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査謙

(査謙)

鎖定
査謙人名原名查貴師,安徽當塗人,字嘯仙,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物理學家、教育家,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
中文名
査謙
出生地
安徽當塗
出生日期
1896
逝世日期
1975
職    業
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

目錄

査謙簡介

毛主席任命査謙為中南行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 毛主席任命査謙為中南行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
查謙(1896——1975),安徽當塗人,原名查貴師,字嘯仙,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物理學家、教育家,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

査謙人物經歷

首次採用蒸發型鉑片研究了光電效應的不對稱性,清楚地界定了不對稱性發生的條件,消除了因不對稱現象而引起的與量子論的矛盾。同時還指出以光電效應方法測定普朗克常數的正確途徑。畢生從事教育事業,創建了武漢大學和華中工學院物理系。積極倡導“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和研究方法,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物理學人才。
査謙和兄弟幼年照 査謙和兄弟幼年照
1896年11月22日出生於安徽省當塗縣小丹陽鎮。生長在一個書香門第和官宦之家。養父查秉鈞為前清翰林,曾任道台和知縣,為人清廉。辛亥革命後返鄉時甚至無以為生。查謙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形成了正直和不願做官的性格。
1915年,查謙進入南京金陵大學學習。在校3年多,共學習文、理課程15門,平均成績在90分以上。因查謙屬文學院學生,在所學課程中以文科學時為最多,畢業後理應繼續進行文科研究或步入仕途,但由於家庭的影響,他自己又認為,“官做不得,學物理可不依賴政治”。故而在赴美留學時,選擇了物理學作為主攻方向。
查謙在金陵大學畢業時,正值“五四”運動爆發,儘管當時他已產生了不涉足政治的思想,但在革命浪潮的影響下,他仍然在《時事新報》的副刊“學燈”上發表了兩篇文章,揭露當時教會學校的黑暗。畢業後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助教。
1920年,查謙赴美,在明尼蘇達大學研究院學習。當時在密立根實驗室從事光電效應研究,與E.O.勞倫斯(Lawrence)同學。19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3年,查謙回國,經趙元任介紹,到東南大學物理系任教授。1923年12月12日東南大學發生火災,物理系毀之一炬。1925年學校又鬧風潮,胡剛復等許多教授離開東南大學物理系,查謙繼續留在東南大學,對重建物理系做出了重要貢獻。1927年查謙回金陵大學任教授。1929年,東南大學改名為中央大學,查謙到中央大學任教授,並曾於1932年兼任教務長,雖在任僅半年,但已顯示出他勇於改革的精神。在查謙領導下,曾成立了由11人組成的改革學校行政的小組,對學校應行改革之處提出具體方案,受到校長劉光華的賞識。同年,中央大學又發生風潮,當時教育界某些人企圖利用查謙平息這場風潮。查謙態度鮮明,堅決不與他們同流合污,因而遭到教育界某些人的報復,迫使他離開中央大學。
左二為查謙 左二為查謙
1932年,查謙受排擠來到武漢大學。翌年擔任理學院院長,並着手建設武漢大學物理系。該系雖創建於1930年,但辦系方向是查謙到校後才明確確定的。1934年後,查謙長期擔任物理系主任。他為武漢大學物理系的建設幾乎付出了畢生精力。
1938—1946年,武漢大學西遷樂山。查謙因不服四川水土,於1941年春夏之交舉家遷至上海暫住。查謙在1939至1941年期間兼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幹部處執行秘書。
1946年,武漢大學遷回武昌原址,查謙回到武漢大學物理系,繼續擔任物理系主任。從此他一心一意致力於科學教育事業,為培養人才不遺餘力。1948年,其次子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生查其恆在暑假期間不幸在東湖游泳時死去。他化悲痛為動力,更加專心致力於教育事業,並在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設立了“其恆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奮發上進,努力學習。
1953年,華中工學院成立,查謙被調到該校任教授。1955年開始主持全院工作。他積極認真地管理學校的一切事務,對幹部提升、人事更動、每年的預決算、各項經費開支等工作,無一不親自過問。他説自己的工作作風是“實驗室作風”(意即謹慎、踏實的作風)。他領導的校務委員會在全校師生中樹立起很高的威信,也為華中工學院嚴謹校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還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武漢市物理學會第一屆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
1975年1月23日,查謙因病在武漢逝世,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