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柯邑

鎖定
柯邑,中國古代歷史城市,原屬衞國,後屬齊國。戰國時改稱阿邑,仍隸齊國。秦始稱東阿,屬東郡。
中文名
柯邑
原    屬
衞國
後    屬
齊國
東阿

柯邑歷史變遷

春秋時,置柯邑,原屬衞國,後屬齊國。戰國時改稱阿邑,仍隸齊國。秦始稱東阿,屬東郡。漢置東阿縣,仍屬
東郡。三國時為魏地,亦隸東郡。西晉屬濟北國,東晉改國為郡,東阿屬之。南北朝大明元年(457)併入谷城縣。北魏,恢復東阿縣;北齊,省谷城入東阿,屬濟州。隋代,屬兗州濟北部。唐武德四年(621),屬濟州,隸河南道。天寶元年(742),更州為郡,隸濟陽郡;同年恢復谷城縣。唐天寶十三年(754),改屬鄆州東平郡。大曆元年(766),鄆州改為淄青道,東阿屬之。唐元和十四年(819)改隸天平郡。五代十國時,屬鄆州天平節度使。宋初,屬京東路;慶曆元年(1041)改隸西路安撫使;政和五年(1115)屬大都督府,建炎元年(1127)改隸東平府。金代,隸山東西路東平府。元初,隸東平路;至元九年(1272)東平改為下路總管府,東阿屬之。明初屬東平府,洪武八年(1375)隸濟寧府東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改屬兗州,隸山東布政使司。清初,屬兗州府東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隸泰安府。1913年屬山東濟西道,1914年改屬東臨道。1927年廢道級建制,直隸山東省,1937年後屬山東省第六區。1940年建立東阿縣抗日民主政府,隸魯西行署第四專署;1941年7月,屬冀魯豫行署第四專署;1942年12月,冀魯豫行署第一、四專署合併為第一專署,東阿屬之。1945年8月,改隸冀魯豫行署第六專署。1949年8月,屬平原省聊城專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隸山東省聊城專區。1958年12月,東阿縣撤銷,其轄區分別併入壽張、茌平二縣;1961年7月恢復東阿縣,其隸屬未變。1967年聊城專區改為地區,隨改屬聊城地區。1998年3月,聊城地區改為地級聊城市,隨之改屬聊城市。 [1]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柯邑歷史事件

柯邑,即柯澤,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個邑地名稱,即原來是衞國的柯邑,由於當時其地境內有一個大湖,因此又稱“柯澤”。
周莊王姬佗七年(魯莊公姬同四年,衞黔牟姬留七年,公元前690年),柯邑被魯國強佔。
周莊王十二年(魯莊公姬同九年,齊襄公姜諸兒十三年,公元前685年),齊襄公再次打着為衞國討公平的理由,與魯國之間展開了“乾時之戰”,奪取了柯邑。
為此,周莊王十三年(魯莊公姬同十年,齊桓公姜小白元年,公元前684年),齊、魯兩國之間再次爆發了著名的“長勺之戰”,結果齊軍在魯國大夫曹劌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謀下大敗。
到了周釐王姬胡齊元年(齊桓公姜小白五年,魯莊公姬同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齊桓公親率大軍進攻魯國,齊軍一直攻擊到魯國都城之下,要逼迫魯莊公簽定盟約,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大夫曹劌對魯莊公説:“齊國進攻我國的軍隊已到城下。大軍壓境,城池即將被攻破,您不打算保衞魯國嗎?”
面對強大的齊國軍隊,魯莊公喪氣地説:“唉!那就和齊國籤盟約吧。我這樣活着還不如死了啊!”
曹劌説:“既然這樣,那麼由您來應付齊國的君王,由我來對付齊國的臣子。”
到了會盟的時候,兩國國君登上了盟壇。當兩國宰相正在相互作揖時,曹劌卻突然登上盟壇,在壇上手握出鞘的寶劍逼近齊桓公,説:“我們的城池將破,大王您還打算繼續進攻嗎?”
突然發生這種情況,大家一時都呆住了。齊國宰相管仲趕緊説:“那您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呢?”
曹劌説:“希望齊國歸還我國汶陽一帶的田地。”
管仲就對齊桓公説:“那麼您就答應他吧。”於是齊桓公便無奈地答應了曹劌的要求。曹劌在這樣的條件下請求結盟,齊桓公就與魯莊公締結了盟約,承認了齊桓公的盟主地位。盟書籤定之後,曹劌才棄劍離開盟壇而去。
當齊桓公身邊的其他臣子醒悟過來後,都紛紛氣憤地説:“在這種要挾下締結的盟約,是可以背棄的!這曹劌如此無禮,該視為齊國的仇敵,請求大王您允許我們撕毀已訂的盟約,發兵伐曹劌、攻魯國!”
管仲卻在一旁冷靜地説道:“在要挾下締結的盟約當然是可以背棄的。但作為國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背棄已經簽定的盟約!那曹劌個人可以視為仇敵,但大王卻不能再把魯國當作敵人。如此一來,咱們的大王就可以在天下顯揚信義了。”
於是,齊桓公不但沒有背棄剛簽定的盟約,而且立即下令退軍回國。
當天下的諸侯們得知了此事後,皆認為齊桓公是一個言而有信的諸侯,於是都不約而同地歸順了齊國。在其後齊桓公所主持的鄄邑之會、幽地會盟等,諸侯們沒有不參加的;再主持陽穀之會、貫澤會盟時,就連邊地遙遠的諸侯國也都趕來參與盟會。如此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但使已經動搖了的東周王朝得以鞏固,自己也真正成為第一位春秋霸主。
在史籍《春秋·莊公十三年》中就記載:“公會齊侯盟於柯。”可以這樣説:史稱“桓公以信而霸”,而當時諸侯們所崇敬的齊桓公之信義,就是從“柯邑之盟”開始建立起來的。

