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軍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鎖定
林軍,男,1977年5月生,漢族,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舟山,全日制研究生,農學碩士,在職理學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2] 
現任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3] 
中文名
林軍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7年5月
畢業院校
上海水產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籍    貫
浙江舟山

林軍人物經歷

林軍教育背景

1996.9 - 2000.6 上海水產大學,漁業資源與漁政管理,學士
2000.9 - 2003.6 上海水產大學,漁業資源,碩士
2005.9 - 2011.6 華東師範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

林軍工作經歷

2003.09 - 2006.08,上海水產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助教
2006.09 - 2014.08,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講師
2012.12 - 2013.12,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2014.09 - 2017.04,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副教授
2017.05 - 至今,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1] 
2017.03 - 至今,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態與環境學院,副院長 [4] 

林軍社會任職

現任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環境科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副秘書長,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水文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1] 

林軍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海洋環境及漁業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研究。 [1] 

林軍主講課程

海洋學概論、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及模型、生態模型基礎、數值計算方法與試驗設計 [1] 

林軍代表論文

1.Wang Y.H., Wu H., Lin J., Zhu J.R., Zhang W.X, Li C..Phytoplankton blooms off a high turbidity estuary: A case stud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2019),124(11),8036-8059. DOI: 10.1029/2019JC015343
2.Li C.Y., Li X.F., Zhang G. S.,Boswell K. M., Kimball M. E.,Shen D.L. , Lin J.. Estuarine Plume: A Case Study by Satellite SAR Observations and In Situ Measure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7), 55(4), 2276-2287, DOI: 10.1109/TGRS.2016.2641161
3.Lin J., Li C. Y., Zhang S. Y., Hydrodynamic effect of a large offshore mussel suspended aquaculture farm, Aquaculture 451, (2016) 147-155,
4. Lin J., Li C. Y., Boswell K. M., Kimball M., Rozas L., Examination of Winter Circulation in a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Estuary, Estuaries and Coasts, (2016),39:879-899. DOI 10.1007/s12237-015-0048-y
5.Zhu, J., Zhu Z. Y., Lin J., Wu H., Zhang J., Distribution of hypoxia and pycnocline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China,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 (2015),
6.Zhou X.J., Zhao X., Zhang S.Y., Lin J.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East China Sea: Programs for Sustainable Fishery and Aquaculture. Water 2019, 11, 1237; doi:10.3390/w11061237
7.章守宇,肖雲松,林軍*,周曦傑,郭禹.兩種人工魚礁單體模型靜態堆積效果.水產學報,2019, 43(9): 2039-2047.
8.羅含思,沈敏,林軍*,吳星辰,劉洪生. 馬鞍列島人工魚礁區海域底質特徵及其承載力. 水產學報,2019, 43(2): 1-13.
9.章守宇,周曦傑,王凱,林軍*,趙靜等. 藍色增長背景下的海洋生物生態城市化設想與海洋牧場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綜述. 水產學報,2019, 43(1): 81-96.
10. 韓旭東,章守宇,汪振華,王凱,林軍*, 鄧明星,吳星辰.馬鞍列島及其東部海域魚類羣落格局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係.水產學報,2019, 43(6): 1483-1497.
11. 曾旭,章守宇,林軍*,鍾佳明.島礁海域保護型人工魚礁選址適宜性評價.水產學報,2018, 42(5): 673-683.
12.林軍,吳星辰,劉蓮,徐麗麗,閆慶. 三峽工程調蓄水對長江口外海浮游植物生態動力過程影響的數值模擬.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7,24(6):909-920.
13.林軍,鄧明星,章守宇,閆慶. 貽貝養殖海域表層水温季節變化及其對紫貽貝生長的影響.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6,24(6):918-926.
14.林軍,閆慶,陳炳睿,堵盤軍.象山港濱海電廠温排水對浮游生物的生態影響.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5,25(6):894-905.
15.林軍,閆慶,朱建榮,龔甫賢.長江口外海域夏末温躍層與底層水低氧現象研究.水產學報, 2014, 38(10): 1747-1757.
16.林軍,閆慶,李綱.三維海洋數值模型在東中國海鮐魚漁場預報中的應用.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4,23(6):920-929.
17. 林軍,章守宇,葉靈娜.基於流場數值仿真的人工魚礁組合優化研究.水產學報,2013, 37(7): 1023-1031.
18. 王菲菲,章守宇,林軍.象山港海洋牧場規劃區葉綠素a 分佈特徵研究.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3,22(2):266-273.
19. 林軍,章守宇,龔甫賢.象山港海洋牧場規劃區選址評估的數值模擬研究:水動力條件和顆粒物滯留時間.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21(3):452-459.
20. 林軍,龔甫賢,章守宇. 象山港海洋牧場規劃區選址評估的數值模擬研究:濱海電廠温排水温升的影響.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21(5):816-824.
21. Lin J., Zhu J., Zhang J., 2012. Summer Hypoxia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155(1), Advances in Electric and Electronics, 9-19. EI檢索
22. 陳清滿,章守宇,林軍,趙靜,葉靈娜. 枸杞島紫貽貝生長狀況及其與環境因子關係.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21(5):809-815.
23. 林軍,朱建榮,張經等.長江口外海區浮游植物生物量分佈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 2011,水產學報, 35(1):74-87.
24. Lin J., Zhu J., Zhang J.,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yll-a of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Late Summer. ICBBE, 2011, 10.1109/icbbe.2011. 5779987. EI檢索
25. 李珺,林軍,章守宇.方形人工魚礁通透性及其對礁體周圍流場影響的數值實驗.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0,19(6): 836-840.
26. 王聰,林軍,陳丕茂,章守宇.年平均風場作用下大亞灣水交換的數值模擬.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2009,18(3):351-358.
27.林軍,吳輝,章守宇.非結構網格海洋模式在洞頭人工漁礁區選址中的應用.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1):57-62
28. 王聰,林軍等.大亞灣水交換的數值模擬研究.南方水產,2008,4(4):8-15
29.林軍,章守宇. 人工魚礁物理穩定性及其生態效應的研究進展,海洋漁業,2006,28(3):257-262
30. 潘靈芝,林軍. 鉛直二維定常流中人工魚礁流場效應的數值實驗.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5, 14(4): 406-412
31.林軍,章守宇. 枸杞島養殖海域流場環境改造的數值模擬.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3,12(2): 140-145.
32.章守宇,林軍等著.長江口近外海人工魚礁建設.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12 [1] 

