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河之役

鎖定
柳河之役發生於天啓五年(1625年)八月,是明朝後金的一場小型戰鬥。
名    稱
柳河之役
發生時間
天啓五年(1625年)八月
地    點
柳河
參戰方
明朝 後金
結    果
明朝戰敗
參戰方兵力
明軍約800騎兵 [4] 
傷亡情況
明軍傷亡四百餘人,馬匹丟失數百 [4] 
主要指揮官
皇太極,馬世龍

柳河之役戰役經過

天啓五年(1625年孫承宗出鎮遼東時,推薦馬世龍擔任山海關總兵,統領關內外軍馬。天啓五年(1625年)八月,馬世龍誤信生員劉伯鏹之言,稱後金四貝勒皇太極進駐耀州(今遼寧營口嶽州村),手上兵源不滿三百人。馬世龍大喜,派兵自娘娘宮渡三岔河,打算襲擊耀州,並先遣魯之甲與李承先二將率領前往,這時由於駐覺華島水師遊擊金冠、姚與賢等遲未前來接應,至二十五日舟仍不至,李、魯二人率領八百人透過七隻漁船強渡三岔河,導致形跡外泄,造成柳河之役的潰敗,死傷四百多人,魯之甲與李承先均戰死,中軍錢應科落水死。 [1-2]  八旗軍則繳獲戰馬六百匹。 [7] 
柳河之戰中明軍分兩路,而另一路武將為左輔,攻下了距離瀋陽只有二十里的船城 [4] 斬殺一名固山並帶回五百餘名遼民。 [5] 

