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柯克

(著名版畫家)

鎖定
柯克出生於1922年12月,浙江寧波人,其從事版畫70餘年,現為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江西美術家協會會員、樟樹非物質文化遺產版畫創始人之一。
中文名
柯克
出生日期
1922年12月
籍    貫
浙江寧波人
性    別

柯克人物簡介

柯克肖像 柯克肖像
柯克是一位從抗日救亡運動中走出來的版畫家。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柯克老先生的版畫創作始終追隨時代的腳步。他的眾多作品都藴含着當時的時代背景,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意義。在他的版畫人生裏,共有120多幅版畫作品入選全國各種美術展或在國家級報刊發表,有60多幅作品被選送到日本、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展出。
中文名:
柯克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寧波市
出生日期:
1922年12月
職業:
版畫
主要成就:
2009年獲得中國文聯頒發的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週年榮譽證書和獎章
2006年被授予“全國首批文化和諧使者”
1943年組織成立宜春縣第一個版畫組織

柯克人物生平

1940年,深受魯迅先生新興木刻運動中“木刻要有戰鬥性,要體現勞苦大眾心聲”等思想的影響,柯克開始潛心於木刻藝術。1941年,故鄉寧波淪陷後,柯克和十幾名進步青年轉至江西上饒,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步行了2個多月後,他們到達了上饒流亡青年招待所,各盡所能,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1943年9月,柯克來到宜春縣彬江青年中學擔任教員,並組織了木刻小組。這是宜春縣第一個版畫組織。從當年10月開始,宜春縣報上刊出了“半月木刻”專欄,先後出版了34期,每期都佔了四分之一的版面,發表了一批抗戰題材的版畫作品。1945年初,宜春縣出版《青年之友》雜誌,其中“詩歌與木刻”專欄中的的木刻版塊,由柯克負責編輯,作品大多來自木刻小組。同年6月,木刻小組改名為“白刃木刻研究社”,社員由校內擴展到校外,由宜春縣拓展到萬載、萍鄉、新餘、分宜等縣。木刻藝術,一時在贛西北風起雲湧。
1945年秋,柯克調到宜春師範學校。抗日戰爭勝利後,柯克在宜春師範學校與學生一起創辦了“筆與刀社”,出版《筆與刀》週刊。説起《筆與刀》,柯克至今難抑激動之情。“當時,筆與刀社發展很快,成員達100多人。”一大批版畫作品以鮮明的戰鬥立場、強烈的時代抱負,表達了國統區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景仰,對新社會的嚮往。為了印刷《筆與刀》,柯克甚至將自己的金戒指都賣了。
1946年上半年,因為《筆與刀》影響很大,反動政府以為柯克是共產黨員,開始實施抓捕。《筆與刀》被迫停刊,柯克也被迫逃到了家鄉寧波。然而,《筆與刀》播下的戰鬥火種和藝術之火沒有熄滅,柯克的學生劉西屏畢業回到萍鄉,在萍鄉《羣報》推出了專欄“筆與刀”;另一位學生盧正英在高安《民報》開闢了半月刊“文畫”。
1948年下半年,柯克從寧波回到江西,先後在萬載龍岡中學、鄱陽中學、修水中學、宜春中學教書。後調任宜春專區文聯第一副主席,負責組建了萍鄉、新餘、上高、萬載、高安、安義等地文聯。1954年2月,柯克調到樟樹中學,一直工作到離休。在教育工作中,柯克不斷向學生傳授版畫藝術知識。
柯克培養了一大批版畫人才,其中不乏名家。江西省第一位考上浙江美院版畫系的陳正元、原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李林洪,還有版畫家周新如、皮良正等,都是柯克的學生。他們都是中國版畫家協會首批會員,其中陳正元、周新如是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現在,樟樹中學仍保留着版畫教學,繼續培養着新一代的版畫藝術人才。
因為柯克等版畫家的執著,使宜春成為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江西省版畫創作最活躍的地方。1981年,江西版畫研究會(現為江西省版畫藝術委員會)在宜春市成立。在中國版畫家協會里,宜春籍的會員佔了江西籍會員的一半以上。在柯克的努力下,2003年,樟樹市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版畫之鄉”。
2011年12月23日,“柯克先生90華誕暨從藝70週年書畫展”在樟樹市美術館舉辦,讓人們再一次領略了這位藝術家的魅力。在綠樹環抱的樟樹中學校園裏,我們見到了這位老人。自1983年從樟樹中學離休後,柯克一直住在學校的教職工宿舍樓裏。從他清晰的談吐中,一個視版畫藝術為生命,時刻將版畫創作融入時代的藝術家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柯克説,他對版畫藝術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從1940年開始搞木刻,手上就從沒離過筆和刀,直到2009年,他還在創作版畫。2010年,89歲的柯克眼睛患病,做了白內障手術後還是效果不好,加之木刻須消耗大量的體力,不得已,他放下了木刻刀。但是他沒有放下筆,他將自己的創作重心放到了國畫上。 [1] 
柯克先生90華誕暨從藝70週年書畫展 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