林軍科研項目

1.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 重點專項“現代化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與生態安全保障技術 ”項目課題“海洋牧場多元棲息生境營造與設施研發”(2019YFD0901302),201912-2024.12;
2.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我國重要漁業水域食物網結構特徵與生物資源補充機制”項目課題 “典型漁業水域食物網結構特徵及食物產出過程”(2018YFD0900905),2018.12-2023.1;
3.主持嵊泗縣海洋與漁業局委託項目“枸杞島海域貽貝養殖的種質、環境及養殖策略研究”項目,2019.3-2020.12;
4.主持嵊泗縣海洋與漁業局委託項目“嵊泗縣轄海域漁業資源本底調查(漁業資源本底調查)”,2016.10-2017.12;
5.主持嵊泗縣海盛養殖投資有限公司委託項目“嵊泗淺海貝類筏式養殖抗浪消浪設施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2015.08-2016.3;
6.主持嵊泗縣海盛養殖投資有限公司委託項目“嵊泗淺海貝類筏式養殖抗浪消浪設施建設工程詳細實施方案制定”,2015.11-2016.6;
7.主持平陽縣海洋與漁業局委託項目“南麂列島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制定”,2015.01-2015.12;
8.主持嵊泗縣海盛養殖投資有限公司委託項目“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牧場規劃(2015-2020)”,2014.11-2015.12;
9.主持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三峽工程對長江口外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 (12YZ127),2011.10-2014.12;
10.主持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長江口外海赤潮多發區浮游生態系統的數值模擬研究” (10ZR1414100),2010.04-2013.03;
11.主持海洋赤潮災害立體監測技術與應用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三維温鹽流數值模型在東海重點海域漁場預測中的應用” (MATHAB 20120210), 2012.4-2013.12;
12.主持校博士啓動基金“基於FVCOM模型的貽貝養殖海域水交換能力研究”,2011.10-2012.12;
13主持農業部海洋與河口漁業資源及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開放基金“馬尾藻海藻場生境對漁業資源養護作用研究”,2010.01-2011.12;
14.參與863課題《人工魚礁生態增殖及海域生態調控技術》(2006AA100303),2006.12 - 2010.10,本人負責人工魚礁單體、組合及魚礁區水力學和生態動力學的相關研究;
15.參與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003068)《人工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範》子課題“聚魚增殖型海洋牧場高效利用配套模式研究與示範”, 2010-2014,本人負責人工魚礁區水動力條件的研究;
16.參與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201303047 )《東海漁業資源評價和增殖養護技術研究與示範》子課題“東海人工魚礁海域資源增殖養護與評價技術研究”,2013-2017,本人負責魚礁區增殖潛力評估;
17.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6110)《馬尾藻海藻場水生生物養護機制》,2012.1- 2015.12 [1] 
參考資料