柳河之役戰役影響

當時朝廷輿論誇大其詞,喧譁十萬遼軍已經全軍覆沒。 [6]  事後言官交章劾奏,馬世龍被彈劾離職,孫承宗與喻安性同時被罷免。由高第代為經略。

柳河之役史料記載

關於柳河之敗,《明熹宗實錄》作了這樣的概括:“遼東總兵馬世龍遣副總兵魯之甲等謀襲錦(耀)州,渡河敗歿。先是,降虜生員劉伯鏹自虜中歸,聲言四王子見住錦(耀)。兵不滿三百。如我師渡河,遼民即殺四王子,殲其眾以歸。馬世龍信之。遂託言東哨接濟難民,調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領兵渡河。而所調水兵遊擊金冠等大船不至,濟以魚船,往返不能多載,喧競於河者四晝夜。奴酋已覺,伏兵掩擊,我軍敗北。二將死焉。巡撫喻安性以聞。且言近駐守關門,距右屯頗遠,一切遣將調兵渡河東哨之説,皆絕不與聞。上以馬世龍輕進喪師,罪莫可逭,比喻安性同事封疆,何得諉於不知,姑著策勵供職,悉心防禦,候勘明處分。後兵科給事中王鳴玉,都給事中羅尚忠,刑科給事中蘇兆先,各具疏參劾馬世龍,並及樞輔。孫承宗亦引疾乞罷。得旨,輕進失事,責在鎮臣,再整軍容,嚴加備禦。還仗卿督率彈壓,以安人心。封疆重任,何人堪代。豈得遂欲求歸。既而孫承宗再疏告病,上覆勉留之。” [3] 
參考資料
  • 1.    《三朝遼事實錄》
  • 2.    《明熹宗實錄》
  • 3.    程泰.明熹宗實錄.江蘇:江蘇國學圖書館,1940年:遼東總兵馬世龍遣副總兵魯之甲等謀襲錦(耀)州,渡河敗歿。先是,降虜生員劉伯鏹自虜中歸,聲言四王子見住錦(耀)。兵不滿三百。如我師渡河,遼民即殺四王子,殲其眾以歸。馬世龍信之。遂託言東哨接濟難民,調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領兵渡河。而所調水兵遊擊金冠等大船不至,濟以魚船,往返不能多載,喧競於河者四晝夜。奴酋已覺,伏兵掩擊,我軍敗北。二將死焉。巡撫喻安性以聞。且言近駐守關門,距右屯頗遠,一切遣將調兵渡河東哨之説,皆絕不與聞。上以馬世龍輕進喪師,罪莫可逭,比喻安性同事封疆,何得諉於不知,姑著策勵供職,悉心防禦,候勘明處分。後兵科給事中王鳴玉,都給事中羅尚忠,刑科給事中蘇兆先,各具疏參劾馬世龍,並及樞輔。孫承宗亦引疾乞罷。得旨,輕進失事,責在鎮臣,再整軍容,嚴加備禦。還仗卿督率彈壓,以安人心。封疆重任,何人堪代。豈得遂欲求歸。既而孫承宗再疏告病,上覆勉留之。(《熹宗實錄》卷六十三)[7]
  • 4.    茅元儀《督師紀略》世龍以申明將令,於冠等必無阻,元儀遂力辭不往。而之甲於九月廿一日發兵,約冠等於廿二日會二溝,廿三日為渡於柳河。至廿五尚無舟至,唯金啟倧所調漁舟七至耳。遂以漁舟渡之,三日而所渡止八百騎。奴兵覘知其渡者,營於河傍,泥窪不能立,遂悉城中甲,掩出葦荻後以薄之,而李承先被射死。兵半渡歸,半殲於奴,騎八百盡失之。之甲既渡,投河死,曰:「我無以見我公。」蓋王楹、之甲,皆故逃將,公免死用之,感公忠義,畏公法紀,皆知恥而不敢再逃。時之甲、承先與左輔三先鋒分道出,左輔自上流至船城,船城民殺一孤山夷賊數十,全城而還。船城近瀋陽二十里,奴聞變,皇遽欲遁,無暇南下。惜喻撫格之,舟師至廿八竟不至。不然,則遼陽、海州竟可復也。其出哨渡民事,原與喻撫謀之,但不告以得便則深入耳。及事僨,喻撫遂推不知,而與中朝人指摘公。上心悟,乃並詰安性,而令世龍戴罪。
  • 5.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四七,九月二十五日,之甲、承先師抵三岔河,冠等不至,以漁舟渡師,三日渡八百騎。二十八日,我師趣耀州。奴設伏以待,伏發,我師退走,奴追掩之於河。我師不能營,縛葦橋未就,承先力戰,殺數賊而死。之甲既渡,曰:“無面目見閣部。”投河而死。八百人死者強半。而左輔之分道出也,自上流至船城,殺奴一孤山虜數十人,收生口五百餘,振旅而還。是役也,我喪師四百,船城之捷,奴亦奪氣退保。中外張大其事,以為我喪師數萬,好馬數千,關門且旦夕失守。台諫數十人希奄黨風指,爭言柳河事。
  • 6.    談遷《國榷》卷八七,丙寅 督輔孫承宗發兵襲耀州 初 三岔河南鹽場堡 建虜勒其地煮鹽 苦之 多逃 因圍其外 煮者因乞師 副總兵魯之甲請乘巡河為計 承宗另前鋒參將李承先左輔及之甲 自右屯抵三岔河 約水將金冠姚 與賢等明日渡柳河 會二溝 先是兵部尚書高第與孫承宗相左 總兵馬世龍以第指止師 姚與賢等水師不至 承宗不知也 惟金啓宗以漁艇七至 遂渡之 三日渡才八百騎 屯河畔泥窪中 不能立 敵悉甲出葦荻間薄我 承先射死 之甲錢應科自溺 我騎失亡者半 左輔自上流至船城 船城人殺固山一 甲士數十 收生口五百有奇 還師 忌者譁言遼之精鋭十萬俱盡 兵部已聞 高第謁魏忠賢 伏地而哭 忠賢薄之
  • 7.    《滿文老檔》,太祖皇帝第八函第六十五冊,天命十年八月:“初八日,駐守耀州之諸大臣,擊敗明軍,解所獲之馬六百七十匹及甲冑等諸物前來。汗迎之,祭堂子後,於十里外殺牛祭纛。遂向大臣詢問破敵情形,按職將所獲之馬匹賞給諸破敵大臣,並各賜銀牌一塊。其餘馬匹分別賞給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