含4000-8000粒卵,它們由可能具有防腐性能的白色粘液保持在一起,對可能的捕食者具有驅避作用,並且可能對後代提供營養。 [9] 
這些卵將在30多天的時間內孵化,產生的幼體將在浮游生物中游蕩6-8個月。在這段時間之後,倖存者將在海牀上休息,開始它們作為年輕腹足動物的生活。在這個新的存在中,它們的習慣將主要是夜間活動。在黑暗的幫助下,它們將擺脱白天保護它們的底層,捕捉它們通常的獵物:海蔘和雙殼類動物。在較小程度上還會捕食其他棘皮動物,如沙海星或海膽、小型腹足類動物、甲殼類動物,甚至睡在海底的魚類。 [9] 

栗色鶉螺保護現狀

栗色鶉螺保護級別

列入《保護歐洲野生動物與自然棲息地公約》和保護地中海免受污染的《巴塞羅那公約》議定書的附錄Ⅱ。 [7-8] 

栗色鶉螺種羣現狀

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説,栗色鶉螺最兇猛的天敵是人類,他們從海牀中撿起它,吃掉它味道鮮美的肉,然後奪取貝殼,為收藏家所垂涎。儘管《保護歐洲野生動物與自然棲息地公約》為保護歐洲自然棲息地及其居民提供了保護,但在許多市場上仍然可以找到它並不少見,儘管它在自然界中越來越少。 [9] 
參考資料
  • 1.    A Percy Morris.A Field Guide to Shells: Atlantic and Gulf Coasts and the West Indies: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01年:206
  • 2.    Kiener (1840). General species and iconography of recent shells : comprising the Massena Museum, the collection of Lamarck, the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recent discoveries of travellers; Boston :W.D. Ticknor,1837 (described as 'Dolium olearium)
  • 3.    Y.Haneda Studies on Luminescence in Marine Snails(PDF). Pacific Science. 1958,12 (2): 152–156.
  • 4.    Tonna galea (Linnaeus, 1758)  .sealifebase[引用日期2022-02-10]
  • 5.    I. O.Alyakrinskaya Morpho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nutrition of certain predatory gastropods(PDF)[J]. Biology Bulleti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2002,29 (6): 589–600.
  • 6.    Tonna galea 栗色鶉螺  .潛水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10]
  • 7.    Tonna galea  .Monaco Nature Encyclopedia[引用日期2022-02-10]
  • 8.    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European Wildlife and Natural Habitats - Bern Convention  .European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and Observation Network[引用日期2022-02-10]
  • 9.    Tonna galea  .Monaco Nature Encyclopedia[引用日期2022-02-11]
  • 10.    Tonna galea (Linnaeus, 1758)  .BioLib.cz[引用日期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