柯邑相關爭論

阿膠的“原產地”在哪裏這是一個富有爭議的問題。
古東阿縣城在春秋時期名柯邑在今山東陽穀縣阿城鎮西北3公里處。這裏古濟水黃河並行流入大海河曲形成大陵故名曰“柯”。戰國時稱“阿”或“阿邑”。秦朝改阿邑為東阿立東阿縣屬東郡。漢承秦制。至北魏時治所東遷原治所漸為黃水淤廢。其後因屢遭黃河氾濫之災縣城治所屢有搬遷但都在方圓百里之內。至明代洪武年間遷至谷城縣即今平陰縣東阿鎮改谷城為東阿縣。直至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建立了抗日縣政府1947年黃河西政治安定縣政府又遷銅城即今東阿縣城所在地。 建國後以黃河為界重新劃定轄區東阿鎮屬平陰縣。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東阿縣區域變遷概言之分為三個階段
● 古東阿 唐宋時期東阿在今天的陽穀阿城鎮因此陽穀阿城鎮可稱為“古東阿”。
● 老東阿 公元1048年黃河在商胡埽河南濮陽東北決口。公元1194年黃河在陽武河南原陽決口水淹東阿。加之明清時期阿城水源枯竭狼溪河成了新水源遂遷往平陰縣東阿鎮因此平陰東阿鎮可稱為“老東阿”。
● 今東阿 解放後由於區域劃分問題阿城鎮、東阿鎮分別劃歸平陰和陽穀新的東阿縣因東膠集團和百年堂等明星企業雲集崛起東阿成功申報了阿膠的世界非文化遺產成為阿膠的生產中心。因此今天的東阿縣城可稱為“今東阿”。
因此阿膠原產地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泛東阿區”即包括
1. 今屬聊城市陽穀縣的阿城鎮是最早的東阿縣治所在地。古阿井就在今陽穀阿城鎮西北2公里處的嶽莊村。
2. 今屬濟南市平陰縣的東阿鎮是後來的東阿中心地現有福膠集團所在。1915年鄧氏樹德堂代表中國在巴拿馬博覽會獲金牌。
3. 今屬聊城市東阿縣銅城鎮。1947年以後東阿縣的銅城鎮成為東阿縣駐地今阿膠產量最大的東膠集團和最古老的阿膠企業——千年老店百年堂等企業所在地。現東阿建立了阿膠文化苑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並與茅台鎮景德鎮一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特產名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